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進口冷鍊到國際郵件 新冠病毒“物傳人”問題引關注

作者:海外網

來源:中國新聞網

(抗擊新冠肺炎)從進口冷鍊到國際郵件 新冠病毒“物傳人”問題引關注

中新社北京1月19日電 (記者 李純)中國内地的新冠肺炎疫情近期仍呈現多點散發之勢。其中,北京、深圳、珠海的本土疫情因存在“快遞物品導緻感染”的可能,再次喚起各方對預防新冠病毒“物傳人”的關注。

從進口冷鍊食品外包裝分離出活病毒,到快遞包裹表面樣本呈核酸陽性,再到國際郵件或為本土疫情源頭,一次次的疫情進展均在提示,新冠病毒“物傳人”需得到持續關注,相關防控舉措更不可大意松懈。

本月15日,北京出現了近期第一例本土确診病例。該病例于數天前曾收發過國際郵件。經采樣檢測,疾控人員發現郵件的部分包裝外表面、内表面及檔案内紙張标本顯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

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龐星火在17日的釋出會上指出,結合病例流行病學史、可疑物品樣本檢測結果以及病例标本的基因測序結果,不排除其經境外物品而感染病毒的可能。

另據北京市順義區疾控中心18日通報,在上述陽性國際郵件的同批次貨物中,又檢測到了一份檔案呈核酸陽性。這也進一步證明了存在境外物品導緻新冠病毒感染的可能。

無獨有偶,廣東省深圳市近日一起本土病例的病毒基因組,與全球資料庫中北美地區上傳較多序列的基因組100%同源。該病例從事境外冷凍試劑收發貨工作,曾接觸、分拆了來自北美的快遞,且未做個人防護,不排除由境外輸入新冠病毒污染物品引起感染的可能。

此外,廣東珠海也通報,根據目前現場流行病學調查和實驗室檢測,專家研判,當地本輪疫情不排除由暴露于污染入境物品所緻。

冷鍊傳播是此前預防新冠病毒“物傳人”的重點環節之一。中國多地曾報告有新冠病毒在低溫條件下長時間存活并随冷鍊傳播的案例,其傳播過程更加隐秘,傳播周期可能更長。随着天氣轉冷,病毒存活時間延長,也有一些冷鍊之外的快遞物品,在其内外表面檢測出核酸陽性。

專家指出,“物傳人”造成感染需要滿足三個條件,即物品受病毒污染較重、病毒在物體表面存活時間較長、人員接觸污染物品時未采取适當防護措施。另外,“物傳人”的隐秘性可能更強。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認為,相比“人傳人”,“物傳人”的病毒量不同,容易出現無症狀感染者或輕症病例,往往不能及時發現,可能引發新的疫情。

也正是以,即便在既往疫情中,“物傳人”并非新冠病毒傳播的主要途徑,但其傳播特點可能造成隐匿性疫情,同樣需要受到重視、采取防控舉措。中國的疫情防控始終堅持人、物、環境同防,全力阻斷病毒傳播管道。

為應對可能出現的“物傳人”,國家郵政局安全監督管理司16日發出通知,要求切實築牢國際郵件快件疫情防控屏障,嚴防境外疫情通過寄遞管道輸入。各企業要切實做好國際郵件快件處理場所消毒、通風等工作;對進口國際郵件快件,要在進入生産處理環節之後,第一時間逐件進行外包裝各面全覆寫消毒。

另一方面,對于普通百姓,應當如何防範收發快遞存在的疫情傳播風險?

在此前的中國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釋出會上,中國疾控中心消毒學首席專家張流波指出,收取快遞時要做好适度防護,戴口罩、手套、人員保持一米距離等。快遞的表面包裝不要帶入室内,确要帶入時,可采用消毒濕巾六面擦拭消毒或進行噴霧消毒等。處理完快遞後一定要做好手衛生。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多國多地蔓延,奧密克戎變異毒株傳播快、傳染力強,正在迅速取代其他變異株。加之“物傳人”風險并未消除,跨國“海淘”增加了“外防輸入”的壓力。龐星火也提示公衆,國外疫情高發期間,應盡量減少購買境外商品。(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