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五家上市公司沒了,獲賠43萬,走出牢獄的顧雛軍“仍在獄中”

作者:蘇商會
五家上市公司沒了,獲賠43萬,走出牢獄的顧雛軍“仍在獄中”
五家上市公司沒了,獲賠43萬,走出牢獄的顧雛軍“仍在獄中”

來源 | 華商韬略

作者 | 華商韬略

獲得國家賠償43萬元,并不是他想要的終點。

鳴冤17年,科龍電器原董事長、昔日家電資本大鳄顧雛軍終獲賠償。

2022年1月7日,對顧雛軍申請國家賠償一案,廣東省進階人民法院決定賠償顧雛軍人身自由賠償金28.7萬餘元,精神損害撫慰金14.3萬元,返還罰金8萬元及利息。

但這筆賠償隻是象征性的安撫,與他要求的1.2億元人身自由賠償,以及經濟權益賠償相比,相去甚遠。他有罪的帽子,也仍未完全摘除。

前半生,

他親手建造的百億規模的格林柯爾帝國早已徹底崩塌;後半生,上訴維權,竟成了他生命的全部。
五家上市公司沒了,獲賠43萬,走出牢獄的顧雛軍“仍在獄中”

吾非凡人

五家上市公司沒了,獲賠43萬,走出牢獄的顧雛軍“仍在獄中”

才高氣盛,這四個字就是顧雛軍版“我的前半生”。

十幾歲當知青,隻用兩周複習考上江蘇工學院(江蘇大學前身);

上大學成績好到可以留校,因當衆抽了班長兩耳光失去留校名額;研究所學生考上天津大學,吐槽導師“我搞的東西他能懂一半就不錯了!”;

質疑諾貝爾獎實體學家的思路,自己提出顧氏熱力循環理論,成為世界上第一個以中國科學家命名的熱力循環理論;

畢業後留校任教,對比自己大15歲的老師發飙:你沒資格用這個口氣跟我說話!你不配!

狂傲,自負,聰敏,堅韌。

他是不合群的天賦型異類。

1989年,30歲的顧雛軍以顧氏循環理論為基礎,頭頂“青年科學家”的光環發明格林柯爾制冷劑,聲稱比傳統制冷劑節能10%~35%。

結果他的研究所學生導師親自拆台:顧氏循環是騙人的!顧雛軍就是“嘩衆取寵,糊弄外行”。

顧雛軍反駁:“我發明的制冷劑是世界上最好的制冷劑,不能僅僅用一流來評價,而是第一流的。”

自負給他招緻更猛烈的批判。《上海科技報》專門召開了一次“清除僞劣科技‘顧氏循環’座談會”,直接把顧雛軍打成技術騙子。

為了證明自己,顧辭掉月薪不到100塊的學校工作,創辦了一家制冷劑公司,生産超低耗能空調,用自己的技術賺錢。

踩着國内這股“空調熱”,不到2年,他的“小康”牌空調年産達到6萬台。不到4年,10萬元啟動資金就滾成了2000萬。

1990年,有英國商人看中顧雛軍的制冷技術,邀他技術入股。

1年後,他在英國成立顧氏制冷公司和一個年産2000噸的制冷劑生産基地,分公司陸續開枝散葉,這樁生意累計給他帶來5000萬美金的收益。

學界走得坎坷窩囊,在商界卻順當且風光。

顧雛軍很傷感。他原本志在當一名科學家,沖擊諾貝爾獎,現在卻隻能當富豪。

他對朋友感慨:辦公司和做學問不同,80%靠吹,20%靠實幹。

帶着這種危險思想,顧雛軍的空調廠在技術監督局多次質檢抽樣中被認定為不合格(也有說法是拒絕抽檢),小康空調被勒令停産。後來産品被查封,他氣不過,把技監局給告了,一審二審都敗訴。

有媒體跟蹤,敗訴後,顧雛軍既沒追回被沒收的空調,也沒繳納600萬元罰款。

五家上市公司沒了,獲賠43萬,走出牢獄的顧雛軍“仍在獄中”

科龍奇迹

1995年3月,小康空調案敗訴後,顧雛軍在天津成立格林柯爾制冷劑公司,其後陸續在北京、深圳、海南和湖北建立四家高科技環保工程公司。

産品怎麼打開局面?

