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集合店與商超必有一戰?

集合店與商超必有一戰?

聚集是人的天性,是以将商品聚集也是處于生活的常态,這也是現實商超中的客人總是絡繹不絕的重要原因,當然,最主要的還是人的需求在不斷推動消費的變化。

自疫情出現以來,國内經濟發展受到了巨大的阻礙,但是居民的消費需求無法斷絕,消費市場就會重新回歸活躍的狀态,據市場資料統計可以看到,2020年國内生産總值首次突破100萬億大關,經濟持續上升代表着消費市場的價值不斷提升,未來可想象的空間也就更大。

如果要從消費市場選出最重要的闆塊,那麼百貨必然能夠占據一席之地,同理,百貨大樓、商超等售賣地,也成為了資本目光聚集之地。像萬達商場、太古裡或者一些高端消費商場,都是消費的重要地點,而路邊的小超市、便利店的利潤同樣可觀。

消費形态的聚集性

集合店是什麼?

從市場定義來看,集合店是某類商品的聚集商店,像美妝集合店、潮玩集合店、零食集合店或者百貨集合店,都是其中分類,但是在消費者看來,集合店更像是一種更加規範化的商超,隻不過有了垂直與綜合的屬性劃分。

垂直類的像美妝集合店,通過為品牌引流提供新的端口,以大牌小樣、免費試狀的形式,吸引越來越多愛逛街的女性入店,一方面能讓消費者大膽試錯,一方面能讓加深消費者對品牌形象的認知,是以,美妝集合店也能夠依附市場對線下試錯的需求生存。

另一方面,美妝集合店一大牌小樣的營銷方式拓展市場,也能更好的聚集一些學生、寶媽來消費,進而形成美妝集合店的流量閉環。

垂直類的還有零食集合店,通過各種零食來激發消費者對美食的需求,進而産生交易行為,而這種店面多是網羅市場中各類有特色或者有知名度的零食售賣,一方面讓消費者激發獵奇心理,一方面則是讓消費者對食品的品質安全具有保障心理。

零食類集合店的需求容易挖掘,因為吃食是占據人們生活消費中極大比例的一部分,有時候一個簡單的念頭就能促進一場交易,但是市場競争大,生存的風險也就相對更大。

說到綜合類集合店,名創優品算是其中的領先者,公開資料顯示,名創優品在7年的時間,實作了在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出4200多家門店,門店的大範圍普及使得客流量整體增大,知名度同步提升,為名創優品的成長墊下了夯實的基礎。

名創優品自認為核心優勢是“每七天上一批炫酷新款、走低價新銳路線、定位快時尚休閑百貨連鎖”,而這種與潮流不間斷的接軌,大概就是名創優品為了和Z世代的審美觀念能夠同步的政策,也正是與消費者同步,才能支撐名創優品從2013年開了那麼多門店。

從富麗堂皇到輕奢生活,人們的審美觀越來越簡約,簡約風最盛的地方是日本和北歐,而北歐的輕奢風和日本柔和風相比,還是後者更符合大部分國人的審美觀。

據中國步行街業态研究人士對MINISO名創優品的觀察報告顯示,“低至十元”和“日本原創設計”也成為名創優品能夠破圈的重要原因。

從垂直到綜合,集合店更像是商超創新後的聚集地,而消費者也能夠在新的消費環境中來體驗消費的樂趣,其中聚集的商品、聚集的消費者,也就是集合店最核心的凝聚要素。

消費需求的多元性

消費需求的多元性有很多不确定的可能結果,但最終分類莫過于必要需求與非必要需求,在非必要需求中,娛樂需求占了很大闆塊,而必要需求更是進入了白熱化的競争階段。

古人雲,民以食為天,我們知道吃食的重要性。在網際網路時代,基本上網購、外賣已經成為常态,是以消費者大部分時間都在吃外賣、零食,但現實中大多數工作的人的生活狀态是單調的,上下班、早中晚飯、睡覺洗漱等等,單調的生活方式也加劇了人們對生活的需求,并且以此達到放松的目的,是以,人們開始從原始的買菜做飯中尋找這種生活的煙火氣,這也是年輕人不斷關注農貿市場、商超以及生鮮電商的重要因素。

