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胡雪岩臨終前告訴子孫“勿近白虎”,所說的“白虎”指的是什麼?

引言:胡雪岩,白虎。一個是人,一個是動物,怎麼都無法聯系到一起去,那麼為什麼胡雪岩在臨死之前要告誡子女“勿近白虎”?難道他生前曾被白虎所傷?

胡雪岩臨終前告訴子孫“勿近白虎”,所說的“白虎”指的是什麼?

“白虎”其實不是動物,而是指錢,也就是清朝當時流通的貨币——

白銀

。胡雪岩之是以這麼說,是他臨終前對自己“失敗”人生的一種總結。隻是,失敗這個結果,是他自己也不願意看到的。

想當年鬥“海防”、戰列強,是何等的爽快,時至今日我們回想起他參與的收複新疆和商戰,仍能感受到當時的驚心動魄。

然而就是這位商業天才,最終在中外聯手之中敗下陣來,最後落得個抄沒家産的結局,從此天下再無雪岩。

那麼今天我們就來回味一下,這位曾經叱咤風雲的商業大亨,是怎麼創造他的商業帝國,又是怎麼敗給了中外夾擊的生絲商戰的。

胡雪岩臨終前告訴子孫“勿近白虎”,所說的“白虎”指的是什麼?

“首富”

關于胡雪岩的出身,這裡還是簡單唠叨幾句。

他出身貧寒,最初隻是個錢莊裡的小夥計,但他為人聰明敦厚,善于結交好友,特别善于和官家打交道 ,是以僅用了十多年的時間就成為了政商兩界的風雲人物。

而胡雪岩能夠發達的關鍵因素,在于他善于利用官家資源,在杭州時結交江鹽大使王有齡,并借其關系在浙江開展各種生意。做大之後又結交了左宗棠,在左宗棠的幫助下,胡雪岩更是如同登上了一輛特快列車,發展尤為迅速,一躍成為當時的全國“首富”。

但事情都是互相的,昨日你幫我,今日就輪到我幫你了,緊張刺激的“鬥海防”漸漸地拉開了帷幕。

1865年,阿古伯在列強的支援下侵占新疆,面對突如其來的戰事,朝廷分為了兩個派系,一派就是李鴻章引領的海防派,另一邊就是左宗棠倡導的塞防派,一場到底是保海域還是保邊疆的“戰争”就此拉開。

胡雪岩臨終前告訴子孫“勿近白虎”,所說的“白虎”指的是什麼?

堅實後盾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争中,胡雪岩成為了左宗棠堅實的後盾,在政治方面積極遊走在各大官員之間,在經濟方面堅決支援左宗堂。

在左、胡看來,新疆是固有領土,如果放棄這片土地,那無疑就是告訴列強,大清帝國是個可以任人宰割的羔羊,今天是新疆,明天就是甘肅,是以寸土不可讓。

也正是在這種強大的信念下,左宗棠終于說動了慈禧,但慈禧是個聰明人,打仗可以,但軍費有限,朝廷隻有500兩白銀,剩下的自己看着辦。

胡雪岩臨終前告訴子孫“勿近白虎”,所說的“白虎”指的是什麼?

機會争取到了,錢自然不是問題,胡雪岩馬上行動,他不惜抵押貨物,向外國銀行借款,最終又湊來了将近2000兩白銀,左宗棠就帶着這沉甸甸的“軍費”踏上了西征之路。

然而讓給胡雪岩想不到的是,也正是他的義舉,深深的刺激了李鴻章。

李深知,他之是以失敗,是因為左宗棠有這個錢袋子,那麼想要扳回一局,從朝廷争取到更多建設海防的軍費,就必須扳倒胡雪岩這個“錢袋子”。

但李鴻章明白,硬碰硬對誰都不好,于是他決定等待機會,尋找一擊斃命的機會。果然,這個機會讓他等到了。

胡雪岩臨終前告訴子孫“勿近白虎”,所說的“白虎”指的是什麼?