據《顧雛軍的巴别塔》一書記述,1998年,顧雛軍居然通過公關讓國家環保總局出台檔案,明确将格林柯爾制冷劑列為中國環境保護最佳實用技術推廣項目之一。

甚至,格林柯爾在很多省市取得了“在當地作為無氟制冷劑唯一供應商的機會”。比如海南省就點明海南格林柯爾是本省淘汰氟利昂的技術依托機關,湖北等省也下發了類似檔案。

顧雛軍曾說自己沒時間搞政府公關。看來是謙虛了。

據格林柯爾年報顯示,2000年公司總收入3.64億元,利潤2.69億元,純利率達70%。其中超8成來自北京、深圳、湖北、海南四家工程公司完成的125項替換工程。

沒人知道顧雛軍究竟有多少能量,直到他用5年時間将格林柯爾帶上市。

2000年,顧雛軍把海外10餘家公司和内地5家公司打包成格林柯爾科技控股公司,當年7月赴港上市,融資5.5億港元,個人身價達到3.85億港元。

上市之後,人們才從格林柯爾董事名單中一窺顧雛軍的人脈威力:

曾任農業部國際合作司司長的劉從夢,曾任電子工業部科學技術司司長的蘇學智,曾任國家環保總局局長的王某,中信公司總會計師即進階财務顧問熊某……

依靠強悍的權威關系力和上市後的雄厚财力,2001年,名不見經傳的顧雛軍和格林柯爾公司戰勝衆多海内外資本推手,以3.48億元接手順德市容桂鎮出讓的26.43%科龍電器股份,一舉成為這家中國第二大冰箱公司的最大股東。

戲劇性的是,就在2年之前,當顧雛軍帶着自己的顧氏制冷劑前往科龍推銷時,這家年産350萬台空調和200萬台冰箱、擁有2萬多名員工、品牌價值150億人民币的國内首家港股H股家電企業,毫不客氣讓他吃了閉門羹。

五家上市公司沒了,獲賠43萬,走出牢獄的顧雛軍“仍在獄中”

顧氏帝國

科龍被賤賣,這幾乎是當時業界共識。

讓這家老國企掉價的,是其自90年代末以來日益封閉的體制内系統、機構冗員、人浮于事,以及營業額與利潤的節節敗退。

2000年,連續9年銷量全國第一的科龍電器虧損6.78億元,次年虧損面擴大至15.55億元,再虧一年,科龍就将被摘牌。它帶着9億巨債“下嫁”給格林柯爾時,留給顧雛軍的時間隻剩一年。

“科龍已經沒有退路,必須玩命了。”看上去傲慢、急躁、反複無常的顧雛軍,開始展現他務實、慎重、耳提面命的改革者一面。

入主科龍的2002年,他強力推行穩軍心、減人事、降成本三副猛藥:

先宣布管理層、研發體系、銷售政策三大核心基本不變,在此基礎上裁撤備援機構和駐外部門,精簡财務人員、統一資金管理,科室一律不設副科長,凡沒有實作年初目标的部門管理者一律下課;從采購、生産、設計、裝修甚至影印紙使用等各個環節,全面排查跑冒滴漏,所有采購原料供應商必須實行全國競價招标,裝個廁所都要找老闆報預算。

“在顧的辦公室,無數科龍中高層都被他指着鼻子罵過”,有科龍内部人評價,他太絕情了。

顧雛軍接任科龍董事長初期,經常收到員工指責、質疑他的短信。3個月後,沒人罵了,200多名高管離職率不到15%,内部機構由11個部門縮為7個,科室從34個變為22個。

2002年底,上年虧損20多億的科龍電器盈利9000萬;11個月後,科龍在職工待遇不變的情況下人力成本節約了1000萬,采購成本下降6000萬。三年之後,科龍空調、冰箱的成本分别降低了48%和35%。

省下的錢大量投入技術攻關。

顧雛軍執掌科龍不到兩年,技術研發費用較之前幾乎翻了一倍,專利申請量增長60%,他親自下場率領技術班底實作“雙高效”和“分立多循環”兩項突破,據此打造出分立多循環冰箱和雙效王空調兩個爆款新品。

五家上市公司沒了,獲賠43萬,走出牢獄的顧雛軍“仍在獄中”

來源:《顧雛軍的巴别塔:科龍王朝的興起與傾覆》孫燕君

由于節能與能效突出,2005年市場上同匹數冰箱,别人賣1300元,科龍可以賣2600元。2000年前,科龍海外銷售一年隻有6000萬美元,顧雛軍接手第一年增長到1.1億美元,第三年超4億美元。

品牌起死回生。

經顧雛軍改制、擴增的科龍,陸續扭虧為盈、摘掉ST帽子,3年交稅超過10億,銷量迅猛突破1千萬台,年營收近百億,冰箱産能沖頂國内第一、世界第二。

顧雛軍去順德接手科龍兩年,據說順德沒有人見過他的家人,40出頭的他長出了白頭發,精神頭卻像永遠打了雞血。

五家上市公司沒了,獲賠43萬,走出牢獄的顧雛軍“仍在獄中”

野蠻吞吃

“等我老了,走到大街上,希望聽到有人喊:看,那個老頭就是冰箱大王!”