人們愛逛超市是取決于當代年輕人有獨立的經濟條件支撐,很多年輕工作者都是月光族,甚至超前消費群體,是以花錢購物成立年輕人生活中重要的程式,甚至連精打細算的那一部分人們也少不了日常生活的開銷,這便是必要與非必要的消費需求。

需求構成消費市場的場景,是以我們所能看到的商品展示空間,都與人們的需求息息相關。

消費市場中,大型商超有一個共同點,品類齊全,幾乎人們日常生活中能夠使用到的物品都在商超中找到,而且不局限年齡段的商超,讓老人、子女、孩童都能在商超中随意選購、浏覽等,這種便捷、選擇性廣泛的條件,也促使消費者走進商超中體驗生活的慢節奏以及舒适感。

很多人逛超市可以目标是某一件商品,但結賬時卻總會多出很多預料之外的物品,這就是逛超市的樂趣。大部分年輕消費者對于逛超市并不一定是為了滿足對某一種物品的需求,但是“逛”這一過程反而是大多數人對于生活的需求,是以商超的營收除了消費者的明确需求,可能還有一部分來自消費者的“閑逛”産生的消費。

同樣的,集合店恰恰滿足消費者對閑逛的需求,據相關資料顯示,客人在店停留平均時間達到30分鐘左右,并且消費者認為逛超市更能體會到消費的樂趣。

在商超流量價值飙升的階段,集合店的對标風口就瞄準了商超模式,想要從新場景中瓜分商超同屬性的消費流量,QuestMobile資料顯示,僅有2.8%的Z世代沒有進行任何線上消費,有65.9%的Z世代線上上消費占比超過20%。想要線上下擷取更多流量支撐,并不僅僅是來自使用者的主動消費,而集合店的聚集屬性,便成為新消費群體的消費新聚集地。

當然,消費的多元性就意味着集合店這個賽道的激烈競争,這種競争往往不是來自同為集合店的競争者,反而是售賣同類商品的商超或者專賣店,畢竟相比同類集合店,模式的競争讓商品更具有競争力。

消費潛力的可塑性

競争激烈、市場規模以及潛力的客觀,都在宣告集合店的風口來臨。

如果我們從消費模式上去剖析集合店,那麼現階段生活節奏與消費習慣會互相影響甚至産生變化,Z世代也不會完全遵循線下消費的模式,隻能當作消費場景的一種補充。是以集合店想要為擴大流量,必要的就是布局線上營銷,才能進一步開拓線上引流的管道。

其實線上消費已經成為一種固定的消費模式,集合店的線下形式更多的是一種體驗,如果說這個模式的風口隻是一時的,但是這個模式所帶來的粉絲效應将會一直伴随集合店存在,未來發展線上線下都會具備很大的發展空間,這也是當代資本為什麼會向集合店投融的重要原因。

那為什麼集合店下的消費具備可塑性呢?

據艾媒網資料顯示,2020年中國生鮮電商市場規模達到62.9%的增長,為2638億元,預計今年将升至3117.4億元。生鮮電商翻倍、跨越式的增長正在吞噬消費時代裡的慢節奏生活,人們也逐漸被普及的生鮮電商吸引,這是人們的消費選擇也會随之産生變化。

大資料顯示,僅2019年美妝市場舊達到了4777億的規模,2020或許已經突破了5000億市場規模,仍在不斷增長的美妝行業給了資本市場有利可圖的信号。

一系列消費的信号告訴集合店,未來綜合化集合店将具備極大的發展空間,當美妝與生鮮碰撞,當潮玩與數位碰撞,那麼未來的集合店就會像大型商場宣戰,形成無法避開的消費者之争。

就拿目前火熱的便利店來說,永輝超市、家樂福、大潤發等不僅僅搶占各地大型商超的地位,同時像永輝mini店與小潤發也出現在大衆面前,為得就是搶占區域性的零售市場,同時滿足消費者的“便利”需求,天貓小店、京東小店、蘇甯易購店都在搶占零售消費市場的份額,而集合店想要在這個錯綜複雜的大環境下發展生存,搶占市場、營銷活動在所難免,是以集合店與商超,似乎有必有一戰的感覺。

總的來說,新消費時代中集合店在消費市場開始占據一定的位置,在未來集合店這個風口或許會給零售市場帶來新的變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