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複出、封路、盤查,頂流網紅為何會變得如此 “膨脹”

近日,由于 “假燕窩事件”而停播了三個月的辛巴,攜公司員工釋出了單膝跪地、迎接所有 “家人回家”的消息,再次宣布複出。随之而至的,是各路 “家人”很 “感動”的無數畫面、貼文……

然而,在辛巴高調宣布複出之後,廣東新聞報道并引用了一則網友上傳的視訊,顯示辛巴團隊在位于廣州白雲的直播基地附近直播時,有人員 “封堵”周邊道路,疑似 “盤問”路過的市民,影響群衆出行,引發了輿論不滿。

事後,當地黃石街道辦從業人員解釋稱:此前辛巴團隊向街道方面進行了重大活動申請報備。根據活動規模,街道做出了一些預案。但是,該答複并未能平息相關輿情。此後人民網也刊發了題為《為辛巴 “封路”,誰給的權力?》的評論,對事件背後的原因提出了質疑。

更有網友建立了 “3·27 辛巴封路事件”的百度百科,列舉相關法律法規,試圖讓更多人記住這場鬧劇。有網友指出,網紅再紅再有錢,如果為了區區一場直播就 “封路”未免也太張揚跋扈了。

那麼,如今的頂流網紅為何會變得如此 “膨脹”,這份自信到底是來自于地方上的追捧,還是網紅與團隊的過度自戀?

“擦亮”直播電商這塊 “活招牌”

最近幾年,網紅直播基地可謂是遍地開花,各産業園區、創客空間也都熱衷于引進網紅主播(MCN 機構)入駐。對于産業園、創客基地而言,網紅資源可謂是招商工作的 “活招牌”。

“免租、免物業費、比對相應的資源扶持,隻要網紅(機構)的要求不過分一般都會滿足。”聊及産業園、創客空間對入駐網紅的重視程度,謝東像是打開了話匣子般滔滔不絕。

曾在廣州白雲一家大型産業園負責招商工作的謝東(化名)一直認為,很多園區對于知名網紅的态度就差捧在手心 “供起來”了。

随着直播經濟的興起,大量企業和商家在搬遷、選址時,也都會優先選擇網紅團隊、直播機構較集中的區域。是以,一部分面臨 “熄火”的産業園區、創客空間,近年來甚至開始以免租方式引進知名網紅及團隊入駐,全力打造所謂的網紅直播基地,目的就是吸引大批有直播電商需求的企業、商家入駐進來。

“對于有實力的園區,通常會引進頭部網紅團隊。至于無數的小園區嘛,招呼好中小網紅也可以做起來。”謝東坦言,原先産業園區、創客空間營銷招商的亮點,都是政策扶持、創業孵化資金,但是在網紅團隊入駐之後,亮點都變成了直播電商資源。

盡管産業園區、創客空間與直播基地之間的差異,僅僅隻是有無知名網紅團隊的入駐,可對于那些傳統企業而言,的确擁有十足吸引力。

據謝東透露,2019 年年底,他所在的産業園區近八成辦公室空置。但從 2020 年四月份開始,随着疫情的逐漸緩解,産業園陸續引進四五家直播電商團隊入駐,并将産業園區轉型為直播電商基地。

與此同時,相關的宣傳口号也喊了出去,随即吸引了大批傳統企業入駐(租賃)辦公場地。到 8 月份時,園區的出租率已經高達六成,租金也上浮了 12%。

“如此高的出租率,靠的全是直播電商基地的概念,你說園區不服務好網紅團隊能行嗎?”謝東告訴懂懂筆記,由于部分産業園區、創客空間都計劃在直播電商需求劇增後轉型直播基地,才會導緻知名網紅團隊、MCN 機構成為園區、基地拼搶、招募的目标,“不要說免租金了,有的産業園區倒貼(補貼租金)也要讓網紅團隊入駐。”

根據艾媒咨詢預測的資料顯示,截止 2020 年,國内 MCN 機構數量約為 28000 家。擁有大量網紅、平台資源的 MCN,幾乎都成了産業園區、創客空間争相服務的對象。對于産業園而言,若要留住企業商家的 “身”——或先要留住網紅 “心”。

而網紅團隊、直播資源的價值,在更多人眼裡遠不止 “活招牌”那麼簡單。

網紅擁有 “四兩撥千斤”的能力?

