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移民到定居,“苗裔美國人”已接近30萬,他們如今過得如何?

作者:傾城之殇

2021年7月29日晚,美國體操女皇拜爾斯在經曆了噩夢般的女團決賽後宣布退出女子體操全能決賽,為美國摘金的重擔就此壓在了18歲的苗族女孩蘇妮莎·李的肩上。

頂着重重壓力,蘇妮莎不僅延續了美國女子體操在這個項目上的輝煌,而且還一舉創造了曆史,成為了美國苗族的驕傲。

這個來自明尼蘇達州的苗族後裔,長着一張亞洲人的面孔,卻操着一口正宗的美國口音;她的身上貼着少數族裔的标簽,但與此同時,她也正努力為身處美國的少數族裔正名。

從移民到定居,“苗裔美國人”已接近30萬,他們如今過得如何?

通過對身為“寮國二代移民”的蘇妮莎的家庭背景和成長軌迹探究,我們可以清晰地挖掘出苗族自移民美國以來的生存現狀。

從中國的大西南到移民東南亞繼而又漂洋過海定居美國,目前數量已近30萬的美國“苗族移民”這一路走來注定充滿了辛酸與血淚。

是以,每一位美國苗族人的成功都是對這段曆史最好的告慰。

從中國到世界:一個國際性民族的誕生

與中國其他少數民族不同,在中國便人口數量衆多的苗族,其足迹幾乎遍布世界各地。

從移民到定居,“苗裔美國人”已接近30萬,他們如今過得如何?

不論是美國、歐洲還是澳洲,都不乏有苗族社群在蓬勃發展。可以說,苗族實際上已經擺脫了地域的限制,真正成為了世界性、國際性的民族。

在大陸境内,苗族曆來被認為是九黎的後人,其祖先可追溯至遠古著名首領蚩尤。

然而,從蚩尤逐鹿中原失敗、九黎被迫西遷,到後來因為各種民族問題,苗族陸續從湖北進入雲貴川地區。

接着在元明清時期,苗族中的幾支沿着不同的路線進入了東南亞的寮國、緬甸、越南等國。

在大陸繁衍生活了幾十代的苗族終究還是有一部分人離開了故土,即将在另一方天地中開始新的生活。

從移民到定居,“苗裔美國人”已接近30萬,他們如今過得如何?

如今回顧這段曆史,我們可以發現苗族被迫西遷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當時的民族政策對少數民族并不友好。

當時的政權對西南地區管轄混亂,使得民族沖突尖銳,苗族百姓在層層盤剝和民族歧視下生活困難,不得不另謀出路。

而與大陸接壤,自然環境也較為接近的東南亞各國無疑就成了苗人西遷的首選。

大部分苗人經由雲南進入了寮國境内,他們本以為在另一個國家可以從頭開始,但一直困擾他們的民族問題又接踵而至。

從移民到定居,“苗裔美國人”已接近30萬,他們如今過得如何?

寮國的土著居民對進入其領地的苗族人并不友好,除當地土著與外來移民天然的對立關系外,苗人對鬼神的崇拜以及其緊密的部族關系也讓寮國土著非常恐慌。

苗人進入寮國後帶來的是更為先進的生産方式和神秘而詭谲的文化,是以寮國人隻能築起尖銳的藩籬來抵禦這種文化的“入侵”,以期維護其在當地的絕對統治。

是以,雖然後來在寮國的苗族人口不斷增加,但苗族人依然脫不掉“移民”的帽子,不能融入到當地社會的主流群體之中。

從移民到定居,“苗裔美國人”已接近30萬,他們如今過得如何?

而已經厭倦了流亡的苗族人也隻能忍耐,他們相信天無絕人之路,他們在靜靜地等待着一個契機。

在漫長的等待後,二戰結束後的東南亞亂局為寮國苗族提供了一個機會,亂世出英豪,亂世同樣也能謀出一條生路。

被譽為“苗族雄獅”的苗人領袖王寶在法國退出東南亞、美國入主的局面中敏銳地意識到苗族一直等待的那個時機已經到來。

苗人完全可以利用自己在當地多年的耕耘給這簇烈火再加一把柴,他們不介意成為别人手中的棋子,但他們一定要在世界舞台上發出自己的聲音。

從移民到定居,“苗裔美國人”已接近30萬,他們如今過得如何?

從在越南戰場上攪弄風雲到與寮國共産黨上司的巴特寮軍分庭抗禮,王寶率領着的苗軍利用自身優勢,猶如美國手中的一把尖刀,在多場戰争中幾乎左右了戰事結局。

苗人悍勇,而已經自絕後路的苗人更是破釜沉舟。

他們渴望用自己的血淚和犧牲為苗族換來一個“光明”的未來。

但令人唏噓的是,強大如美國竟然也在越南戰場上折戟,而作為美國的棋子,苗族在付出巨大的犧牲後,等待他們的将是寮國執政黨瘋狂的報複和回擊。

從移民到定居,“苗裔美國人”已接近30萬,他們如今過得如何?

