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青未了|“過冬菜”的記憶

作者:齊魯壹點

“過冬菜”的記憶(散文)

作者/劉心中

青未了|“過冬菜”的記憶

過了“立冬”就是“小雪”了。

又是一個冬天。家家戶戶都要趕集買上一地排車過冬菜——白菜和蘿蔔,這便是一冬天的菜肴了。為了讓菜保鮮多吃些日子,人們都把買來的過冬菜放在地窯裡,或在院子裡挖個土坑埋起來,足夠吃到來年春天。直到大白菜裡長出白菜、水蘿蔔變成空心菜,還舍不得扔掉……

上世紀六十年代以前出生的人,都有過這種經曆和記憶。

那是六十年代末,我剛上國小一年級。星期天便跟着父親拉着地排車,到十多裡外的銀山趕集買過冬菜。去的路上空車,父親便把裝菜的空麻袋鋪好,讓我坐到車上他拉着走。為了節省時間,有時還把“大金鹿”綁上“駕轅”拖着地排車,這樣要比步行拉車快些。

多少年了,至今還清晰的記得,無論當時步行或拉車,心裡都特别高興,也不覺累。因為買了過冬菜,離春節就不遠了,就可以吃上母親做的酥肉和炸丸子了, 就能和小夥伴們放鞭炮了。可是,不知為什麼,那時的冬天顯得那麼長,天氣顯得那麼冷,盼過年的心情又是那麼迫切……

到了集上,父親帶我來到菜市,先打聽行情,然後再決定買誰的。記得那時候白菜蘿蔔都幾分錢一斤,但為了每斤能省上幾厘錢,父親依然顧不上嚴寒,從南到北把整個菜市逛完。

買了菜過完磅,等裝好車已過晌一兩點了。傳回之前,父親忘不了再掏幾毛錢,給我買幾個包子或燒餅,擔心我餓着。而他卻一點也舍不得吃,總說自己不餓。

彎彎曲曲的鄉間小路上,兩旁除了冰碴就是未化的殘雪, 一呼吸就能看見喘出的熱氣。望着父親伸着脖子弓着腰拉車的背影,心裡一陣陣酸楚。從那時起, 自己就暗暗發誓快快長大替父親分擔一份憂愁。為了讓父親省點力氣,我執意在地排車一旁拴根繩子幫忙,但常常把繩子“拉彎”。在那個特殊的年代,和全國大多數的農村一樣,很長一段時間内,家鄉的父老鄉親面朝黃土背朝天,過着貧窮的日子,有許多農戶靠吃國家救濟糧生活。自己家裡姊妹多家境貧,為了讓我們少受點罪,父母自然要比人家付出許多許多……

有一件事至今令我難忘。記不清是哪個冬天了,跟父親趕集去買過冬菜。回到家一看,放在地排車最上面的半袋蘿蔔丢了,一路上跟在車後的我竟然沒發現。當時的我一下子慌了,擔心闖了大禍會挨訓斥。但是,父親一直沒有發火,他習慣地從脖子上解下那條已破了邊并有好幾個小洞的圍巾,抽打着身上的塵土,闆着臉幾天不大吭聲。我後悔自己的“失職”, 更了解父親的心痛, 因為那畢竟是全家人過冬菜的一部分啊! 要知道,這對于當時每人每天靠吃“八大兩” 供應糧的我們來說,丢失價值幾元錢的半袋蘿蔔意味着什麼。

如今,日子好了, 生活富裕了,該享福了,父母卻過早地永遠離開了我們。誰都知道,現在過冬菜的品種不僅僅是白菜和蘿蔔了。過去隻有夏天才能吃上的黃瓜豆角蕃茄, 現在冬季的菜市場處處琳琅滿目、五花八門。童年時代那單調可憐的過冬菜, 往白菜裡放绺粉條就吃得津津有味, 現在連豬肉放進去都感覺不出好吃。

時代變了,人們的胃口也變了。歲月流逝,抹不去的是心頭記憶,忘不了的是骨肉親情,一切仿佛就在昨天。如今每到冬天,我總忘不了買幾棵大白菜放在廚房内,咀嚼的是記憶,咽下的是歲月辛酸……

青未了|“過冬菜”的記憶
青未了|“過冬菜”的記憶
青未了|“過冬菜”的記憶

(圖檔來自網絡)

個人簡介

劉心中(曾用名劉新中),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 中國藝術攝影學會會員,中國民俗攝影協會碩學會士,山東省攝影家協會“德藝雙馨優秀會員”,新華社、人民圖檔網、中國新聞圖檔網等媒體簽約攝影師,菏澤市攝影家協會副主席,國家一級攝影師,現供職于菏澤市警察局宣傳處。

從事新聞宣傳工作近四十年,曾在原《菏澤市報》社任文字編輯、記者,有數十萬字的稿件被中央和省市級媒體發表。1995年專職從事攝影以來,至今有3200餘幅(組)新聞和藝術照片在《人民日報》、新華社、《光明日報》、《法制日報》、《中國青年報》、《人民公安報》、《中國畫報》、《中國攝影報》等中央和省市級媒體刊發,其中80餘幅作品在國内外影賽中獲獎或入選。知命之年過後深感時光寶貴,工作生活之餘喜歡忙裡偷閑寫點散文小說之類,重拾年輕時的記憶。雖屬心血來潮有感而發,但仍樂此不疲堅持為大腦“充電”。

青未了|“過冬菜”的記憶

編輯:馬學民

壹點号青未了菏澤創作基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