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農村往事漫憶(17):''鞋子''的故事

作者:羅維開

我出生于1950年,老家在農村,記事起,農民孩子大多穿的是自家大人做的布鞋,雨鞋膠鞋當時是奢侈品,沒有多少人家舍得給孩子添置。記得下雨天,無雨鞋的同學,撿兩塊碎龍骨磚,墊在腳下,凹面向下,用繩子系住,一步一步慢慢地上學或放學。這種''防濕鞋'',是農村孩子腦洞大開的一大''創意'',至今仍難忘。

龍骨磚在我家鄉随處可見,它是專用于砌房子内壁的長方形輕磚,凹槽是用來放進竹杆加強牆壁的。磚長約15厘米,寬約7厘米,高約6厘米,重約3斤,欄腰斷開就成一雙,剛好與腳同寬。偶有雨天,路上濕,同學們就撿來碎磚,草繩穿過倒置的凹槽,在腳面打個結,象清朝格格似的,一步一姿,走得有模有樣;有的把穿過龍骨磚凹槽的繩子,做成馬蹬狀,用手提着,手腳協同,一步一步向前邁,大家三五成群,路上一片''笃笃''聲,嘻嘻哈哈,真是少年不知愁滋味。

那個時候提倡教育與生産勞動相結合,中國小生隔三差五要到田間去勞動。記得有一次是去拔油菜田的雜草。當時油菜田垅間溝裡已有零星薄冰,有雨靴的同學心疼雨靴被冰割壞,也光着腳,更何況沒有雨鞋的孩子了,大家在拔草時,雙腳雙手被凍得刀割似的疼,後來麻木得不聽使喚了…… 這樣的''教育與生産勞動相結合'',相信現在出于保護學生健康,是絕對禁止的,但那時不會。

1958年,我家兄妹四個,我是老大,加上父母,共六口人。父親每月三十幾元工資,母親參加農業勞動,生活艱難可想而知(不過,當時農村家家戶戶經濟都差不多),母親為我們兄妹四個做的布鞋,每年隻能一雙,從新年穿起,一直須穿到年底。有一次剛過完新年,我與弟妹嬉戲打鬧,腳滑進石頭縫裡,踝關節上蹭破了一層皮,流出的血,浸透了鞋幫。因為怕被大人罵,咬牙不說。不想第二天早上,發現鞋幫少了一大塊,原來浸潤過血的布,被老鼠咬掉了。母親知道了原因,沒有罵我,心疼地為我包了傷口,又給我縫補了鞋子。于是,這一年我隻能穿着破鞋上學,老師和同學聽了老鼠和鞋的故事,倒也笑了一陣子,并互相提醒,要大家謹防老鼠咬鞋!

農村往事漫憶(17):''鞋子''的故事

網絡圖檔布底鞋

1964年初,我辍學務農了,記得我的第一雙膠鞋(解放式),價格是五元左右,是自己開荒種豆賣了錢以後,大人為了獎勵我,才允許我買的。當時由布鞋到膠鞋,感到是一種飛躍,開心得不得了,買來後還舍不得穿,為的是過新年走親戚,心裡滿是穿着新膠鞋走親戚時的自豪和憧憬。現在想想,穿母親做的布鞋,遠比穿膠鞋舒服,更有精神層面親情享受,但那時由于太缺少工業文明,對一個十四歲的農村少年來說,膠鞋的感覺就是與母親做的布鞋大不一樣。

農村往事漫憶(17):''鞋子''的故事

網絡圖檔膠鞋

十六歲開始,我成了生産隊正式在冊社員,那時的農民,反正每天不是在山上,就是在田間,除了勞動還是勞動,是以都是冬穿山襪夏赤腳,鞋隻在逢年過年才''體面''着穿幾天的。

農村往事漫憶(17):''鞋子''的故事

網絡圖檔

于是我也''入鄉随俗''起來。從春到秋,都打着赤腳,久而久之,腳底皮都磨成了繭,越來越厚,越來越硬,赤腳走路,健步如飛,連走砂石公路也不在話下了,——腳底繭是标準農民天然的鞋。冬天為了抵禦寒冷,我也學着農民們穿起山襪。何謂山襪,就是用最耐磨的帆布之類的材料,做成靴子狀,下套一雙草鞋(或舊橡膠車胎割成的鞋),冬天穿上它,褲管攏在裡面,在膝蓋下的小腿上方用繩紮牢,上山下田(冬季田裡是幹躁的),既友善又保暖。當年的大多數農民,冬天都是穿這種山襪的,晚上上床,脫了放在床旁,早上起來,重新穿上,——他們從來不穿膠鞋或布鞋。

農村往事漫憶(17):''鞋子''的故事

五十多年前的農村,從來沒有多餘的舊衣,因為農民們的衣服是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之後,又被各家作為納鞋底的材料了。直到六十年中初,中國的石化産業為市場開始提供生活用品,塑膠鞋底開始在供銷社櫃台上出售。記得這種鞋底聞起來很臭,但農村人家開始接受了它,因為用碎布納鞋底實在太費時費力,用現成的塑膠底做鞋,友善多了,臭不臭是次要的,因為鞋是穿在腳上的,不是用來聞的。那時起,農民們穿鞋的才開始多了起來。

農村往事漫憶(17):''鞋子''的故事

網絡圖檔塑膠底布鞋

當時的塑膠鞋底除了臭,還有一個緻命的弱點是一到冬天,天冷後鞋底也會變硬,硬得象石片,鞋一旦穿舊,鞋底底紋被磨平,走石闆路就時不時打滑,估計是以也出過人命。反正後來,這種塑膠鞋底在市場上不見了,是化學工業進步了,還是穿它走路不安全而被淘汰的,我就不得而知了。

到了七十年代,農村人家的生活開始大幅度好轉,由家裡做鞋穿到商店買鞋穿,成了曆史的一大飛躍,各類膠鞋已成生活中的鞋類主角,家庭自做手工布鞋漸漸地不見了,也陸續有知識青年從城市穿回大人們為他們添置的皮鞋,農村青年也開始學着穿起皮鞋來了,我也一樣……

農村往事漫憶(17):''鞋子''的故事

七十年彈指一揮間,現在的農村年輕一代,可能對我以上講的故事,已經沒有一個人會相信了。——不相信是好事,畢竟時代進步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