漂洋過海去美國

美國看中王寶上司的苗人軍隊,一是因為王寶突出的軍事才能,二則是因為作為少數民族的苗族相較于當地人來說更好控制。

從某種意義上說,苗人軍隊更像是美國在東南亞戰場上的雇傭軍。

王寶一方面在為美國訓練“特種部隊”,積極開展“遊擊戰”和“閃電戰”,另一方面又将他的苗人同胞們送上一線,用血肉之軀來抵禦巴特寮軍和北越軍隊的猛攻。

在戰争中,不計其數的苗族士兵在戰火中犧牲,而因為逃荒、疾病和饑餓,還有無數的苗族平民也在困窘中死去。

從移民到定居,“苗裔美國人”已接近30萬,他們如今過得如何?

王寶和苗人在賭一個未來,然而已經有無數的同胞在暗夜裡離開。自越南戰争開始以來,王寶軍隊最輝煌的時候曾經控制過寮國東北部的大部分地區。

王寶在寮國東北部修建了20個機場,這為美國提供了便捷的空中供給的同時也令寮國共産黨對其束手無策。

但是自1973年美國撤軍東南亞後,失去了美國支援的苗軍開始節節敗退。

寮國人民革命黨掌權後對王寶的“特種部隊”進行了圍剿進攻,王寶及其部隊開始撤離寮國,但依然留守山區的苗族平民卻沒那麼幸運。

從移民到定居,“苗裔美國人”已接近30萬,他們如今過得如何?

據記載,在寮國政府對王寶部隊進行清剿的過程中,許多沒有參與戰争的苗族平民也遭遇了無差别的軍事襲擊。

在這一圍剿行動中,至少有十萬苗人喪生,深受迫害的苗人不得不又一次踏上了逃亡之路,而這一次他們的目标則是遙遠的美國。

大量的苗族人先是作為難民湧入鄰近的泰國,在泰國政府和聯合國難民署的協調下,美國同意接受一部分的難民,而移民的先後批次則由其在苗人中的地位決定。

毫無意外,王寶和其部隊高官以美國中情局雇員的身份獲得了美國的合法移民身份,但對于普通人來說,去往美國注定是一段艱辛的旅途。

從移民到定居,“苗裔美國人”已接近30萬,他們如今過得如何?

在這樣腹背受敵的情況下,先後有26萬苗人踏上了美國的土地,而剩餘的極少數苗人一部分選擇了前往第三國生活,還有一部分則再一次回到了寮國山區,直面悲慘的命運。

從某種意義上說,生長在東亞大陸上的苗族就像猶太人一樣,總是在遷徙與屠殺中艱難求生。

但兩個民族不同的地方在于,猶太人有燦爛的文化和高水準的教育體系做支撐,這使得他們百折不撓,同時也上限極高。

而綜合素質相對較差的苗族人則隻能在不同的國家社會裡從事低端的生産工作,他們在遭受他人冷眼的同時卻難以看到希望的曙光。

從移民到定居,“苗裔美國人”已接近30萬,他們如今過得如何?

移居美國後,苗族人在美國政府的安排下被安置到了明尼蘇達州和加州長灘地區。

同先祖的遷徙一樣,苗族人來到美國後同樣不能領略大城市的繁華與富庶,隻能在相對貧瘠的土地上默默地耕耘。

雖然美國本身就是一個移民國家,但在這裡,苗裔甚至亞裔遭受的歧視卻隻多不少。

緊密的苗族社群在不斷增強内部凝聚力的同時還需要應對完全與之前差别更大的文化的沖擊,他們必須堅守自己的傳統以保證文明的延續,但在這個過程中如何協調苗族文化與美國“自由、外放”的社會氛圍之間的沖突則是一個關鍵性問題。

從移民到定居,“苗裔美國人”已接近30萬,他們如今過得如何?

自由女神像雖然在向全世界招手,但是否所有人都能在這片土地上實作自己的夢想?答案一直都是否定的。

苗族、亞裔、少數群體

從一開始隻接受一部分苗族移民,到後來修改移民政策,對于這些走在美國大兵身前的“引路人”,美國政府的态度并不友好。

可以說美國對苗族人的接納不過是出于人道主義的援助和聯合國壓力的不得已而為之,是以,對于苗族人來到美國後的生活問題,美國政府并沒有過多的關注。

而現實情況則是教育程度不高、語言不通的苗族人來到美國後生活可以稱得上舉步維艱。

從移民到定居,“苗裔美國人”已接近30萬,他們如今過得如何?

