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本手抄本《闆橋雜記》裡,鑲嵌的是我最後的大學時光

作者:孔夫子舊書網

作者 | 晴耕雨讀堂

來源 | 孔夫子舊書網APP動态

這本手抄本《闆橋雜記》裡,鑲嵌的是我最後的大學時光……

交了最後一稿畢業論文,隻等月底的答辯,身心一下子輕松起來,甚至連因為查閱資料、修改論文期間作息不規律、飲食無定數造成的胃炎複發,也緩和了許多,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才真實地意識到:我的大學時光,已經去日無多了——大三以後,母親有意無意地絮叨着我如果早日工作,便可以幫助家裡承擔弟弟讀大學的費用,最終,在報名截止的最後一分鐘,在研究所學生招生辦公室外徘徊了半日的我,還是沒有邁進那一步。也就是因為如此,我把大學畢業論文當成了研究所學生論文來做,系裡的要求是不低于5000字,而我的第一稿就達到了27000字,修改完成後有33000多字。而這個課題堪稱冷門:那個時候沒有電腦、沒有網際網路,資料檢索全靠圖書館裡的各類索引,不過我倒沒怎麼用上這些索引,因為那裡就沒有一篇關于這位名士的任何文章,是以系裡特地給我開了一張可以使用學校圖書館古籍室的閱覽證,以便我這個大學生能夠和青年教師、博士生和碩士生們一樣進入學校圖書館古籍室,抱着一卷一卷被蟲子蠹爛的古籍抄錄資料。我想,這樣就算是我對灰飛煙滅的研究所學生生涯的一種補償吧……

沒有了修改論文的壓力,日子變得空空蕩蕩的,而我依然每天第一個到圖書館閱覽室,去讀那些自認為将來可能再沒機會讀到的書籍,試圖用閱讀填充每一分鐘,回避與同學相處的尴尬時間。抄書的想法,便在讀書的過程中悄然而生。之是以選擇這本《闆橋雜記》,一是在寫畢業論文過程中讀過這本從凄然中記錄繁華的小書,喜歡餘懷那種細膩的筆觸,二是考慮到文字量不大,有可能在論文答辯之前完成。此外,當時的濟南是買不到這本書的,是以便想當然地以為回到北京也不會再有機會買到。

抄寫從1995年6月4日開始。書是抄錄在一個《山東教育報》發給記者的32開墨綠色塑膠片采訪本(我之前被校報選派,作為《山東教育報》駐母校的記者,是以獲發這個采訪本)上——當時因為對這本書的字數估算失誤,以為文字量足以用完這個筆記本,實際上隻用到半本左右,但由于6月18日抄竣,離6月21日開始的答辯不足3天了,再也來不及謄抄另外一本書,而後這麼多年繁忙的工作,讓抄寫另外一本書的計劃落空,至今這個筆記本上也就是這本《闆橋雜記》而已。

抄書的日子裡,每天早上八點半到新校圖書館的開架閱覽室,這樣才能確定第一個搶到這本書。一直抄到中午十一點十分左右。又在圖書館借閱了一本《闆橋雜記》,中午去食堂簡單墊一墊,然後直接去公教樓或文史樓找一個無人的教室接着謄抄。下午一點半又搶先進入圖書館的開架閱覽室,再找到這本書出來謄抄,直到下午四點半。在就近的食堂随便吃點兒,以便晚上六點半再趕到圖書館的開架閱覽室,直到晚上九點。如是反複,十四天時間,如白駒過隙。按照自己的規劃,每抄寫一千字左右,會強制自己略作休整,稍微活動一下頸部和手指,避免由于過度謄抄看串行,或者手指酸麻影響抄寫。盡管如此,仍有幾次錯得離譜。

在我抄書的日子裡,同學則是非常放松的狀态,大多數都已經知道去向,或讀研,或留校,或就業,又沒有正經的課程,是以大多數情況是窩在宿舍裡打”鈎機“、搓麻将,基本上中午一頓酒倆小時,晚上一頓酒到天明。我因為是過敏體質,不擅長酒場的推杯換盞和推心置腹,更不擅長”鈎機“和搓麻,加上四年時間多半把業餘時間放到校報編輯和《山東教育報》供稿上,也與同學走得比較遠,抄書也讓我落得一個清淨,獨自享受着大學的最後時光。

抄完這本《闆橋雜記》之後,便是畢業答辯。畢業論文果然沒有入選優秀論文,畢竟優秀論文對于有些人是有特殊用途的,系裡早已經知曉我的去向,有沒有優秀論文無關緊要,自然不用考慮的,隻是帶畢業論文的孫老師頗有些忿忿不平。一位參加答辯工作的教授因為給我們授過課的緣故,頗有些欣賞我的才氣,在文史樓外叫住我,說了對我的畢業論文的看法,以及沒有入選優秀論文的奇怪,又問我考了哪個學校的研究所學生。當聽說我選擇去了某部委機關報工作時,十分惋惜地說:“我知道你(的水準),你不讀研,太可惜了,好好考慮考慮,明年過來考我的研究所學生吧!”我連連點頭稱是,但心裡其實知道,這一生,大概不會有這一天了……

本來打算畢業答辯之後,再抄一本書。可惜的是,很快有人來收走了閱覽證和借書卡,我便不能再去圖書館讀書了。于是,便與其他同學一樣,把四年來用稿費買的七八百本書打包裝箱,托朋友回京的貨車一箱一箱拉走。書架上第一次空空如也,我知道,我的校園生涯,終于結束了。

過了五十歲,終于脫離了體制的束縛,成為自由人。有一次被人問起考研的價值,突然心底湧出一點酸楚,如果說過去的五十年有沒有什麼遺憾,無可奈何地放棄考研,應該算是一件吧……

這本手抄本《闆橋雜記》裡,鑲嵌的是我最後的大學時光
這本手抄本《闆橋雜記》裡,鑲嵌的是我最後的大學時光
這本手抄本《闆橋雜記》裡,鑲嵌的是我最後的大學時光
這本手抄本《闆橋雜記》裡,鑲嵌的是我最後的大學時光
這本手抄本《闆橋雜記》裡,鑲嵌的是我最後的大學時光
這本手抄本《闆橋雜記》裡,鑲嵌的是我最後的大學時光
這本手抄本《闆橋雜記》裡,鑲嵌的是我最後的大學時光
這本手抄本《闆橋雜記》裡,鑲嵌的是我最後的大學時光
這本手抄本《闆橋雜記》裡,鑲嵌的是我最後的大學時光

(此處已添加小程式,請到今日頭條用戶端檢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