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在粵過年:舌尖上的春節,跟着粵菜去旅行

在粵過年:舌尖上的春節,跟着粵菜去旅行

近日,由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指導,廣東省博物館(廣州魯迅紀念館)和廣州酒家聯合主辦,廣東省流動博物館承辦的“跟着粵菜去旅行——粵菜文化展”在廣州市百福廣場開幕。展出時間自即日起至2月15日,期間還将推出“甜美點——粵式點心制作體驗”“拉腸啦——西關米漿布拉腸制作體驗”“新粵味——粵菜飲食烹饪體驗”三場體驗活動。

在粵過年:舌尖上的春節,跟着粵菜去旅行

講好粵菜故事

該展覽展出了40件/套實物,包括粵菜老菜單、老菜單等。通過近百張照片、圖檔,展覽從粵菜曆史、菜肴風味、傳統習俗、名菜與名人故事等方面深挖粵菜背後的文化元素,為觀衆帶來美味背後的故事。

廣東省博物館(廣州魯迅紀念館)黨委專職副書記吳武林介紹,博物館展覽走進市場,這是廣東省博物館走出館舍,走向社會,走進大衆的新的辦館理念的一個的落地嘗試。這也是廣東省流動博物館繼“流動博物館+修複學堂”之後對“流動博物館+”的又一次嘗試,是“廣東省流動博物館+”概念的延伸和拓展:流動博物館+粵菜師傅工程、流動博物館+企業、流動博物館+非遺、流動博物館+院校、流動博物館+現場體驗活動等。

省文化和旅遊廳博物館與社會文物處二級調研員(主持工作)陳衛芬處長表示,為落實廣東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粵菜師傅工程”,擴大對工程的宣傳,促進文旅深度融合,由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指導,廣東省博物館(廣州魯迅紀念館)和廣州酒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聯合主辦了“跟着粵菜去旅行——粵菜文化展”。展覽走出了博物館,通過廣東省流動博物館送到了百福廣場,是廣東省博物館(廣州魯迅紀念館)踐行“我為群衆辦實事”實踐活動的一項舉措。通過館企合作,廣東省博物館(廣州魯迅紀念館)借助社會力量,宣傳“粵菜師傅工程”,是講好粵菜故事、廣東故事的例證。

記者了解到,該展覽在廣州酒家展出結束後,将通過廣東省流動博物館平台“旅行”到廣州市荔灣區博物館、惠州市博物館、佛山市三水區博物館、韶關市博物館等進行巡展。

舌尖上的春節跟着粵菜去旅行

在粵過年:舌尖上的春節,跟着粵菜去旅行

粵菜發端于秦漢,形成于唐宋,成熟于晚清、興旺于民國,繁榮于當代。

記者于展覽現場了解到,本次展覽的一大特色是三張粵菜餐桌,分别為十二道廣府、潮汕和客家仿真菜。其中廣府仿真菜是佛山秋色作品,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何信制作。佛山秋色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指秋季農業豐收之時,民間所舉行的慶祝豐收遊行。巡遊活動中那些反映自然景物或社會生活的秋色工藝品叫做“景色”,這十二道栩栩如生的廣府仿真菜就是由“景色”工藝中的蠟塑法制成。潮汕菜和客家菜由韓山師範學院潮菜學院潮美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團隊采用環保高分子材料與堆砌技術,經過模組化、上色、定型、拼裝、淋汁等工序制成,展示菜品最新鮮真實的模樣。傳統工藝與現代技術共同展示,互相映照,互為補充。展覽雖不能展示真正的菜品,但也希望通過精緻的菜品模型,讓觀衆看到不同類型的粵菜。

開展儀式上,廣州酒家和廣州市旅遊商務職業技術學校分别帶來了廣式點心展示的和精彩的刀工表演。

在粵過年:舌尖上的春節,跟着粵菜去旅行

采寫、攝影:南都記者 肖陽

如果有線索提供或服務咨詢

可聯系南都新文旅研究課題組。

發送郵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