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北京遊刮起“冬奧風”

作者:光明網
北京遊刮起“冬奧風”

遊客在什刹海冰場感受冰上運動的樂趣。

北京遊刮起“冬奧風”

遊客在昌平虎峪欣賞冰瀑。

随着北京冬奧會腳步的臨近,冬遊北京正吸引越來越多人的參與。傳統冰雪遊樂項目與冬奧元素相碰撞,讓今冬的北京旅遊更具傳統味、文化味和時尚味。

“全民上冰雪”成風潮

1月11日,北京什刹海冰場正式對外營業,包括前海和後海兩塊區域,總經營面積16萬平方米。1月16日,冰場正式開放的第一個周末,記者在現場了解到,前海全部區域及後海的東側區域為綜合區,冰場提供單人冰車、雙人冰車、冰上自行車等娛樂設施供遊客選擇,吸引了舉家出遊的遊客。為防控疫情,今年什刹海冰場核載量為10平方米/人,冰場人數保持限流75%。作為北京老牌天然冰場,什刹海冰場一開放便受到市民、遊客追捧。下午3時左右,入口處排起長隊。

家住西城區趙登禹路附近的彭志成是名“老北京”。“上學的時候,每年冬天我都會和同學朋友一塊兒去溜冰,北海公園冰場和什刹海冰場是我們最常去的。”彭志成告訴記者,對他而言,每到冬天,不參加冰雪運動就不完整。今年,彭志成帶着剛上幼稚園的孫子走進什刹海冰場,爺孫倆騎着冰上自行車,玩得不亦樂乎。

老北京冰雪運動發展頗有曆史和群衆基礎。1925年,北海公園開始向普通群眾開放,并在冬天開放冰場;上世紀50年代,什刹海開辟天然溜冰場,并提供冰鞋出租服務;到了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什刹海冰場與北大未名湖冰場、北海公園冰場、中山公園冰場、頤和園昆明湖冰場等天然冰場,成為北京市民參與冰上運動的主要場所,熱度延續至今。

截至目前,北京已陸續開放頤和園、北海公園、陶然亭等市屬公園内的冰雪嬉戲體驗場地,為市民遊客提供40餘種冰雪活動項目,“全民上冰雪”成為風潮。

京郊冬遊異彩紛呈

在京郊,冬遊項目同樣精彩。

随着氣溫的降低,位于昌平區南口鎮虎峪村的虎峪自然風景區裡,晶瑩剔透、造型美觀的人工造景——冰瀑,吸引了衆多遊客前往觀賞。虎峪位于北京西北部,氣溫較市區更低,為制造人工冰瀑創造了良好條件,這裡的冰瀑随山就勢,頗為壯觀。在虎峪,記者看到,很多遊客選擇在山中徒步前行,邊走邊觀賞沿途的冰瀑景觀,“既能鍛煉身體,又能飽覽美景。”遊客白先生說。此外,景區還有攀冰項目,可為遊客提供專業攀冰裝置、攀冰指導。

虎峪冰瀑也吸引許多小遊客。1月15日,記者在虎峪遇到一隊平均年齡9歲的小遊客,他們在專業老師的陪同下,到虎峪“走冰”:在滑溜溜的冰面上“探險”、在小冰瀑上坐滑梯、在山石間穿梭……帶隊老師介紹,每年他們都會組織孩子到京郊合适的地點“走冰”。“這項活動既能讓孩子親近自然,鍛煉體能,也能讓他們對北京的冬天以及冬奧會有更感性的認識。”

除了昌平區,豐台、延慶、房山、門頭溝等地都推出了各有特色的冬遊産品。例如,門頭溝區妙峰山鎮谷山村景區“變身”為冰雪主題樂園,提供多種豐富有趣的冰雪項目;豐台區文化和旅遊局推出“冰雪賞花購物之旅”和“冰雪溫泉休閑之旅”2條冬季旅遊線路,涵蓋冰雪遊玩、溫泉養生、室内賞花、美食、購物等多元素,為遊客提供吃、住、遊、娛一站式文旅消費體驗;延慶區八達嶺鎮舉辦第一屆冬季旅遊文化節,推出20餘項活動,集中展示八達嶺鎮冬季精品旅遊線路與高品質旅遊産品,為遊客提供具有京郊年味兒的文化體育旅遊盛宴。

夜遊也有新看點

2021年11月,文化和旅遊部公布了第一批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名單,北京東城區前門大街、西城區天橋演藝區等120個集聚區上榜,為北京的夜遊項目增添了許多新看點。

以北京傳統商業街前門大街為例,它的業态布局充分展現了傳統與時尚的交彙,這裡既有全聚德、便宜坊、吳裕泰等老字号,也有文創館、潮玩體驗館等體驗性、時尚感強的店鋪。位于朝陽區的798—751藝術街區也是夜間文旅消費的典型區域。這裡依托文化、時尚設計優勢,通過舉辦特色藝術展、夜遊美術館、青少年戲劇節、國際設計節、火車市集等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并引入設計師品牌折扣店等新消費業态,不斷創新夜間文旅消費形式。位于密雲區的古北水鎮也在着力打造夜遊産品,包括提燈夜遊登長城、湖畔晚餐品長城、搖橹湯河望長城、溫泉絮語賞長城、品酒觀星醉長城、音樂盛宴聆長城、暢遊泳池觀長城、枕夢山水宿長城等,豐富的活動,給遊客帶來了美好的體驗。

此外,北京的各大商業綜合體也是冬季文旅消費的高人氣場所。它們不僅為夜間消費、娛樂提供便利,也成為各自區域内的文旅消費新地标。(記者 尹 婕文/圖)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2年01月19日 第 12 版)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