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有人為了複國刺殺秦始皇,為何秦朝滅亡後,卻沒有人為嬴政複國?

有人為了複國刺殺秦始皇,為何秦朝滅亡後,卻沒有人為嬴政複國?

古今中外,擁有強大民族凝聚力的國家都是無比強盛的。秦朝在滅六國時,頂着''共赴國難''的旗号,讓秦人在戰國擁有了所有披靡的戰鬥力。而後來秦朝之是以滅亡,也隻因這股民族凝聚力消失了。其實抛開民族凝聚力,個人強烈的政治信仰也會左右國家的命運。如背負政治使命刺殺嬴政的荊轲、高漸離等等,雖然他們背後的國家不夠強大,但他們會為自己的政治信仰付出生命。

有人為了複國刺殺秦始皇,為何秦朝滅亡後,卻沒有人為嬴政複國?

換言之,他們對統治者是絕對忠心的,隻是無力改變敵為刀俎我為魚肉的處境,可是當秦朝淪為''魚肉''時,為何沒人為嬴政盡忠呢?換句話說,為了複國去刺殺嬴政的人那麼多,為何秦滅亡後沒有人為嬴政複國搞事呢?是因為他暴政嗎?秦始皇暴政不得人心肯定有一方面的原因,但這并不是沒人幫秦朝複國的根本原因。

有人為了複國刺殺秦始皇,為何秦朝滅亡後,卻沒有人為嬴政複國?

我們先來分析下秦朝滅亡之際的内外形勢:

國内多方勢力暗自搏鬥,秦朝内部是一盤散沙。我們知道荊轲刺秦是受了太子燕的号召,而秦朝當時并沒有這樣的人,秦始皇死後,趙高逼死扶蘇,将大秦的左膀右臂蒙氏兄弟處死,中央一經洗盤,六國也按耐不住自己的複國之心了,紛紛起兵讨伐中央。按理說,此時把持朝政的趙高,應該号召朝廷内部階層一緻抗外才是,可是他卻大殺秦國宗親子弟,讓秦朝無人可用。厭倦了秦朝專制政治的趙佗,率領秦朝40萬大軍去了邊境自立為王,更是抽走了秦朝的大部分兵力,而像章邯這樣的猛将也臣服在項羽門下,是以真正的秦人在這段時期,已經被虐殺幹淨了,哪會有人在秦滅亡後會想到複國呢?

有人為了複國刺殺秦始皇,為何秦朝滅亡後,卻沒有人為嬴政複國?

我們再來分析下秦朝滅亡後的形勢。

秦朝滅亡後,根本沒有留有緩沖的時間,很快就爆發了六國之亂,本來為楚國效力的項羽與劉邦也各自為營,在其他諸侯國被淘汰出局,楚漢之争的局面确立以後,先秦時代就已經翻篇了。因為戰争的殘酷、朝代的極速變遷,讓人沒有心力再去想複秦這件事,秦朝滅亡以後,新的朝代正在孕育中,許多能人勇士大都為各自的前程去拼搏,不會有人想着去扶起秦朝這座倒落的大廈,既然有更好的歸宿,又有誰願意回到過去呢?

有人為了複國刺殺秦始皇,為何秦朝滅亡後,卻沒有人為嬴政複國?

最後一點,不管是秦始皇還是秦二世,他們都是不得人心的帝王,就像孔子所說的那樣,君舟民水,民能載舟,也能覆舟。秦朝是以法家思想體系在發展的,而事實證明,治理天下光靠武力鎮壓不會長久。秦朝如果沒有建立以仁政為核心的統治思想,遲早會有人受不了壓抑站出來暴動!即使不是陳勝吳廣也會是他人。是以這種高壓政策下不會教化出愛國的老百姓,隻會培養出脫離國家的叛徒。

有人為了複國刺殺秦始皇,為何秦朝滅亡後,卻沒有人為嬴政複國?

而劉邦在建立漢朝後,采取與民休息的政策,用仁政換取了天下人對他的好感,在漢朝後世更是進一步發展了仁政思想,老百姓安居樂業,受人重視,比在受人剝削的秦朝強上一千倍,人類本性都是趨利主義,既然在漢朝生活得如此幸福,就不會去搞幺蛾子了。

有人為了複國刺殺秦始皇,為何秦朝滅亡後,卻沒有人為嬴政複國?

分析到這,我們不難發現秦朝被滅亡後沒人為嬴政複國,不僅僅因為他暴政不得人心,客觀的内外條件,沒有給秦人複國留下契機。如果公子扶蘇還活着,或許還能号召起一撥愛國心爆棚的秦人為其複國,不過估計也會像當年的荊轲一樣失敗。大局已定,個人的沖動不過是祭奠新政權的一攤鮮血~

參考資料:《史記》《中國通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