假如顧雛軍專注經營科龍電器,假如他沒有醉心于并購這條擴張快車道,冰箱大王的夢想幾乎近在咫尺。

就在科龍改制厲兵秣馬之時,根基未穩的顧雛軍快速發起了一連串兇猛并購:

  • 2002年9月收購原吉諾爾電器有限公司全部資産;
  • 2002年12月收購上海上菱電器全部冰箱生産線;
  • 2003年5月控股美菱電器;
  • 2003年6月在揚州投資建設年産超300萬台的冰箱冷櫃生産基地;
  • 同年投資3.6億美元建設南昌工業園;
  • 2004年格林柯爾-美菱工業園動工;
  • 2004年8月支付1.56億元購得商丘冰熊冷藏公司的冷藏汽車制造及生産裝置。

......

據《顧雛軍的巴别塔》作者孫燕君統計,截至2004年,顧雛軍共通過并購擁有科龍、美菱兩個冰箱上市公司,擁有吉林吉諾爾、上海上菱、杭州西泠等數條生産線,擁有四大冰箱品牌。一旦新生産基地竣工,顧雛軍旗下的冰箱産能将超過1300萬台,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第一。

收購科龍的快感和成功正在被迅速複制。顧雛軍的身邊充溢着對“國企改制英雄”的崇拜,他展現出資本獵手的野心。

2003年12月,顧雛軍豪擲4.178億元,收購江蘇亞星客車集團60.67%的總股本,成為後者第一大股東。

4個月後,他又以1.01億元買入襄陽軸承29.84%的股權,晉升第一大股東。

當時有人提醒顧雛軍,猝然插入造車行業無異于“找死”。

但沉浸在科龍改制奇迹中的顧雛軍覺得,我們現在已經不需要退路了,已經走出來了,現在回頭看,無限風光在險峰!

2004年底,顧雛軍連續出手收購法國蓋茨汽車管件公司和歐洲蕾萊德(LPD)汽車設計公司,兩起均為全資收購。

短短一年,一個顧氏汽車帝國平地起高樓。

顧雛軍迎來了人生高光時刻。2003年12月,他當選為“CCTV經濟年度人物”,頒獎詞稱:他将競争對手變成了自己的夥伴,并購科龍,控股美菱,他用10億元的資本杠杆撬動上百億的企業,他是制冷專家,更是投資赢家。

五家上市公司沒了,獲賠43萬,走出牢獄的顧雛軍“仍在獄中”

“中國第三代企業家領袖”成為顧雛軍專屬代名詞。

當時有人把他密集收購的企業加在一起,算出至少要40多億資金。他回複:哪有那麼多,很少,10億元都不到。

“我現在才9個億的銀行貸款。”他在一次采訪中說。

五家上市公司沒了,獲賠43萬,走出牢獄的顧雛軍“仍在獄中”

灰飛煙滅

央視揚名後不久,顧雛軍以橫跨家電汽車兩大産業、執掌五家上市的格林柯爾帝國,登上《福布斯》内地富豪榜。

“我們現在唯一不缺的就是錢。”他說。

如此炫富,成功引起了學術型嘴炮王的注意。

2004年8月,香港中文大學金融教授郎鹹平以《格林柯爾:在“國退民進”的盛宴中狂歡》為題發表演講,詳細拆解了顧雛軍利用财務造假瓜分國家财富的“七闆斧”:

安營紮寨、乘虛而入、反客為主、投桃報李、洗個大澡、相貌迎人和借雞生蛋。

郎指出,顧在收購科龍、美菱、亞星、襄軸四家企業時,都是先通過提前入駐企業提高營運費用、制造虛假虧損,而後以虧損為由大幅壓低收購價格,完成收購後又降低營運費用,制造接手後即大幅扭虧的假相,以此強化顧氏“民企神話”。

