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發改委專家:自動駕駛加速成熟可減少交通事故發生,有條件對 L3 級别車量産

10 月 28 日消息,10 月 21 日至 27 日,在國家“十三五”科技創新成就展上,衆多自動駕駛研發及落地成果悉數亮相。其中,百度“汽車機器人”、極狐阿爾法 S 自動駕駛車、斑馬智行智能座艙作業系統吸引了參會者的關注。

“十三五”期間,在國家相關産業政策的支援下,中國自動駕駛産業和智能汽車産業加速成熟。自動駕駛是汽車行業的未來,基于這一洞察,一場新的競争正在全球展開。

發改委專家:自動駕駛加速成熟可減少交通事故發生,有條件對 L3 級别車量産
國家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經濟中心副主任陳曉博表示, 自動駕駛是交通運輸未來發展的方向,是世界科技前沿領域。發展自動駕駛有利于我國形成更強創新力、更高附加值的産業鍊供應鍊,培育新業态新模式。車路協同滿足了大量應用場景需要,有助于推動自動駕駛應用落地,對車輛營運管理和安全運作具有重要作用。

自動駕駛中國模式值得期待

中美在自動駕駛領域處于“領頭羊”位置,在美國,Waymo、特斯拉是佼佼者,在中國,則以百度、華為為代表。

中美自動駕駛企業技術路線,有着很大的不同。比如,特斯拉采取的是單車智能自動駕駛模式,主要依靠車輛自身的視覺、毫米波雷達、雷射雷達等傳感器、計算單元、線控系統進行環境感覺、計算決策和控制執行;百度選擇的是車路協同自動駕駛模式,這一模式在單車智能自動駕駛基礎上,通過車聯網将“人 — 車 — 路 — 雲”交通參與要素有機地聯系在一起,助力自動駕駛車輛在環境感覺、計算決策和控制執行等方面的能力更新。

有業内專家認為,隻有技術、網絡、車路協同能力、城市管理、法律法規等建立完善,自動駕駛才能真正走向成熟。是以,中國企業踐行的“車路協同自動駕駛模式”達成後,在智能的車、智慧的路協同下,将給人們帶來前所未有的出行體驗,這一模式頗值得期待。

數字技術、數字經濟是新一輪國際競争重點領域,隻有抓住先機、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才能赢得發展主動權。近年來,中央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援自動駕駛發展。2020 年 2 月,國家發改委聯合 11 個部門印發的《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明确指出,在 2025 年之前,中國标準智能汽車的技術創新、基礎設施、法規标準、産品監管以及網絡安全體系應當基本形成,并且有條件對 L3 級别的自動駕駛智能汽車進行量産,實作 L3 級别自動駕駛汽車在相關場景下的應用。

自動駕駛減少交通事故發生

自動駕駛到底安不安全,是一個被持續争論的問題。一種代表性的觀點認為,自動駕駛尚在研發測試階段,技術有明顯的缺陷,汽車行業不應該貿然推廣自動駕駛技術。

實際上,自動駕駛比人類駕駛更安全。世界衛生組織釋出的《2018 年全球道路安全現狀報告》顯示,每年大約全世界有 135 萬人會在交通事故當中失去生命,而 94% 的交通事故是人為原因造成的。究其原因,危險駕駛是排名第一的類型,總量占到了總刑事犯罪的 1/4 左右。

長沙市交警支隊科信大隊副大隊長譚甜表示,自動駕駛是在國家以及各個地方的政策指導下實施的,通過了極其嚴格的各種測試後,才會上道路行駛。可以有效避免一些人為因素造成的交通事故。

國家發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歐心泉所長認為,AI 司機不會醉酒駕駛、不會邊開車邊發短信或感到疲倦,一些人為因素導緻的交通事故會消除。随着自動駕駛技術不斷成熟,交通事故發生的機率有望不斷降低,人們出行更安全。據相關媒體報道,百度自動駕駛汽車目前在城市道路的成功率已經達到 99.99%,綜合安全性高于人類駕駛員。

當然,自動駕駛并不等于 100% 安全。從本質上來看,自動駕駛就是機器開車,是一個計算機問題,更是一個數學問題,在這道題中,始終存在一些細微的變量,讓事故機率不可能完全為 0。即便如此,自動駕駛依然有着更高的安全性,也是目前消解人類交通事故的最優方法。

2020 年至 2030 年,被業界譽為自動駕駛的“黃金十年”。中國高鐵技術曾創造了中國發展新速度,随着我國城市治理水準不斷提升和對前沿技術探索的大力支援,未來中國自動駕駛将有機會引領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