天天看點

潑彩中的表現主義——著名畫家孫博文最後的生命表達

作者:中華網山東

視訊加載中...

今天走到展廳我覺得還是特别的震撼,感想也特别的多。剛才看了一下,孫博文的基礎還是有海派畫學的傳統,包括像劉海粟、張大千,我稱他是用劉海粟的方法畫張大千,張大千畫的特别秀雅也有潑彩,但是孫博文把它畫得特别的豪放、雄壯。通過朱屺瞻的這種金石用筆把它畫得更加雄壯、厚重、渾樸,這是孫博文晚年的藝術特征。當然,今天看孫博文先生的山水畫還有更多的感慨。孫博文先生并沒有完全走向潑墨也并沒有完全走向潑彩,墨和彩即使是到晚年仍然是用如椽大筆、用篆書、金石用筆來畫他的墨和色彩。孫博文晚年創作的東西有很多是帶有表現主義色彩的,那種表現主義色彩和傳統的田園意境表現冷逸之氣還是有很大差別,更多是強調表現一種生命的表達。

潑彩中的表現主義——著名畫家孫博文最後的生命表達

▲《碧天如水白雲輕》

442cm×143.5cm

2002年

釋文:白雲深處有高師,糊塗切相任天機。試看拖泥帶水筆,正是禅意入畫時。

今天在中國美術館終于展出了孫博文先生的山水畫作品展覽。孫博文在美術界也許不被人所知,但是通過這個展覽,讓我們知道了在20世紀末21世紀初還有這麼一個了不起的中國山水畫家。孫博文的山水畫作品,首先讓我們看到了傳統中國畫,尤其是傳統中國畫用筆的一種力量。實際上在孫博文的作品裡,不乏形式構成、不乏視覺沖擊力、不乏色彩和筆墨之間的一種關系。今天在中國美術館舉辦他的展覽,讓我們彌補20世紀以來美術史中被遺忘的一個重要的畫家,這個展覽的重要意義就是讓我們回顧曆史,發掘新的人。

潑彩中的表現主義——著名畫家孫博文最後的生命表達
潑彩中的表現主義——著名畫家孫博文最後的生命表達
潑彩中的表現主義——著名畫家孫博文最後的生命表達
潑彩中的表現主義——著名畫家孫博文最後的生命表達

《山水四屏》 361cmX143.5cm 2001年作

今天這個展覽讓我們在清晰之後又突破了我們對孫博文的藝術地位的一種确認。我覺得今天這個展覽但凡看了以後都會很激動,因為激動的原因就是看到了孫博文先生在生命的最後三年進行的藝術的創造,這種藝術的創造可能不是完全限制在中國畫的領域,也不是限制在它是山水、花鳥、還是人物,它實際上更多的是來自于人類的一種想象。當然作為中國畫家,他的用筆的特點依然存在,或者說他的很多的色彩是通過中國畫的用筆來展現的,或者說他已經從我們所了解的寫意變成了表現,是從寫意到表現,或者是中國潑彩中的表現主義,潑彩表現主義。我們說一個進階的藝術家,一個優秀的傑出的藝術家,他往往是看到了我們非常人能夠看到的世界,這就是一個視覺藝術家的創造性的可貴之處。是以今天我們在山東美術館看到淋漓華章孫博文藝術展覽,看到了來自于山東這樣的一個非常優秀的美術家。這次展覽重新整理了我們對孫博文在中國美術館展覽的印象,讓我們學界對中國美術的現代性的特征,可能會因為有孫博文的存在而發生某些改寫。(尚輝,中國美術家協會美術理論委員會主任、《美術》雜志社長兼主編)

潑彩中的表現主義——著名畫家孫博文最後的生命表達
潑彩中的表現主義——著名畫家孫博文最後的生命表達
潑彩中的表現主義——著名畫家孫博文最後的生命表達

《山水四屏》 787cm*143cm 2002年作

畫家簡介

潑彩中的表現主義——著名畫家孫博文最後的生命表達

孫博文(1938——2003),名九學,字博文,号汝陽山人,1938年出生于山東萊陽穴坊鎮西富山村,辛亥革命老人、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孫墨佛(曾任大元帥府參軍)玄孫,北派山水畫大師孫天牧曾孫,師從關友聲、黑伯龍、王企華、陳鳳玉諸先生。1958年考入山東藝術學院,1963年畢業,畢業後主動奔赴莒南縣文化館從事基層藝術文化的組織和教育工作。1978年,孫博文離開莒南回到故裡萊陽,最終定居青島。1979年,孫博文拜萊陽籍著名畫家崔子範為師,将崔子範簡筆大寫意花鳥畫技法移用到山水畫上,進而開始自創山水新貌。後又研習張大千先生潑彩潑墨畫法,融合創新,獨成一家。

孫博文先生一生緻力于中國畫的探索和創新,集詩書畫印于一身。作品無論是巨幅大構,還是鬥方獨幕喜劇,均筆墨雄健,氣勢磅礴;畫面率真自由,流光溢彩;特别是晚年創作了大量宏篇巨制,尺幅之大,數量之多,完全突破了正常的觀看路徑和思維模式;題材之豐富,用色之絢爛,又完全颠覆了中國山水畫的曆史積澱和傳統概念。孫博文先生的藝術成果是很特殊的,他對中國畫大寫意傳統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2002年5月,孫博文先生在北京軍事博物館舉辦個人書畫展,受到了新聞界、美術界的關注。

2020年11月12日,“淋漓華章孫博文藝術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一批孫博文大尺幅的作品展現。讓觀衆進一步認識這位生前不求聞達,畫壇了解不多的畫家。

2021年6月6日——17日,“淋漓華章孫博文藝術展”在山東美術館再次呈現,集中展出孫博文生命晚期的中國畫作近60幅,并圍繞此次展覽連續召開三次學術研讨會,先後有近百位專家學者,從全國各地趕赴山東美術館參加此次研讨,這在山東美術館乃至全國都是史無前例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