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每日一膳|「 ”九毒日”,端午始,一起來試試這款祛濕粽

節日養生:端午節(上) 古代民俗理念認為五月并不太好,民諺說:「 ”善正月,惡五月。” 從端午節開始,更有「 ”九毒日”之說。 中醫認為這是因為此時雨水充沛,經常陰雨連天,空氣濕度大,濕瘴邪氣厲害,但此時距離陽氣充實的夏至卻還有半個月,是以人體陽氣未充實,外邪濕瘴又厲害,就容易萌發各種疾病和不适症狀。是以《每日一膳》連續三日推出端午節保健方案,祝大家端午安康! 濕邪緻病最傷脾胃,影響人體脾胃消化功能,而脾胃功能受損後又會導緻人體排濕效率下降,是以形成惡性循環,出現腹脹、脘痞、大便溏等不适。 今日推薦——祛濕棕 材料: 白糯米1000克,赤小豆、薏苡仁、白扁豆、小米各50克,枧(堿)水約6湯匙,花生油2湯匙,白砂糖10克,食鹽、粽葉、繩子适量。 做法: (1)白糯米和各種豆類用清水浸泡2小時,瀝幹備用。 (2)鍋裡加入清水和粽葉,大火煮沸後關火,放涼,洗淨粽葉備用。 (3)把白糯米和豆類混勻,根據口味,加入适量花生油、食鹽、白砂糖拌勻備用。 (4)粽葉折成漏鬥狀,填入适量上述混勻的食材,将粽葉折好裹緊,再用繩子綁好。 (5)高壓鍋中加适量清水,放入生粽子煮2小時即可。 欄目特約養生專家、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楊志敏教授 專家點評: 端午節吃粽子是中國的傳統風俗,一來應節,二來粽子确實美味。在南方,制作傳統的粽子時,糯米都要先用豬油來炒過,讓粽子吃起來更加甘香。但現代人的飲食通常「 ”油水”較多,節日再過多地攝入油鹽,對于身體是一種負擔。是以我們根據端午時節的特點,對用料進行了改良,赤小豆、薏苡仁、白扁豆均有健脾清熱祛濕的功效。小米有清脾胃虛熱的作用與糯米相配,能夠減緩糯米粘滞礙胃的不适。粽子應節端午,尤其适合平素又消化不好,不能耐受肥膩的人群食用。 本期值班醫師: 原嘉民,主治醫師,醫學碩士。擅長運用中藥湯劑、膏方、食療等方法,調理各種偏頗體質狀态和亞健康狀态,例如:怕冷、失眠、疲勞、消化不良、便秘 、腎虛、容易上火(反複口腔潰瘍、痤瘡)、容易感冒、容易腹瀉、容易咳嗽、兒童體質調理、孕前調理、産後調理等。 「 ”每日一膳”欄目由南方日報攜手廣東省中醫院聯合推出,根據時令,每天為讀者奉上一道或湯、或菜、或茶的養生膳食。掃一掃二維碼,可上傳養生菜式參與「 ”粉絲靓菜”評選,或請專家團隊為您私人定制養生膳食。 每日一膳出書啦!購買《每日一膳》春、夏、秋、冬系列,微信掃二維碼購書有優惠,更有機會獲得楊志敏教授親筆簽名版圖書。一向熱心公益慈善事業的楊志敏教授決定每售出一套《每日一膳》圖書,即從版稅中捐贈2元給廣東省慈陽慈善基金會幫助眼疾患者恢複光明。 每日一膳,每日一善,讓我們一起健康為樂,助人為樂! 【記者】嚴慧芳 【作者】 嚴慧芳;廣東省中醫院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用戶端 南方号~自營号~日報專刊自營号~每日一膳免責聲明:以上内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将盡快删除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