随着直播電商的發展,各地行政部門也開始積極扶持網紅經濟的發展。

早在去年四月份,浙江金華人力社保局宣布,政府将出資培養一萬名以上的直播人才;五個月後,吉林遼源推出了 “百千萬網紅直播”計劃,決定要引進和培育百家傳媒公司,打造千個直播間、帶動萬人就業。

“各地區行政部門對于網紅經濟、直播電商都是相當重視,資源投入力度很大。”回憶創業之初,杭州餘杭一家直播基地的負責人張楚感慨頗深。早在創立直播基地時,他的計劃就得到了所屬街道辦事處的大力支援。

張楚解釋,公司的計劃之是以得到地方支援,原因也十分簡單:随着基地成立,網紅入駐,能為當地創造新的就業崗位與商業價值。

以基地一家中型 MCN 為例,盡管隻簽了六名網紅,但負責策劃、技術、選品等職能的員工,就将近五十人。“類似的小 MCN 機構,園區(基地)内一共有将近十家,員工四、五百人。”

張楚坦言,如果鄉、鎮、街道轄内的産業園區、直播基地有機會吸引大規模的網紅團隊、MCN 機構入駐,那麼所能創造出的就業機會也更為可觀,說白了這些資料也将成為地方上的業績。

去年八月,坐擁兩千萬粉絲的 “直播女王”薇娅曾在央視《對話》欄目中透露,自己擁有一支五百多人的直播隊伍。而 “口紅一哥”李佳琦所屬的 “美 ONE”公司,其員工規模也超過了三百人。而其周邊所帶動的上下遊商業鍊,更是不容小觑。

除了網紅團隊、MCN 内部的就業崗位之外,其入駐後所在的産業園區、鄉、鎮、街道,也會吸引大量傳統企業、電商團隊和周邊小微企業的進駐,創造出更多就業崗位。

“規模再小的電商機構,設計、客服、營運、分揀怎麼說也要将近十個人了,想想僅僅是物流和快遞業務就能輻射多大的範圍?”随着區域内物流需求增加,同樣會有諸如物流、倉儲、貨運、餐飲、美容美發等商家機構出現,“為了滿足園區内員工需求,我們附近出現了好幾家便利店、餐廳,連美發店都開了好幾家。”

在張楚眼裡,幾位知名網紅、幾家 MCN 機構,能為周邊區域創造的連鎖效應和價值,可以說是空前的,這也正是各級行政部門重視網紅培養、引進的原因之一,“區域經濟發展,所創造的稅利自然也十分可觀。”

根據國際咨詢機構畢馬威所釋出的研究報告顯示,2020 年,直播電商的整體規模将達到 10500 億元,滲透率達到 8.6%,行業就此正式邁入 “萬億”大關。

也是以,在 “衆星捧月”式的扶持之下,一部分大 V 網紅開始 “飄”起來了。

網紅 “黑化”隻為流量

“無論活動(主辦方)做得再好,(網紅)也是會主動找茬的。”

曾在深圳南山一家 MCN 機構擔任直播選品助理的 “小四”對懂懂筆記坦言,随着部分網紅走紅,經常會在公開的場合 “碰瓷”主辦方和觀衆,甚至制造負面的新聞。這裡面或許并非本人意願,僅僅是執行團隊策劃的 “創意”罷了。

而在實際的商業活動當中,小四也時常參與負責網紅的 “碰瓷”行為。在她看來,無論主辦方活動策劃如何完善,策劃團隊都會想盡一切辦法讓網紅向對方提出不滿。有時是吐槽主辦方的住宿安排、故意耍大牌,有時是在公開場合 “挑”活動執行人員的 “毛病”有的時候甚至會和現場觀衆引發争執和小沖突。

“無論如何,執行類似的‘行為’就是為了盡可能在公開場合制造相關的話題和噱頭。”盡管網紅并非明星,但作為在一定範圍内有影響力的公衆人物,團隊如此的炒作甚至往自己身上抹黑,圖的究竟是什麼?

小四的解釋是,由于目前網紅領域競争激烈,推陳出新的網紅要瓜分有限的流量。很多網紅害怕今天仍小有名氣,明天便被粉絲們抛棄,為了延長能 “壽命”,永葆自己的影響力,團隊就必需時刻增加曝光度、制造可以傳播的新聞。

“我們經過實踐發現,網紅的正面新聞通常難以在資訊爆炸的網際網路世界裡得到關注,反而是一些負面新聞,一觸即發能引發大量網友的傳播。說白了,負面流量也是流量,但是要把握好一個度。”她猜測道,此次辛巴 “封路”事件或隻是一場話題方面的炒作和策劃。

早在去年底,辛巴因為 “假燕窩”的事件而一度停播。但是有細心的網友發現,在辛巴停播的半個月時間裡,其粉絲量不但沒有是以下降,反而是增長到了 7110 萬人,這資料确實耐人尋味。

同樣,在此之前也有好幾位知名網紅大 V 因負面話題遭網友 “深扒”,最終停止内容創作。不過資料顯示,這些大 V 的粉絲量依舊不降反增,其中更有個别頂流網紅懷揣着 “僥幸”心理,悄悄恢複内容更新,試圖東山再起。

或許,并非是網際網路沒有記憶,而是網紅的負面新聞吸引了大量 “好奇寶寶”試圖窺探一二。無論知名網紅看似 “膨脹”、出格或是耍大牌,又是否占用社會資源、影響到其它群體利益,其維護關注度、促進引流的目的都已經達到。

【結束語】

作為普通的看客,在面對網紅有心 “制造”出的負面話題時,唯一該做的便是不要 “深扒”、也不要圍觀。畢竟在網紅及其背後的策劃團隊眼中,負面的評價也是流量,不炒作不圍觀就是對 “無德”網紅最好的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