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學術資訊」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王棟教授在知名國際期刊Global Asia發表英文刊首文章

作者:黃日涵副教授

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王棟教授在知名國際期刊Global Asia發表英文刊首文章

來源:北京大學新聞網

微信平台編輯:周悅

2021年12月,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長聘正教授、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執行主任王棟在國際知名期刊《環球亞洲》(Global Asia)發表題為《不情願的對手:中國應對中美競争的政策》(“Reluctant Rival: Beijing’s Approach to US-China Competition”)的英文刊首文章(leading article)。文章針對中國如何應對美國所定義的中美“戰略競争”關系這一重要的現實問題,作了詳細闡述。文章指出,中國成為美國的競争對手“并非情願”,中國既不想挑起與美國的沖突,也不渴望霸權。但是,如果美國步步緊逼,那麼中國将堅定捍衛自身的利益和發展的權利。目前而言,穩定中美關系、防止中美陷入新的冷戰,仍然是中國對美政策的關鍵目标。

「學術資訊」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王棟教授在知名國際期刊Global Asia發表英文刊首文章

該文是Global Asia題為“Pulling Apart: What US-China Rivalry Means for the World”專刊系列文章的首篇,也是該刊最新一期的刊首文章。該組專題文章的作者還包括著名國際關系學者、普林斯頓大學Albert G. Milbank講席教授約翰•艾肯伯裡(G. John Ikenberry),奧斯陸和平研究所前所長、研究教授斯坦恩•托内松(Stein Tønnesson),以及來自布魯金斯學會、對外關系委員會、大西洋理事會、澳洲戰略政策研究所、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紐西蘭惠靈頓維多利亞大學、延世大學等知名大學和智庫的資深專家學者。

「學術資訊」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王棟教授在知名國際期刊Global Asia發表英文刊首文章

文章開頭指出,過去幾年,中美關系出現了嚴重惡化,美國維持了四十多年的接觸戰略基本上已經被放棄。從美國近兩屆政府的表現來看,特朗普上任後開始對中國發動貿易戰,制裁華為、中興等中國高科技公司,尋求中美經濟全面脫鈎,在新疆以及新冠疫情溯源問題上攻擊中國,甚至公開宣稱中美已經進入了“新冷戰”,嚴重破壞中美關系的基礎。拜登上任後,基本繼承了特朗普的中美戰略競争的思想。但不同于特朗普,拜登選擇了有限競争加部分脫鈎的混合政策,以避免沖突上升為新冷戰。拜登政府另一個不同于特朗普政府的做法是其能夠更加有效地動員盟友,試圖共同制衡中國發展。

文章指出,美國對華的“舊接觸共識”(Old Engagement Consensus)存在認識論上的謬誤,即将中國視為應“被轉變”和“被納入”到美國所主導的國際體系中的“他者”(the other),并且隐含中國将逐漸在經濟乃至政治上變得像美國一樣的期望。這無異于中國古代寓言中的“刻舟求劍”:美國對中國的這種期望就是寓言中楚人刻在船舷的記号。無怪乎美國的接觸戰略會失敗。是以,美國應以互相尊重和平等相待的态度對待中國,而不是将中國視為需要“被轉變”的“他者”。

文章認為,中方之是以明确反對美方用戰略競争定義中美關系,是因為明白美國所謂的“競争”其實隻是霸權競賽的代号(codename),而對于加入這樣一場“霸權競争遊戲”中國毫無興趣。在2021年11月16日舉行的中美兩國元首視訊會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向拜登介紹了中國的發展道路和戰略意圖,明确指出:中華民族血液中沒有侵略他人、稱王稱霸的基因。

文章進而對中國應對地緣政治、地緣經濟、高科技以及意識形态與價值觀等四個方面的戰略競争的政策進行了分析。首先,在地緣政治方面,拜登政府繼續推進“印太戰略”,聚焦于提升美日澳印(Quad)四邊安全合作,強化美英澳(AUKUS)三邊同盟協作。随着美國加強對華戰略壓力,為對沖戰略風險,中國選擇加強與俄羅斯的戰略夥伴關系,同時緩和與印度的邊境沖突,并深化與東盟國家的全面戰略夥伴關系。

在地緣經濟領域,拜登選擇用“選擇性的多邊主義”來削弱中國的經濟影響力,例如敦促七國集團共同參與B3W(Build Back Better World)計劃,來抗衡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影響。為此,中國積極推進“雙循環”戰略,以應對外部沖擊與風險。同時,中國還積極推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CEP),并正式申請加入全面與進步的跨太平洋夥伴協定(CPTPP)。

在高科技領域,拜登政府采取所謂“小院高牆”的戰略,試圖有選擇性地在人工智能、5G、量子計算、生物科學等關鍵技術領域對華脫鈎,以“精準打擊”的方式,與中國進行“競争”。而中國則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培養戰略科學家,以解決“卡脖子”的關鍵技術問題。

在意識形态與價值觀方面,美國緻力于通過意識形态修辭,對華進行“他者化”(othering)叙事的過程,其中涉及去人類化(dehumanization)和妖魔化(demonization)的程序。文章也對美西方在價值和規則的話語修辭之下,對華戰略競争取向隐含的種族主義傾向作了揭露和批評,并指出這種隐含的種族主義包裹在意識形态話語之中,其目的旨在對維護西方對世界的主導權進行合理化。對這些謊言和偏見,中國表示強烈反對。面對拜登政府的價值觀外交攻勢,中國倡導“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并以此為基礎構築一套反叙事(counter-narrative),進而增加中國與世界在觀念層面的聯結。

文章總結認為,中國是“不情願的對手”。中國不想挑起與美國的沖突,也無意進入與美國展開“競争”全球霸權的遊戲。中國希望中美關系能夠實作穩定發展。但是面對美國旨在維護其霸權的咄咄逼人的競争戰略,中國别無選擇,将堅決捍衛主權、安全和自身發展的權利。目前,穩定中美關系,防止冷戰局面的形成,仍是中國對美政策的重要目标。

拓展閱讀:

Global Asia是國際知名政策刊物,該刊物為季刊,旨在為全球知名學者、政策制訂者和商界領袖提供有關亞洲和平、穩定、繁榮與可持續性等最重要問題讨論的開放性、創造性論壇。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公衆号立場

「學術資訊」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王棟教授在知名國際期刊Global Asia發表英文刊首文章

數字經濟智庫

「學術資訊」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王棟教授在知名國際期刊Global Asia發表英文刊首文章
「學術資訊」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王棟教授在知名國際期刊Global Asia發表英文刊首文章

政治學與國際關系論壇

為了更好的服務數字中國建設,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加強數字經濟建設過程中的理論交流、實踐交流。來自中國數字經濟以及“一帶一路”建設領域的專家學者們成立了數字經濟智庫,為數字中國的建設添磚加瓦。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擔任名譽院長,知名青年學者黃日涵、儲殷等領銜。政治學與國際關系論壇是數字經濟智庫旗下的專門平台。

「學術資訊」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王棟教授在知名國際期刊Global Asia發表英文刊首文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