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Google、Facebook、Adobe,怎麼科技公司都「愛」上了這種插畫?

作者:第一條消息

2013 年,蘋果推出 iOS 7 系統,從拟物化走向扁平化設計,争議如同潮水一般襲來,一波未停一波又起,但即便如此拟物化設計也走向了普及,和各大科技公司一起出現在世界的各個角落。

時至今日,對于扁平化的讨伐仍未停歇,這不最近 Reddit 論壇又興起了新的一輪,确切的說是對 Facebook、Google、Slack 等科技公司們制作的扁平人物插畫。

Google、Facebook、Adobe,怎麼科技公司都「愛」上了這種插畫?

▲ Adobe、Tik Tok、Google 網頁中的人物插畫. 圖檔來自:Fastcompany

簡單的線條、比例失調的巨大身體、豔麗的顔色,在科技公司的大量使用下,這種扁平人物插畫越來越流行,普及度甚至到了讓人煩悶的地步。

大科技公司愛上扁平人物插畫

早在 2010 年這種抽象、扁平化的人物插畫就出現了,Facebook 是最早使用這類插畫的大公司公司之一,也是它為其建立了一個專門的分類。

Facebook 稱其為 Alegria 風格,并建立了核心原則:該設計風格建立在扁平的幾何形狀基礎之上,超大的四肢和非代表性的膚色,讓人物插畫具備「普遍感」。

Google、Facebook、Adobe,怎麼科技公司都「愛」上了這種插畫?

▲Alegria 風格插畫執行個體. 圖檔來自:Facebook

誇張的四肢比例,簡化眼睛等人物特征,豐富的顔色,是 Alegria 風格重要的特征。

在實際應用中,這些插畫往往被用在各種包含人機互動的界面當中,網頁、應用、海報,無所不在,寥寥數筆勾勒出一個人物,配合上運動動畫,栩栩如生。

現在你打開 Adobe、Google、Tik Tok 等知名科技公司的網頁,就能發現這種插畫有多普遍,甚至于它們已經不僅僅滿足于網際網路當中,線下大型宣傳闆、水杯上的插圖,都有着 Alegria 人物插畫的身影。

Google、Facebook、Adobe,怎麼科技公司都「愛」上了這種插畫?

▲帶有 Alegria 風格插畫的包裝盒 . 圖檔來自:Reddit

大型科技公司對 Alegria 風人物插畫的喜愛,促成它的大量應用,而中小型公司在大公司的影響下也開始跟風,從網絡中到網絡外莫不如是。

在某種程度上 Alegria 風人物插畫定義了科技公司的平面外觀,人們一旦看到類似的插畫,很快就能将其與科技公司聯系在一起,這也催生了對 Alegria 風的各種調侃稱呼——全球同質化(globohomo)、企業技術風。

Google、Facebook、Adobe,怎麼科技公司都「愛」上了這種插畫?

▲ 圖檔來自:Reddit

當一種事物頻繁出現,達到泛濫的地步,往往容易引起人們的反感, Alegria 風人物插畫也不例外,顯眼的大色塊原本是用來凸顯人物的活潑感,但頻繁出現會讓視覺效果過于豔麗,看久也容易膩煩。

更重要的是,并非所有公司、插畫師都能掌控好設計的尺度,在 Reddit 的論壇上就有不少使用者吐槽 Alegria 風人物插畫太醜了,頻繁出現的它像是「視覺垃圾」。

比如這個食物插畫,或許是基于誇張人物四肢的考慮,人物的手臂被拉長了不少,看起來就和碗中的粉一樣,看起來非常奇怪,并沒有展現 Alegria 風的活潑感。

Google、Facebook、Adobe,怎麼科技公司都「愛」上了這種插畫?

随着吐槽人不斷增加,吐槽 Alegria 甚至成為了一個 meme,如果人物插畫出現在真實世界中會是怎樣?

這位 Reddit 使用者身體力行地展示了答案:

Google、Facebook、Adobe,怎麼科技公司都「愛」上了這種插畫?

▲當 Alegria 插畫來到真實世界 . 圖檔來自:Reddit

即便是在專業設計領域,也有人吐槽 Alegria 風人物插畫,其中最常見的觀點是過于流行的 Alegria 風抑制了其他創作,當大家都追求同一種風格,作品的作者性和獨立性就難以展現,看起來就像是一片片相似的海洋,宏大卻也冷寂。

為什麼能流行?

說到這,你可能也會好奇,為什麼 Alegria 風能成為科技公司們的心頭好,流行全球?

實際上,基于幾何形狀的平面插畫,最早是在各種藝術繪畫中出現的,比如壁畫中各種簡單的人物,線條簡單卻足以讓人感受到人物的靈動。

Google、Facebook、Adobe,怎麼科技公司都「愛」上了這種插畫?

