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風流際會黃鶴樓(一)一一生子當如孫仲謀

作者:三勤說漢口

鄭煥清

一樓聚千年英萃白雲悠悠風流在,

兩江彙百川洪流黃鶴渺渺雲笛空。一

坐落黃鶴樓,千年風流史。江樓千古,

江流千古,浪淘盡風流人物。惟有曆

史的風煙流雲,萦繞樓前,飄不去,

散不開,令人沉醉令人迷。

___題記

公元229年,仲夏時節,黃鹄山上江風習習,旌旗獵獵。夏口城(現武昌)中,一隊隊披甲執戈的武士,肅立于登山道旁。吳王孫權在魯肅、黃蓋等将軍簇擁下,健步登上黃鹄矶上的瞭望樓。隻見大江奔流,浪湧天際,漢水北來,澤蔽雲夢,煙雲盡卷河漢低,驚濤拍岸乾坤浮…

“壯哉!壯哉!好個夏口!”孫權高聲贊歎。魯肅忙說,“夏口襟帶江帶,依阻湖山。上控荊楚,下扼吳越。左制襄陽,右通廬肥。乃寶地也!東南得之而興,失之而亡。”黃蓋趨前:“主公英明。黃武二年(公元223),主公在此築夏口城,在神鳥栖息的黃鹄山上造瞭望樓(黃鶴樓),乃我江東河山之屏障,社稷之福佑也。”

正在孫權和衆将軍賞歎勝景,指點江山時,突然東北江面上,風嘯雲卷,雨柱擎天,隐約中一條隻見其首的金甲黃龍從江中躍起,騰雲東去。衆将驚駭,魯肅高聲喊道:“黃龍起,神鳥出,乃天之吉兆。吾王真龍天子也!”衆将齊聲稱賀。孫權極信靈異,不久即在黃鶴樓前的黃軍浦“塢内聚百官議稱帝建都之事”。

“黃武八年(229)夏,黃龍見夏口,于是孫權改稱尊号。”改吳王為吳皇帝,改年号為黃龍,并定都鄂縣(今鄂州)。取“以武昌城”之義,改鄂縣為武昌。一條真龍天子在黃鶴樓前誕生了。

孫吳集團龍盤虎踞,英姿勃發,上演了一部部威武雄壯的曆史大劇。黃蓋在黃軍浦“操十萬水軍”,呂蒙在南浦塢“造樓船戰艦”。赤壁大戰,一夜東風,火燒連船,“談笑間,樯橹灰飛煙滅。”号稱“領兵八十三萬”的曹丞相差點丢了老命,一戰而三分天下。周瑜在黃鹄山擺鴻門宴,欲持劉備而絕後患,諸葛亮妙計救主。陸遜偷襲荊州,關羽敗走麥城。孫權劍指西陵,劉備退守巴蜀…龍争虎鬥,群雄逐鹿,演繹無數版本的英雄故事,成就千年不絕于耳的江湖傳奇。

黃鶴樓見證了孫吳政權“以武昌盛”,曆史刻下孫權的英雄篇章。孫權,字仲謀。相貌俊朗“奇偉",文韬武略,智謀超群。政治上經略東南,自保江東。内安民,外禦敵,半個世紀境内偃然。軍事上智慧用兵,将帥效命。“破曹于烏林,擒羽于荊州,敗備于西陵”,一生勝多負少。經濟上屯兵墾田,推行牛耕,親扶犁柄,鼓勵農商。修水利,興航運。外交上縱橫捭阖,靈活善變。北交東遼,發展海運,南聯諸國,通商貿易。遣将軍登陸台灣,開啟大陸與台灣的曆史連結…

孫大帝聲譽遠播,名揚千古。最大敵手曹操臉黑話白:“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生兒子若豚犬耳”。劉皇叔說孫權“長上短下,其難為下,吾不可以再見之”,擔心再見會有來無回。《三國志》作者陳壽說:“孫權屈身忍辱,任才尚計,有勾踐之奇,英人之傑”。蘇轼“老夫聊發少年狂…親射虎,看孫郎”。辛棄疾“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元好問贊曰“孫郎矯矯人中龍,顧盼叱咤生雲風”。柏楊說“孫權是中國曆史上最可愛、最有人情味的皇帝”。毛澤東感歎:“孫權是很能幹的人。當今惜無孫仲謀。”

然而,蓋世英雄也有落幕之時,武林豪傑終歸遁出江湖。曆史無情,風流總被風吹雨打去。黃鹄山上的瞭望樓,金陵台前的石頭城,西塞關隘,江中鐵索,終究成就不了孫權的千秋霸業。“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千年鐵索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東吳的第四任皇帝孫皓,在孫權死後第28年,就享受到蜀後主劉禅一樣的待遇,到洛陽樂不思蜀了。

人世幾回傷往事,江山依舊枕寒流。曆史興衰因何起?朝代更疊是何由?站在黃鶴樓上,眺望東吳天際,回首向來蕭瑟處,幾多風煙幾多迷。唐代詩人劉禹錫說,“興廢由人事,山川空地形”,這可能是千年來的最佳回答。正如長城挽救不了“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的秦朝短命,金陵故壘也阻擋不了“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的孫吳落魄。東吳興,興于人事,棸英才,用能臣,固農商,去驕奢,勵精圖治。東吳衰,衰亦人事,“甯飲建業水,不食武昌魚”,遷都金陵,偏安一隅,較之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劉備“興漢室而望中原”,戰略格局已遜一等。與劉備結郎舅之盟,卻襲荊州,殺關羽,背後一刀。與曹操一會對陣厮殺,一會在丞相駕下稱臣,雖是生存所需,但道德操持不占高地。忌忠耿,喜頌詞,張昭直谏,棄而不用,陸遜直谏,“憤恚而卒",心胸終顯狹窄。及至晚年,如同許多英雄君主,功業輝煌後頌歌交響,真言遮蔽,小人近而賢能遠。尤其是後宮寵信無序,儲君廢立失度,為身後“二宮之變”,權臣亂政種下苦果。長久偏安,腐敗滋生。孫權一代克勤克儉,尚能慎終如始,但二代三代驕奢淫逸,縱情享樂,漸漸彌漫失望與堕落的“金粉"氣息,終至“《後庭花》一曲,幽怨不堪聽”。

“江山不管興亡事,一任斜陽伴客愁。"東吳早已遠去,肇始于孫權的黃鶴樓卻還在。英雄已是千古事,但英雄的風流雲煙仍在曆史蒼穹之下悠悠飄蕩。

2022年1月18日寫于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