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華夏數千年曆史上的治世良臣

華夏自秦始皇掃六合,開創大一統的局面,一直到滿清末期溥儀退位,中華經曆了長達兩千多年的中央集權式封建帝國曆史。雖然說國運起起落落,雖然經曆了五胡亂華和南北朝長達兩百多年的亂世,但是也經曆了從隋唐到明清長達千年的盛世,還有強漢崛起之際的那段慷慨激昂。

起落的曆史之間,我們的先輩也孕育出了無數個太平盛世,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無論在任何時期,百姓所想要的無非就是一個沒有戰亂發生的太平日子。當一個政權傾覆時,往往伴随着烽煙四起,最苦的其實是平民百姓;而當一個政權興盛時,就會邁上征服之路,是以,漢武帝和明成祖軍功卓著,拓土數千裡,但是卻導緻天下民生凋敝,百姓疲敝。

華夏數千年曆史上的治世良臣

大治之世

真正的治世,或許就是輕徭薄賦,勸課農桑。君王坐北朝南而無為而治,百姓無憂無慮而加強生産,統治階級和貴族奉行節儉,藏富于民。這也就是文景之治和開皇之治被後世頂禮膜拜的重要原因。

而但凡治世,則需要君主賢明,更需要有能臣輔佐治理。那麼接下來,我們就簡單聊聊,華夏曆史上那些著名的治世能臣。

華夏數千年曆史上的治世良臣

耶律楚材

1、耶律楚材

治世能臣,耶律楚材必然在列,這位蒙古帝國曆史上最重要的文臣,乃是蒙古帝國崛起和大元開創的核心人物之一。耶律楚材本是流亡于金國的前契丹貴族之後,在蒙古攻下大都之後,為成吉思汗所用,自此開啟了數十年的輝煌政治生涯。

耶律楚材在蒙古帝國,起到了從遊牧民族到政權化的重要作用,蒙古征服不以殺戮為主,而是要求治國、安民之道。特别是窩闊台即位之後,耶律楚材更是被委以重任,擔任中書令長達十四年,倡導儒學治國,建立賦稅制度,助力窩闊台入主中原,推行漢制。

改革政治體制,保護農業生産,設立科舉,勸課農桑,立宗廟和禮樂,将華夏文明精華傳導給了蒙古貴族,為之後大元成為中華王朝奠定了基礎。在耶律楚材的治理下,久經戰亂的中原漸漸恢複了生機,黎民百姓開始安定,人口開始穩步恢複,此乃亂世即将結束的征兆。

華夏數千年曆史上的治世良臣

姚崇

2、姚崇

唐代著名賢相,中國曆史上最偉大的盛世,開元盛世的重要締造者。姚崇在武周時期便已經榮升宰相之位,經曆了神龍和景雲兩朝之亂後,在開元初年正式輔助年輕的唐玄宗李隆基執掌天下。

姚崇擔任宰相之後,迅速對朝廷弊政進行了全面革新,推行社會改革,興利除弊。抑制唐朝貴族宗親勢力,選用有才學之人,裁撤備援官吏,勸課農桑,大力發展農業生産,積極治理災荒,唐朝的經濟得到了空前恢複。

唐玄宗中興,自此開啟,而華夏榮耀頂峰的締造者,自然是治世良臣的典範。

華夏數千年曆史上的治世良臣

管仲

3、管仲

管仲有着華夏第一名相之稱,他的出現,似乎就像是百年晦暗的東周上空出現了啟明星一般,也正是管仲,開啟了華夏民族一個全新的時代。管仲,春秋初年,齊國政治家、軍事家、經濟學家和哲學家。

春秋初年,天下諸侯不尊王室,各自混戰,天下百姓罹難,可謂是民不聊生,華夏文明也處在了存亡之秋。這時候需要一位偉人出來振臂一呼,号召全天下諸侯起來共抗外敵,而要想有這個振臂一呼的能力,就必須要自強而令天下折服。

管仲得到鮑叔牙推薦,在齊桓公手下執掌齊國,幫助齊桓公大興改革,利用漁鹽之便,大行經濟改革,整頓行政管理系統,選用有才學之人輔佐朝政,在經濟崛起之後,大力整治軍備。