自诩開放包容的美國遠沒有想象中的平等與相容。

在白人占主流、掌握話語權的美國社會,包括苗族人在内的亞裔經常是被歧視和排擠的對象。

像王寶一樣的苗族精英們固然可以在這樣的社會中如魚得水,但大多數的苗族移民則不得不為生計發愁。

階級的壁壘在美國社會高高豎起,而在種族沖突的加持下,普通苗人付出生命換來的不過隻是個和平的生存環境罷了。

從移民到定居,“苗裔美國人”已接近30萬,他們如今過得如何?

身處世界上最發達、最多元的國家,苗裔或許能擁有更多的機會,但同時也必須承受着更多的壓力和打擊。

苗族人去往美國的艱辛曆程不過是曆史中的簡單幾筆,但苗族人過去、現在、乃至未來在美國的生活卻是時代的深刻反映。

作為亞裔群體中的一份子,苗裔與所有亞裔一樣被歧視,而與其他基于國家劃分的群體不同。

基于民族凝聚到一起的苗裔有着更為深刻的身份認同,是以也會有更強烈的撕裂感和破碎感,這加劇了苗裔社群内部的兩極分化,同時也使得苗裔與其他亞裔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

從移民到定居,“苗裔美國人”已接近30萬,他們如今過得如何?

苗裔在美國社會中不平等的現狀可以解釋為什麼蘇妮莎奪冠會在苗族社群内引發一場狂歡。

因為蘇妮莎展現出來的健康、開朗、強大的形象正是苗裔一直想向美國社會所表達的。

他們溫和謙遜、雖低調但不悲觀,他們身上有着亞洲人傳統的内斂,卻在與美國自由開放的文化碰撞的過程中變得更加的外放與自信。

而從這個意義上說,這或許就是苗族人漂洋過海迎來的最深刻的改變。

千百年來一直作為少數群體的苗族人或許從未找到适合自己的生存之道。

從移民到定居,“苗裔美國人”已接近30萬,他們如今過得如何?

在各種沖突交織的大環境下,苗族人堅守着自己的文化,與其他民族界限分明,但在生活上、在世俗政權上,他們又迫切地想要融入當地社會,獲得大多數人的接納和認同。

但實際上,文化與信仰才是一個民族保持自身獨立性的根基。

在不放棄自己的傳統的情況下想要在另一種文明中獲得成功,這顯然難以實作。

是以,在亞洲生活的苗族人或許會在一種強有力的文化的沖擊下變得越來越封閉,而來到美國後,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苗族人正視圖重塑自己的民族自信心。

然而事實上,從苗族到整個亞裔群體都面臨着這一問題:他們不是因工作、因言談舉止、因文化水準而受到歧視,而是因黃皮膚和黑眼睛被排擠。

從移民到定居,“苗裔美國人”已接近30萬,他們如今過得如何?

“亞洲人”本身就是原罪,不論是幾代移民,相貌上的不同使得他們從一開始就難以融入白人群體。

而與黑人激烈的反抗不同的是,亞裔習慣于将自己隐藏起來,他們習慣将自己僞裝成一個“正宗”美國人的樣子,以此來讓白人群體忽略掉他們相貌上的差異性,但這無異于掩耳盜鈴。

一味的迎合是否是一種文化上的涅滅,亦或者迎合隻是一種表象,背後仍是堅固的壁壘?

亞裔群體内部的分裂和小社群的團結讓他們始終難以凝聚成一股強大的力量,這就使得他們永遠難以通過合法的鬥争來争奪話語權,但不幸的是,歧視無處不在,甚至愈演愈烈。

從移民到定居,“苗裔美國人”已接近30萬,他們如今過得如何?

自特朗普上台加之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亞裔美國人在美國的境況變得越來越糟糕,美國各地都有亞裔被無端攻擊的消息傳來,生活在恐懼中的亞裔不得不重新思考他們的未來。

在這些新聞中,被攻擊得一直都是黃皮膚黑頭發的人種,在歧視發生時,其他人種并不會對亞裔群體再一次細分。

是以,對于生活在美國的亞洲人來說,或許亞裔才是他們身上最鮮明的符号,而他們應該做的則是在這個身份的号召下一起為亞裔的未來鬥争。

從移民到定居,“苗裔美國人”已接近30萬,他們如今過得如何?

燈塔之國的絢爛,激昂向上的“美國夢”不過是虛無缥缈的空中樓閣,美國的“苗族移民”們被主流社會排除在外,作為少數族裔的亞裔同樣如此。

如何以自身的完整性和獨立性獲得其他種族的認可?如何在多元文化中争取到自己的一席之地?在種族主義卷土重來的當下,不論是身處他國的異鄉人還是生活在本土的我們,都需要認真思考這一問題。

參考資料

中國知網;從“苗族”、“美國苗族”到“苗裔美國人”——美國苗族群體文化認同變遷;黃秀蓉;世界民族;2017(02);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