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如果信念有顔色,那一定是中國紅‖王國霖

作者:方志四川

如果信念有顔色

那一定是中國紅

王國霖

“三線建設”的曆史,給我們留下的最好東西,就是它所激起的時代熱情。那些重制的曆史,是永遠也不能被歲月遺忘的豐碑!

時光更疊,作為攀二代的我,有幸在建黨百年的曆史節點通過影片《火紅年華》的演繹,重溫父母“三線”時期的建設故事而倍感欣慰自豪,那是所有三線人最值得記惦的曆史回憶。

播放影片的這一天,也正好是孟晚舟女士平安歸國的日子,她步履從容地走下懸梯,說的第一句話就是:“有五星紅旗的地方,就有信念的燈塔。如果信念有顔色,那一定是中國紅!”那一番發自肺腑的誠摯話語,讓我的淚一下子奪眶而出。

千日猶未晚,丹心向中國,時間的交彙,讓我從孟晚舟女士堅毅的表情中看到了無數中國人丹心向祖國的力量,也看到了我父母那一代“三線人”以忠誠赤膽鑄就傳奇的豐碑力量。

影片與現實仿佛在時空中重疊,曆史的貫穿,讓我在《火紅年華》這部影片中,看到了一群像父母一樣的年輕建設者積極響應黨的号召,與數十萬大軍一道跋山涉水,意氣風發地來到溝壑縱橫的攀西大裂谷,他們在這片不為人知的地方克服重重困難,以火熱的祖國情懷點燃了這片蠻荒的土地。

建設者們逢山開路,遇水架橋,以大無畏的革命勇氣與惡劣的自然環境做鬥争,用愚公移山的精神讓這座蠻荒的城市從一無所有的不毛之地,變成了繁花似錦的“象牙微雕鋼城”。

參加過“三線建設”的母親看過影片後,激情澎湃地給我講述起她們那個時期的故事,母親娓娓講述的時候,臉上便綻放出無比自豪的神情。她告訴我,那時沒有現代那些精良的設施與防護裝置,爬高山靠的是人拉、肩扛、牽繩索。滿山的火箭草,經常刺入衣衫中,紮得身上又癢又痛。最艱難的開拓時期,根本沒有優渥的休息環境,建設者們就席地而坐,困時把天當床,把地當被。寶貴的休息時間,也不敢松懈,囫囵吃完飯,又紮根到工作崗位不放松。那個紅色年華的時代,建設祖國的崇高信仰,讓大家勁往一處使,心往一處想,心裡隻有一個目标,就是盡快建設好攀枝花,盡早出鋼出鐵,保質保量地完成黨中央毛主席的殷殷囑托。

當大家工作得累了、困了、想家了,建設者們就會意志堅定地舉起拳頭,用鐵铮铮的話語告訴自己“毛主席的戰士最聽黨的話,哪裡需要就到哪裡去,哪裡艱苦,就在哪裡安家。”堅強的品格,忠貞的信念,讓他們曆盡無數艱難,仍滿懷熱情,戰鬥的豪情譜寫在天地之間。

看見影片裡的建設者在高山巨石間工作的樣子,母親的眼裡泛起了光,她一臉自豪地告訴我:“那時候的建設隊伍裡都會插紅旗,有紅旗的地方,就有建設的隊伍。沒有紅旗的地方,大家就用一顆紅心,一首紅歌,高聲唱着給自己鼓勁。”建設者們從《翻身農奴把歌唱》唱到《北京的金山上》,從《大海航行靠舵手》唱到《毛主席的戰士最聽黨的話》,歌唱讓她們渾身布滿了力量。在艱難的環境中,建設者們無分你我,互相扶持,同舟共濟,用崇高的革命信仰,将攀枝花這座不毛之地建設成了新興的鋼鐵工業城市。

母親說那時的建設者所經曆的“三線”現狀,比影視藝術表現出來的更加艱難,更加苦澀,也更加堅韌不拔。但火熱的建設情懷讓大家苦而不知,并以苦為樂。她沒有想到,那麼多年過去了,還能再一次看到反映她們那一代人的影視作品。她由衷地感謝這部影片能讓她在黨的百歲華誕年裡,再看到她們那一代人的建設身影,那是我們的祖國對她們那一代建設者們的最高禮贊!

看着母親眼裡的光,我也激動萬千。我想是紅色的信仰,讓“三線”的建設者們在苦累中将自己活成了我們心中的光,她們那一代人的建設故事,是串行在“三線”曆史隧道裡一幀了不起的革命巨畫,時空交錯間,那些無法磨滅的記憶,已經如紅色的電波,傳導在新中國建設的每一個角落。也照亮并指引着我們一代又一代建設祖國的追随者,不畏困難,勇往向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