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藥茅”跌破千億市值,入集采名單成實錘,機構稱需降價保量

作者:南方都市報

“東北藥茅”長春高新今日突然閃崩跌停。截至收盤,長春高新報227.6元/股,總市值為921億。較上一個交易日,市值縮水102億,股價創自2020年3月份以來的新低。

消息面上,去年以來的“生長激素納入集采”傳聞終于實錘。根據廣東省藥品交易中心網站釋出的關于《廣東聯盟雙氯芬酸等藥品集中帶量采購檔案》的通知,多款重組人生長激素在集采目錄當中,其中包括長春高新控股子公司長春金賽藥業的重組人生長激素注射液。

傳言落地 生長激素納入集采

1月19日,廣東省藥品交易中心釋出《廣東聯盟雙氯芬酸等藥品集中帶量采購檔案》的通知。通知顯示,參與本次藥品集采報量的聯盟地區包括廣東、山西、江西、河南、廣西、海南、貴州、青海、甯夏、新疆、新疆生産建設兵團,對國家基本醫保藥品目錄内用量大、采購金額高的276個藥品進行帶量采購。 本次通知對于276個藥品采購清單及統一代表品、藥品的最高有效申報價/最高日均費用、聯盟地區公立醫療機構報量、聯盟地區醫保定點社會辦醫療機構報量、聯盟地區定點零售藥店報量都給出了詳細的說明。檔案顯示,本次參與的采購主體為聯盟地區所有公立醫療機構(含軍隊醫療機構),醫保定點社會辦醫療機構和定點藥店可自願參加。

記者梳理發現,在276個藥品采購清單中,長春高新旗下子公司金賽藥業的重組人生長激素均被納入集采。

“藥茅”跌破千億市值,入集采名單成實錘,機構稱需降價保量

圖源:廣東省藥品交易中心官網

“藥茅”跌破千億市值,入集采名單成實錘,機構稱需降價保量

此前長春高新曾于1月12日公告,公司控股子公司長春金賽藥業有限責任公司收到國家藥監局核準簽發的《藥品補充申請準許通知書》,準許金賽藥業注射用人生長激素增加國内同品種已準許的适應證,具體包括:用于因軟骨發育不全所引起的兒童身材矮小;用于性腺發育不全(特納綜合征)所緻女孩的生長障礙;用于接受營養支援的成人短腸綜合征。

“藥茅”跌破千億市值,入集采名單成實錘,機構稱需降價保量

公司暫無回應 機構分析或需降價保市場

納入集采或是引發市場抛售的主因。記者梳理長春高新2021年半年報發現,長春高新超七成收入來自于其子公司金賽藥業,而金賽藥業的主要産品即粉針劑、水針劑、長效水針劑等生長激素系列産品及輔助生殖、婦女健康等領域産品。報告期内,金賽藥業淨利潤占長春高新整體的95%以上。

此次生長激素納入集采,長春高新是否會通過降價來維持市場佔有率?對此,奧一新聞記者緻電長春高新董秘辦,但持續無回應。醫藥行業營銷專家史立臣認為,以長春高新目前水針的市場佔有率看,一旦進入集采,與其他競争對手平分市場,其利潤增長必定受到影響。

有投資機構分析人士表示,從公示的最高有效申報價/最高日均費用目錄看,水針的最高限價過低,長春高新或可以将粉針劑型生長激素作為招标主力。“按照要求,降價10%~19%,即可以獲得原采購量的25%~70%。長春高新可以考慮粉針降價19%左右,換取自身原有70%的份額。”

年初公司回購股份

記者了解到,重組生長激素目前有三種劑型獲批,分别是凍幹粉針、水針、長效水針,價格依次提升。據西南證券的調研顯示,粉針劑型人均費用約為5.5萬元,長效水針劑型人均年費用約為15萬元。據國金證券研究所研報,2020年,金賽藥業合計占據生長激素市場76.13%的份額,在水針市場樣本醫院銷售中占據99.88%的份額,在長效水針市場目前占據獨家地位。

掌握市場話語權的金賽藥業,對其母公司長春高新而言已經是名副其實的“現金奶牛”。2021年上半年,長春高新實作營業收入49.63億元,歸母淨利潤19.23億元,其中金賽藥業貢獻了約76%的營業收入,約97%的淨利潤。從金賽藥業生長激素産品結構來看,2020年水針産品占生長激素銷售收入的75%以上,長效産品約占12%,粉針産品約占10%。與2019年相比,水針産品收入增長20%以上,長效産品收入增長約29%,粉針産品收入增長約19%。

值得關注的是,長春高新1月4日釋出公告稱,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回購股份數量約為82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0.2%,購買股份的最高成交價為308.35元/股,最低成交價為269.73元/股,支付的總金額約為2.4億元。

奧一新聞記者 林詩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