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想過整個宇宙是什麼樣子的,或者把宇宙握在你的手掌裡會是什麼感覺?好消息:現在可以同時做這兩件事了——你隻需要一台3D列印機。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
“KDSP”研究人員已經為3D列印宇宙繪制了藍圖,并在網上提供了說明,這樣任何有權使用3D列印機的人都可以列印自己的微型宇宙。你可以在這裡看到一段關于3D列印宇宙背後科學的視訊。
研究人員對宇宙的描述特别描繪了宇宙微波背景(CMB),或者說是宇宙中的一種發光的光,被認為是宇宙誕生約138億年時大爆炸遺留下來的輻射以前。[宇宙微波背景:大爆炸遺迹解釋(資料圖)]
起初,宇宙是一團稠密的等離子體(帶電粒子雲)和輻射。一旦它擴大并變得更加透明,招行就誕生了。研究人員說,這發生在大爆炸38萬年後,
是宇宙微波背景的3D列印模型。顔色和紋理代表溫度和密度。(戴夫·克萊門茨,倫敦帝國理工學院)
CMB是天文學家在太空中探測到的最早的輻射。雖然觀察者不能用肉眼看到它,但是測量CMB可以揭示宇宙結構的細節,包括溫度和密度。
“大颠簸-微波背景比平均溫度高一點,而藍色是微波背景低一點的地方,帝國理工學院的實體學家、3D列印宇宙項目的首席研究員戴夫·克萊門茨在一段視訊中說:
的紅色比特比顔色較冷的區域更溫暖和緻密,是“形成結構的種子”,克萊門茨解釋說。這些區域通過萬有引力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今天所看到的恒星和星系。克萊門茨和他的團隊決定用3D列印宇宙,以便更好地了解由歐洲空間局普朗克衛星收集的有關CMB的所有資料,克萊門茨說。普朗克衛星于2009年發射升空,它從地球上空93萬英裡(150萬公裡)的軌道上測量CMB,一直在研究早期宇宙。
而不是篩選複雜的宇宙二維地圖,克萊門茨和他的團隊認為在三維空間中觀察CMB會更容易,克萊門茨在一份聲明中說:
“以一種真正的3D形式呈現CMB,可以握在手上感覺而不是觀看,這對教學和拓展工作有很多潛在的好處,尤其是對那些視覺殘疾的人來說,
一篇描述這個過程的論文發表于10月28日歐洲實體學雜志。列印你自己的三維微型宇宙所需的檔案可以在這裡免費下載下傳。
發送電子郵件給hweitering@space的Hanneke Weitering,或者跟随她@hannekescience。關注我們@Spacedotcom、Facebook和Google+。關于太空的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