在接連炮轟德隆、海爾、TCL皆無人接茬之後,郎鹹平終于碰到個一點就着的。顧雛軍怒而起訴郎鹹平诽謗并回怼他“空談誤國”。

“郎顧之争”随即引發一場網絡大論辯,9成網友支援郎鹹平。顧雛軍成了“國家禍害”“官商勾結的皮條客”“國有資産的竊賊”,他和很多民營企業人都該被“鏟除”“消滅”“身敗名裂”。

2005年4月,衆目昭彰的顧雛軍終于被抓住小辮子。

科龍電器在盈利持續大幅增長之後突然宣布虧損。幾乎同時,亞星客車公布了第一季度虧損報告,公司股票變成ST亞星。

如此詭谲的财報引來多方質疑,有人猜測,格林柯爾系很可能是和德隆系一樣的“一拖多”,最大資金來源是科龍,靠這一家公司拖動整個野心勃勃、擴張如虎的格林柯爾帝國。

2005年5月,中國證監會對順德科龍立案調查。

圍繞在顧雛軍身邊的無數暗雷,政府關系、收購疑雲、資金挪用、信任危機、關聯交易、資金鍊緊張……突然遭遇一個緻命爆點。連鎖反應爆發了。

5月22日,聞風而動的科龍經銷商爆發圍堵追款,20%~40%的供應商為防範風險停止供貨。

6月,科龍股票連續停牌,複牌即跌停,公司部分生産線因供貨不足停産,銷量下降70%。

7月,各大銀行對科龍隻收不貸,供應商要求現款現貨,亞星客車及天津格林柯爾廠區癱瘓,70%的空調生産線完全停産,科龍産品斷貨。

顧雛軍瘋狂擴張時期埋下的雷一個個自爆。

他所整合的企業負債率很多都在80%以上,這些企業缺乏融資功能,短期内無法盈利造血,銀行又謹慎觀望,一旦格林柯爾最大的供血泵科龍抛錨,顧氏帝國的資金鍊就會全線吃緊。

據《中國企業家》報道,科龍危機期間,“不差錢”的顧雛軍一直四處找資金恢複生産。

節骨眼上,證監會又查出,格林柯爾幾年來累計挪用科龍20多億元資金進行周轉,尚有3億左右未歸還。

這3億,顧雛軍公開承認他動了:“科龍一年營收近100億,挪用3個億根本不算什麼!”

直到最後時刻,他還相信自己不會被抓,隻要賣了科龍股份把錢還上就能解決問題,連律師都沒請。

2005年7月29日,顧雛軍被佛山市警察局以涉嫌虛假财務報表罪、虛假出資罪、挪用資産罪予以逮捕。

9月9日,顧雛軍在獄中簽字,科龍賣身海信。

11月,美菱電器的股份被長虹收購,亞星被重組。

2006年1月,襄軸的股權賣給一家浙江企業。

2007年5月,格林柯爾在香港退市。

短短幾個月,橫跨家電汽車兩大産業、擁有五家上市公司、CCTV年度經濟人物、中國第三代企業家領袖顧雛軍的資本帝國,樯橹灰飛煙滅。

這些年來圍繞他資本運作、挪用資金、财務造假、并購國企等等的争論,并未随着他的入獄、釋放、再審、終審而得出定論。

而顧雛軍仍在為自己的清白奔走,不改鬥士孤勇姿态,繼續活成一個傳奇,一個異數。

五家上市公司沒了,獲賠43萬,走出牢獄的顧雛軍“仍在獄中”

2021年9月8日上午,廣東省高院召開的國家賠償聽證會上,顧雛軍說,他要把這次拿到的全部國家賠償最終都捐出去,希望為國家培養出十位諾貝爾獎獲得者。

蒙冤入獄的南非前總統曼德拉曾在走出牢獄之後說:“若不能把悲痛與怨恨留在身後,那麼我其實仍在獄中。”

從這個意義上說,走出牢獄的顧雛軍“仍在獄中”。

參考資料:

[1]《顧雛軍的巴别塔:科龍王朝的興起與傾覆》孫燕君著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8年4月版

[2]《30年歸0:寡助者顧雛軍》《競争力》雜志 尚言、萬山 2006年第8期

[3]《反思資本大鳄——顧雛軍》南方人物周刊第35期 陳磊

[4]《英才對話:顧雛軍最後的告白》英才雜志

[5]《科龍之殇》證券市場周刊 記者趙燕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