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從中國石化江漢油田獲悉,近日,湖北利川市建南鎮龍頭溪村,紅頁2HF井連續試采生産15天,日産頁岩氣保持穩定。該井是繼紅頁1HF井之後,江漢油田部署在利川市紅星地區二疊系的第二口頁岩氣預探井。
“紅頁1HF井成功完成試采,填補了大陸二疊系頁岩氣勘探開發的空白。連續部署的紅頁2HF井、紅頁3HF井鑽遇良好油氣顯示,标志着該地區頁岩氣勘探取得重大突破。”油田勘探管理部經理郭戰峰介紹,江漢油田已順利送出紅星地區二疊系首批頁岩氣預測儲量1051.03億立方米,這一儲量相當于逾億噸原油。相關成果上月獲中國石化2021年油氣勘探重大發現特等獎。
從采正常氣到提議采頁岩氣
江漢油田在湖北省的天然氣勘探要追溯到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當時江漢油田在利川發現了湖北省唯一氣田建南氣田。
“紅星地區包括建南區塊、三星區塊和龍駒壩區塊,現在實施的三口井都在建南區塊内,隻不過原來采的是正常天然氣,現在是頁岩氣。” 郭戰峰介紹。
建南氣田發現後,江漢油田相繼在該區塊部署鑽探28口井,但未取得大的突破。
2008年,随着北美頁岩氣革命的成功,國内掀起頁岩氣勘探熱潮。江漢油田重新将目光聚焦這裡,對鄂西早期的正常天然氣探井烴源(烴是隻由碳氫兩種元素組成的有機化合物——記者注)岩層進行複查,優選出寒武系、志留系和侏羅系為頁岩氣勘探有利層系,其中志留系、寒武系的頁岩厚度都超過了100米。2011至2014年,油田瞄準這兩個層系的頁岩氣,相繼在恩施等地部署了多口鑽井,但均未獲工業突破。
2016年,科研人員在對老井複查、資料分析的基礎上,提議在紅星地區二疊系部署頁岩氣風險探井紅頁1HF井。
突破“下限”開始在薄儲層找氣
二疊系探尋頁岩氣的不利之處是儲層薄。“在此之前,國内外都将30米作為頁岩氣有效氣層厚度下限。”然而,在恩施紅星地區,科研人員發現二疊系頁岩儲層不足20米,遠遠沒有達到“下限”。
科研人員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從鄂西到渝東開展大量調查,發現二疊系頁岩雖然儲層薄,但總有機碳含量甚至高于重慶涪陵頁岩氣田。
認識的突破,加上工程技術的進步,使紅頁1HF井鑽探順利通過論證。2019年11月,該井導眼井正式開鑽。
導眼井完鑽後,分析評價工作很重要,直接關系到水準井鑽探會否實施。而水準井的鑽探,是新層系勘探是否會成功的關鍵。岩心取樣、送樣、分析測試和精細描述,一系列研究評價結果證明了科研人員的預測:二疊系吳家坪組頁岩有機碳含量平均超過8%,高于涪陵頁岩氣田近一倍。
“有機碳含量是判斷是否有頁岩氣的最關鍵名額,含量越高說明生成油氣能力越強。”最終,二疊系吳家坪組頁岩被專家認可為新的頁岩氣勘探層系。
“在地下3000多米走細鋼絲”
在埋深達到3300米的地下打頁岩氣水準井,是一種挑戰。
“水準段靶窗厚度僅有6米。”江漢油田采氣一廠勘探開發研究所所長陳小剛介紹,由于地震資料精度有限,再加上儲層薄,紅頁1HF井水準段地質導向難度無異于“在地下3000多米走鋼絲”。
鑽進過程中,江漢油田科研人員利用随鑽伽馬測量系統,實時進行儲層跟蹤對比及模型計算,及時調整鑽井軌迹。最終,該井優質頁岩氣層鑽遇率達到95.6%。
“井下脆性礦物質含量高達80%-90%,想要壓開地層,形成頁岩氣流動的‘高速公路’,對儲層壓裂改造工程工藝提出更高要求。”面對前所未有的難題,油田科研人員反複論證,提出儲層改造工藝思路,加大長縫和寬縫的擴充力度,采用新型壓裂液體系,形成通暢的采氣通道。
2020年底,紅頁1HF井完成試氣。該井取得突破後,江漢油田又部署了紅頁2HF、紅頁3HF、紅頁4HF和紅頁茅1井。
江漢油田采氣一廠黨委書記、進階工程師孫建法介紹,紅星地區二疊系首批頁岩氣預測儲氣面積為300多平方公裡。而當地頁岩氣儲氣範圍要遠遠超過這一面積。據估算,該地區埋深在4500米以内的頁岩氣資源量為4000億立方米以上,具有廣闊的商業開發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