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虎年看虎!國博“瑞虎佑安”新春展七成展品首次亮相

虎年看虎!國博“瑞虎佑安”新春展七成展品首次亮相

展出中的國寶虎鎣 應妮 攝

中新網北京1月19日電 (記者 應妮)19日在國家博物館開展的“瑞虎佑安——二〇二二新春展”,從信仰禮制、曆史文化、藝術生活等方面系統展示虎的曆史、文化和與虎有關的節俗信仰,營造歡慶虎年新春的祥和氛圍。值得一提的是,展覽中的七成以上展品為首次展出。

展覽展出的館藏展品上起商代,下迄21世紀初,既有金玉璀璨、精工細作的貴胄用器,也有粗陶灰瓦、樸拙可愛的市井遺存,品類豐富,從文化的各個側面反映出中華民族源遠流長、延綿不絕的虎文化。七成以上的展品為首次展出,在展現文物藝術魅力的同時,呈現出博物館最新的保管與研究成果,實作讓曆史文物活起來、豐富大衆文化生活的願望。

虎年看虎!國博“瑞虎佑安”新春展七成展品首次亮相

西漢錯金銀虎形帶鈎 應妮 攝

其中,國寶虎鎣歸國之後再度現身慶虎年。西周時期鑄造的青銅重器虎鎣,曾經是清代皇家園林圓明園的藏品,在近代民族和文化不幸遭遇的浩劫之中流落異邦,經過百餘年漂泊,在多方努力之下,于2018年重歸祖國懷抱,入藏國家博物館。據專家推測,它很可能是在祭祀典儀上用來進奉使用的禮器。商周古人重視祭祀,虎形象的禮器,承載着重要的信仰意義。虎瑩寄托着中國人民的深厚曆史文化情感,具有重要的曆史、藝術和文化價值。

虎年看虎!國博“瑞虎佑安”新春展七成展品首次亮相

展廳現場有着濃郁的年味 餘冠辰 攝

西漢堂陽侯虎符儲存幾近完好,背部有工整的錯銀銘文,剖面構造清晰,左右兩片仍然能像兩千多年前那樣開合。虎符為古代調兵信物,分為左右兩半,中央與統帥各持半符。調發軍隊時需持符驗對,符合才能出兵。

另一件展出的西漢錯金銀虎形帶鈎,鈎體被設計成一隻昂首闊步的老虎,氣韻生動。虎身鑲嵌形狀各異的金銀片,利用金屬的不同光澤,來表現老虎華麗斑斓的皮毛。老虎的尾巴卷曲呈鈎狀,用于鈎系束腰帶,設計巧妙,在審美和實用之間達到了完美的平衡。

虎年看虎!國博“瑞虎佑安”新春展七成展品首次亮相

觀衆現場體驗多媒體互動 餘冠辰 攝

展陳設計采用中國傳統建築中四合院三進院落的意象來表現人們内心希望“回家”過年、歡度新春的文化心理與傳統習俗,還用五處“門”的概念來進行空間分陳,寓意五福臨門。展廳内有爆竹聲、紅燈籠、春聯、窗花、年畫、布老虎——年味濃郁、春意盎然。

此外,展覽還特别設定了多媒體互動體驗區,應用動态捕捉技術,為觀衆提供體驗剪紙藝術的機會。觀衆可以在這裡用手模拟剪紙動作進行創作,感受科技力量和傳統藝術結合所帶來的無窮樂趣。(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