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緻敬1921·東營青年說|劉景常:“德行天下 恩系神州”争做民辦教育“領頭雁”

作者:網信東營

視訊加載中...

 大衆網·海報新聞記者 李文潔 陳子昊 東營報道

  “從人的發展序列來說,家庭是個體生命成長的初始場所,這也就說明了家庭教育對孩子一生發展的重要性。”劉景常是東營市河口區德恩教育董事長,對于教育事業,他總是有着自己獨特的見解,而其中,“家庭教育”總要站在第一位。

  2005年,劉景常大學畢業。不同于那個時代,剛剛畢業的大學生總要為自己的未來迷茫一番,劉景常在一開始就明确自己要成為一名專注于民辦教育的人民教師。

  畢業當年,他隻身“北上”前往首都北京進修學習珠心算,“我大學本身就是數學教育系,上課之餘還會出去兼職做教育教育訓練,這也算是為我以後進入民辦教育行業打下了基礎。”劉景常回憶道,在他看來,民辦教育有效填補了公辦教育的空缺,在未來存在非常大的發展前景,在北京“學成歸來”,劉景常便與跟幾名大學同學回到河口共同開辦了一家專注于珠心算、國學經典誦讀、唱歌識字為主要授課内容的學校——河口東方金子塔學校。

  四年歲月沉澱,劉景常慢慢将學科類教育訓練轉入非學科類教育訓練,并于2010年正式将學校教育逐漸轉型為舞蹈美術、書法等藝術課為主的非學科,教學更加側重挖掘學生特長、重視開發學生天性。

  但也就是在這個時候開始,“家庭教育”以及“公益教育”在劉景常心中開始生根發芽。

  “不管是學科教育訓練還是非學科教育訓練,我們發現有些學生一旦離開這裡,步入國中或者高中之後,便出現了許多厭學情況。”劉景常告訴記者,這樣的情況在全社會并不在少數,經過一系列調研,劉景常終于明白這是“家庭教育”環節出了問題。

  “學生教育并不是學生與學校之間的閉環發展,而是由多方力量共建共治而成。”在意識到這一問題後,劉景常不斷開始分析案例,學習家庭教育相關知識,在成為一名家庭教育指導師後,他将這一教育方式充分融于學生非學科類教育訓練當中。

  河安社群德恩四點半學校以及德恩東湖幼稚園的誕生就是劉景常“家庭教育”的成果證明。

  河安社群又稱“三千戶”,很多學生父母在鄉鎮上班,孩子放學沒人接送,劉景常便帶領全體員工為河安小區的子女實施了公益接送、托管服務,每學期都服務幾十個孩子,這件事一幹就是十年……學校的溫馨服務慢慢感動着學生更感動着父母,家校共育在這裡熠熠閃光。

  德湖幼稚園位于河口區東北角,也是河口區最偏僻的一個小區,學校自2015年成立以來由原先的幾十個孩子增長為一百多個,園所口碑得到了學生家長一緻認可。“為激發學生内生動力,我們廣泛開展公益教育進學校、進企業、進社群,并連續舉辦學生、家長‘百日誦讀’活動,大力倡導家庭教育,家校共育深入人心。”劉景常說道。

  直到2016年,劉景常成為河口區一名政協委員,所提的“家庭教育”更是被列為優秀提案,成為河口區民生實事之一,劉景常所倡導的教育理念開始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可。

  而現在,劉景常更是成為河口區鄉村振興好青年聯盟和河口區民辦教育協會的負責人,同越來越多熱愛教育的專家人士進行交流切磋,并逐漸帶領更多的青年人投身教育行業。

  “千秋基業,人才為本,不論在任何一個時代,人才培養都是一個永恒的話題。我也願盡我所能,同大家一起為家鄉培育更多的優秀人才。”劉景常說。

來源:大衆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