▲《阿維尼翁的少女》. 圖檔來自:wiki

Alegria 風中誇張的四肢,很難說沒有向各種抽象藝術繪畫學習,比如著名畫家畢加索的作品《阿維尼翁的少女》,盡可能的少的筆畫,再加上誇張化的四肢和鮮豔動人的色彩,很容易讓人産生好感。

這可能也是 Facebook 給這種風格賦予 Alegria 名稱的原因,這一詞彙在西班牙語中的含義正是「快樂」。

更重要的是, Alegria 适應于近些年來變換迅速的傳播環境,手機、平面、電腦,螢幕成為了人們擷取資訊的主要媒介,平面閱讀成了主要場景,簡單明豔的人物插畫容易讓人記住,适應于各種比例乃至尺寸的螢幕,便于快速傳播。

Google、Facebook、Adobe,怎麼科技公司都「愛」上了這種插畫?

在全球化風潮下,科技公司跨越山海,進入全球諸多國家和地區,如何應對不同文化非常重要,Alegria 風人物插畫剛好能解決這個問題,簡單的線條和大色塊模糊了人物特征,沒有明确的臉型隻勾勒輪廓是常态。

當人物抹去特征後,要融入當地文化就變得簡單多了,在 Alegria 設計風格介紹中,Facebook 也特地強調了人物的「普遍感」。

Google、Facebook、Adobe,怎麼科技公司都「愛」上了這種插畫?

▲Spotify 的人物插圖

身體力行地制作扁平風格的插畫師會怎麼看待 Alegria 設計風格的流行呢,我詢問了公司的插畫師同僚,她說:

  • 從内容展現上看,色彩活潑豐富,再加上大量運用誇張化的線條,兼具藝術感和趣味性,是上佳的插畫展現方式之一
  • 從制作上看,由于線條簡單和大色塊的運用,相對來說制作出圖會更快一些,适應科技公司快節奏的發展趨勢
Google、Facebook、Adobe,怎麼科技公司都「愛」上了這種插畫?

▲圖檔來自:Facebook

優秀視覺展現的潛力、适應大科技科技公司發展趨勢、在平面世界中傳播的便捷性,促成了 Alegria 風人物插畫的流行,而科技公司對于日常生活越來越強的滲透,也讓它從網際網路來到了生活當中。

從流行中尋找深度

流行是 Alegria 風插畫被厭惡的一個重要原因,快捷易複制的特性讓其迅速占領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新鮮感過後不再被鐘意是很正常的,而且确實有不少濫用的情況。

正如前文所述,雖然線條簡單,但誇張的身體結構也并非能适應所有情況,這也造成了一些不太好看的 Alegria 人物插畫出現在公衆視野中,加深了人們對于這種風格的厭惡。

Google、Facebook、Adobe,怎麼科技公司都「愛」上了這種插畫?

▲ 過于豔麗的插畫可能會引發視覺疲勞. 圖檔來自:Reddit

這并非意味着 Alegria 風的流行毫無價值,也有不少專業插畫家試圖為其證明,插畫師羅森塔爾(Michele Rosenthal)從 2007 年就開始從事插畫工作,起初她制作人物插畫大多被用于兒童繪本當中,即使這些插畫帶有明顯的 Alegria 風特征——巨大的人體部位。

孩子天真的特性,讓他們能快速了解誇張化的插畫人物,在各種啟蒙繪本中,誇張化的插畫能吸引孩子好好的看下去。

在 2012 年左右,羅森塔爾開始收到科技公司們的訂單,最終産出作品的風格其實并沒有發生太大改變,科技公司們也希望能提供一種親近的熟悉感。

它讓插畫作為一種職業,具備了可行性。
Google、Facebook、Adobe,怎麼科技公司都「愛」上了這種插畫?

▲羅森塔爾繪制的 《2021 年度回顧》插畫

羅森塔爾如此說到, Alegria 風的流行以及技術的發展,使用電腦制作基于矢量、幾何化的人物插畫更友善,科技公司們持續的需求也催生了相應的職業出現,而不是少數藝術家的藝術表達。

更重要的是,仍然有一部分插畫作者在流行的汪洋中,追求深度和自我表達,不僅僅是面向科技公司這樣的客戶設計,也在面向自己制作作品。

羅森塔爾和衆多插畫師一樣,建立了一個自己的作品集網站,其中有着面向公司的作品,也有個人作品,比如這幅《早起的人》,同樣是簡單的線條輔以大色塊,以非常有趣的方式精确地描述了起床的困難。

Google、Facebook、Adobe,怎麼科技公司都「愛」上了這種插畫?

▲ 圖檔來自:羅森塔爾

流行品總是在不斷更新,人們一直在追求「更新鮮」,這也是作者們每天起床總要問的一個問題:如何不重複昨天,創作出新鮮。

正是這份追求,催生了那些跨越時間的經典。

題圖來自:Facebook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