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一個人創造了兩個成語,最後身死戰場,被人誣告幾十年

曆史上有很多冤假錯案,也有很多忠臣含冤而死的案例,有着人為國家奮鬥終生,卻最終為奸人所害,死後還被誣陷,連清名都沒有留下,而東漢時期的馬援就是其中一個,他為了東漢立下了許多汗馬功勞,最後甚至死在了戰場之上,卻沒有得到自己應有的賞賜,還被奸人誣告有重大的A錢嫌疑,直到幾十年後才得以平冤昭雪。

他一個人創造了兩個成語,最後身死戰場,被人誣告幾十年

馬援乃是東漢的開國功臣,一路護送着光武帝劉秀登基稱帝,可謂是功德無量,可是漢明帝劉莊在選擇“二十八宿”時,卻沒有将功勳卓著的馬援列入其中,便是因為偏信了小人誣告的緣故,漢明帝劉莊認為馬援雖有不世之功,卻也犯下了難以彌補的過錯,是以是沒有資格被選為“二十八宿”的。

可是事實卻并非如此,人人都道馬援事被驸馬梁松陷害的,卻不知這樁冤案的始作俑者乃是光武帝劉秀,當時馬援投到劉秀的帳下時,對他有些出言不遜,雖然當時劉秀沒有處置他,卻将對他的這種第一印象記在了心裡,是以無論馬援為東漢付出了多少心力,劉秀始終不能完全信任他。

他一個人創造了兩個成語,最後身死戰場,被人誣告幾十年

而且馬援在很多戰争中的表現都很優異,深得軍隊中兵士的愛戴,有些人甚至稱馬援“萬歲”,他的這種地位頗有一些功高蓋主的意味,于是光武帝劉秀便更加忌憚他的勢力,總是想方設法地減弱他的勢力,故意不給他帶兵出征的機會,而是對他賞賜封官,想讓他解甲歸田,頤養天年。

他一個人創造了兩個成語,最後身死戰場,被人誣告幾十年

可是馬援卻是個要強的性格,他不願意解甲歸田,仍然想要帶兵出征,雖然光武帝劉秀無數次以他年邁為理由拒絕,他還是不罷休地去争取,甚至搬出廉頗請戰的架勢,證明自己是“老當益壯”,讓光武帝無從拒絕,馬援不能解聖上之意,便欣然前往,卻不知聖上對他已經心生殺意。

他一個人創造了兩個成語,最後身死戰場,被人誣告幾十年

恰好馬援此次出征因戰略失誤,導緻軍隊上下很多将士患了瘟疫,甚至連自己也生了病,這時光武帝便派一直對馬援懷恨在心的梁松前往,去調查這件事情的原委,可是梁松到了前線之後,馬援已經病死,即使如此梁松也沒有輕易放過他,而是将他“馬革裹屍還”,誣告馬援有重大的A錢之嫌,讓皇帝為他定罪,于是馬援死後便背負了二十幾年,直到漢昭帝時期才得以平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