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萬象更新 虎虎生威

作者:廖昊
萬象更新 虎虎生威

五毒虎鞋

張友蘭 中國美術館藏

萬象更新 虎虎生威

風筝《虎娃獻壽》

徐立 中國美術館藏

萬象更新 虎虎生威

楊家埠年畫《山林猛虎》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萬象更新 虎虎生威

山西虎枕玩具

萬象更新 虎虎生威

老虎菊花緞童帽

中國美術館藏

萬象更新 虎虎生威

山東高密剪紙生肖虎

萬象更新 虎虎生威

現代民間畫《虎娃真威武》

董芬珍

虎的形象在民間美術中十分常見,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民間與虎相關的民俗、生活用品比比皆是。陝西關中嫁女需配送面老虎;孩子小時候要戴虎頭帽,穿虎頭鞋;土家族則自稱為白虎之後,家家戶戶常年供奉白虎。這些民間美術中的虎,既是對古老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也是民間表達吉祥意蘊的象征與寄托。

“虎”在民間美術中的表現形式豐富,有刺繡、版畫、剪紙、泥塑等,應用于玩具、服飾、家具等日常用品,出現在日常起居、歲時風俗、人生禮儀等生活場景。為何“虎”在民間如此受歡迎?大概源于遠古留下來的圖騰崇拜以及世世代代紮根于群眾内心的吉祥觀念:辟邪、鎮宅、佑福。遠古時期的虎圖騰,是把“虎”形象放在神聖的位置,追求“虎神佑我”,而民間美術中的“虎”形象則是為我所用,是物化了的“為我服務”的審美心态,展現着人民群衆對生命的頌揚,對幸福的追求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順應不同場景和特殊含義,“虎”形象在不同領域展現出不同的面貌。它時而威嚴,時而可愛,時而誇張,時而頑皮,如民間剪紙中的虎大都調皮活潑、靈活生動,表現吉祥、與人親近;在木版畫中,虎的形象則偏向于兇猛、威武,表示其震懾四方的威嚴與不可侵犯;而在服飾等更為實用的日用品中,比如以虎為形象的虎頭帽、虎頭鞋、虎肚兜、虎枕頭等兒童用品,則是集功能性、審美性和文化性于一體,直接服務于生活。例如山東蘭陵縣南橋鎮石埠村的虎頭帽,在設計上就非常有趣,在頭頂上開個大小适中的圓孔,當地老百姓稱之為“開竅”,寓意孩子思維靈活、聰明伶俐,并且由于小孩子愛跑愛跳容易出汗,出汗後立即脫帽怕着涼,是以“開竅”的虎頭帽在功能上還能起到散熱的作用。

盡管這些“虎”形象都被以不同的形式與載體呈現出來,但它們的造型都洋溢着積極昂揚的主旋律。這離不開民間藝人富有創意的生活智慧和哲學思辨,以及被民間藝人外化成物質形态的精神寄托。

虎年談虎,恰好“到民間去——潘魯生民藝展”正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展出。展出的500餘件(套)作品中,不僅包括潘魯生捐贈給國博的以虎為題材的民間美術藏品,也展出了潘魯生以虎為元素創作的當代藝術作品,直覺地展示了民間美術如何為當代藝術創作提供豐厚滋養,如何為社會主義文化的繁榮和發展注入生機和活力。

《山林猛虎》是山東楊家埠辟邪納福類年畫的典型題材。該作品為母子花斑虎寫實造型。母虎為下山虎,白眉長須,身姿矯健,氣勢如虹。左下角為一小虎,匍匐卧地,昂首顧盼,望向母虎。為了突出虎的威猛氣勢,山林背景被簡化為數叢草木。中國人的觀念中,老虎不僅能夠驅鬼鎮宅,還能保護财富。俗諺“鎮宅神虎多清淨,當朝一品封獸王,不立深山合松林,持守金銀聚寶盆。”

山西吉祥虎枕(也可作為玩具),為意象化的猛虎造型。其造型元素與民間虎頭鞋、虎頭帽樣式如出一轍。虎呈站立姿态,鼻子造型中融入了艾草葉造型。民間觀念中,老虎是百獸之王,人們常用艾草制成老虎的形狀來驅除疾病,而艾草本身也可治百病,相當于百草之王。虎眼、虎牙、虎耳、虎尾皆用拼裝化構件組合而成,身軀上亦分布有花型毛旋,形成吉祥喜慶的裝飾風格,與年畫之虎相比多了一份稚拙與可愛。布虎多是母親為孩子所做,展現了中國婦女的心靈手巧和聰明才智。一針針、一線線的縫制,都融入了滿腔的愛意。

高密剪紙生肖虎,為民間藝人随心所剪,造型簡約率真,有虎貓同型之感。虎的面部造型為剪紙藝人着意刻畫的細節。面部多為圓形,額頭正中那清晰的“王”字,襯托出無比勇猛威嚴的氣勢。身上的旋紋幻化為牡丹等花卉造型,增添了更多吉祥喜氣。

民間美術的造型形式是精神主導下的産物。任何載體的外在形式不外乎形、色、質的組合重構,這些物化因素之外的精神追求,才是“虎”形象的最高表現形式。民間美術中的虎,并不是指具體的哪一種屬科的生物,而是超越虎形象的超然物外的意識再造形象。還以虎頭帽為例,對老虎的造型進行創造性的添加,比如:把鯉魚、石榴、蓮花、壽桃、瓜果、蜻蜓、喜鵲、公雞等添加到老虎身上,并不受客觀物象的拘束,可見老百姓對虎形象的運用非常靈活。虎的形象也是以成為具有視覺沖擊力的“吉祥符号聚寶盆”。

民間美術是普通老百姓、民間藝人世世代代創造出來的,帶有強烈的原生态和泥土性。學者張道一說:“民間藝術是一種母性藝術,是民族文化的根”。這句話非常深刻,它指向一種不斷孕育出新藝術的可能性,這正是民間美術的魅力。可以說,這種來自民間美術的“孕育”一刻也沒有停止過。當代藝術家立足本土文化語境,融合現代藝術表現手法,實作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正是來自“民間美術”這位母親的遺傳。或許可以說,所謂的“當代藝術”仍然可以了解為“民間美術”,隻不過是一種“筆墨當随時代”的民間美術。

在中國文化中,虎是勇敢和力量的象征。虎年将至,我們以民間美術中的“虎”,祝每一位讀者如虎添翼、虎虎生威!讓我們一起到民間去,激發起幹事創業的激情。

(作者系山東工藝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将及時進行處理。郵箱位址:[email protecte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