血性商人

在左宗棠凱旋而歸之後,胡雪岩心中的大石頭算是放下了,于是他展開拳腳準備大幹一場,而他的目标就是一直被列強掌控的生絲價格。

生絲是中國固有的一種高等紡織材料,做出來的産品不但柔軟絲滑,而且富有彈性,是以一直被西洋商人所青睐。而這次,胡雪岩打算從列強的身上“薅羊毛”,讓他們知道大清國的商人也不是好惹的。

不過胡雪岩也明白,列強有着一套非常強悍的資本運作能力,他想要取勝,就必須依靠自己本土的優勢。出于謹慎,他先是小試牛刀,通過小規模采購,然後聯絡各大生絲商家組成聯盟。

幾次小規模的對抗之後,胡雪岩嘗到了甜頭,他也是信心滿滿,作為本土商人,隻要控制好生絲的價格,然後通過自己強大的資金流大規模的收購生絲,在聯合各大絲商統一價格,打赢這場商戰不在話下。

胡雪岩臨終前告訴子孫“勿近白虎”,所說的“白虎”指的是什麼?

天不遂願

事情的發展也正如胡雪岩所想,盡管西洋商人氣的上蹿下跳,但還隻能購買他手中的高價生絲。

然而就在一切水到渠成的時候,世界的風向标突然轉變。先是意大利生産了比較好的生絲,緊接着中法戰争爆發,許多西洋商人擔心引起金融海嘯紛紛停止采購。

而生絲不可久放,如果不能及時消化掉這些貨物,那麼胡雪岩囤積的15000包生絲就會成為一堆廢品。而更為糟糕的是,胡雪岩的各種貸款和借款紛紛到期,無奈之下他也隻能便宜處理。

也正是這次的“天意弄人”讓他損失慘重,史書記載他是“家财去半”。

然而李鴻章如何能放過這次良機,他一方面派人向慈禧狀告其”挪用國家糧饷“,一方面暗中聯合盛宣懷散播謠言,緻使胡的錢莊被擠兌。這還不算完,李鴻章繼續添柴加火,最終導緻胡被抄家。

胡雪岩臨終前告訴子孫“勿近白虎”,所說的“白虎”指的是什麼?

一代傳奇商人就這樣倒下了。

時至今日,人們每每提到他的名字,都覺得有些心酸,這樣一位愛國商人何以落得如此下場?

其實歸根究底,像極了那句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正是因為他與官場之人走得太近,最終淪為了左、李二人政治鬥争的犧牲品。

盡管如此,他的商業成功是不可否認的,從一個小小的夥計搖身一變成為當時大清國的“首富”他的經商頭腦實屬罕見。

胡雪岩臨終前告訴子孫“勿近白虎”,所說的“白虎”指的是什麼?

小結

最後還是要說一下胡雪岩最終失敗的起點,就是左、李之争的核心,到底是海防重要還是邊防重要。

我們抛開現代的觀念不說,清朝時期,李鴻章認為清朝多次吃虧皆由海戰而起,兩次鴉片戰争,列強都是踏浪而來,這在李的眼中已經迫在眉睫,是以他竭盡所能的想要建設海防。不過他卻忽略了當時的政治體制,對于封建了幾千年的國家來說,不是幾座大炮,幾艘戰船,幾個維新人士就能夠挽救的。

而左宗棠和胡雪岩則認為,領土是國家的根基,正所謂

“甯可玉碎,不為瓦全”,“卧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保衛領土才是重中之重。

在我看來,胡雪岩二人的觀念非常正确,海戰失利還可以通過陸戰牽制,但領土丢失,特别是邊塞領土的丢失,很可能是永久丢失,這一點和胡雪岩的商業思維相似,寸土寸利,土地就代表資源,一味的失去資源,國家就離滅亡不遠了。

參考資料:《清史稿》、《紅頂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