然後,管仲帶領齊國積極展開積極外交政策,九合諸侯,結盟楚國,北破戎狄,輔助齊桓公做諸侯霸主,尊王攘夷,一匡天下。

華夏數千年曆史上的治世良臣

王猛與苻堅

4、王猛

王猛,五胡十六國第一名士,同時也是魏晉南北朝第一能臣。王猛才高,常年隐居終南山,販畚箕為業,卻極富大略,善于謀略和用兵。桓溫北伐時,曾力邀王猛出山而不得,直到苻堅即位,王猛才出山輔佐,成為前秦國相。

苻堅在前秦十八年,首先加強中央集權,抑制氐族和羌族貴族的勢力,然後對前秦進行大規模改革。首先輕徭薄賦,勸課農桑,吸引天下百姓來投,開放山澤,興修水利,改進耕作,以緻田疇開辟,倉庫充實。十年間,關中大治,關隴清晏,百姓豐樂,前秦小康,百姓生活安樂。

王猛同時重視儒學,大興周禮,開創了宣昭之治。其執掌前秦十數年,令前秦從一個邊陲小國一躍成為天下第一大國。随後,王猛帶領前秦大軍東出滅前燕,然後北上破代,随後又大破前涼,橫掃河西走廊。

王猛輔佐苻堅掃平群雄,統一北方,同時百姓得以安居,儒學在北方興盛,被稱作“功蓋諸葛第一人”。

華夏數千年曆史上的治世良臣

房玄齡

5、房玄齡

房玄齡,貞觀朝名相,唐太宗手下謀臣,乃是貞觀之治的締造者,自古以來為良相的典範。房玄齡運籌帷幄,早年間為李世民手下的文書,掌管秦王府文書機要。在李世民奪取天下和玄武門之變中立下汗馬之功。

貞觀年間,與尚書右仆射杜如晦共掌朝政。房玄齡主張治國以吏治為先,對百姓則當輕徭薄賦,奉行無為而治的政策。裁去冗官濫職,大力簡政,提高官吏辦事效率,節省國家财政開支,減輕人民負擔。

同時重視人才,選用英才為官,為貞觀之治和天下恢複,有定鼎之功。

華夏數千年曆史上的治世良臣

三楊内閣

6、三楊内閣

三楊内閣,也就是由楊士奇、楊榮、楊溥組成的明代第一内閣。楊士奇有學行,楊榮有才識,楊溥有雅操,三人配合得體,陣容強大而高效,配合默契而娴熟,締造了明代最為著名的盛世。

明代,經曆了朱元璋時期的恢複生産,國家實作了富強,為大明崛起奠定了内部基礎。在朱棣時期,對外擴張,肅清海内,為之後的發展奠定了外部基礎。而到了昭宣之治時期,大明帝國終于迎來了太平盛世的大好局面。

而締造宣昭之治的主幹力量,除了朱高熾和朱瞻基兩位皇帝之外,最重要的就是三楊内閣。三楊時期,大明改變了對外的國策,不再發起對外戰争,轉而加強對内治理。開始與民休養,加強吏治管理,邊防安定、吏治清明、經濟蓬勃,大明王朝到此達到了盛世。

華夏數千年曆史上的治世良臣

張廷玉

7、張廷玉

張廷玉,滿清配享太廟的唯一一位漢臣,同時也是順治朝第一重臣,張廷玉重視吏治,雍正時期朝廷改革大都由張廷玉主導,設立軍機處,施行攤丁入畝,不僅典掌軍機,又兼理吏部、戶部要職。

乾隆初期,乾隆《吏部則例》等典章制度,對清朝政治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礎。張廷玉的貢獻主要是将清朝制度建設齊全,包括吏治,奏章制度,還有軍機制度。同時重視民生,安定天下流民,寬限百姓賦稅,為雍正朝時期的繁榮奠定了重要基礎。

華夏數千年曆史上的治世良臣

劉晏

8、劉晏

劉晏,唐朝安史之亂後,定策第一人,被稱為中唐第一位名相。唐朝在經曆安史之亂後,百業凋敝,經濟蕭條,财政困難。而自唐代宗開始,唐朝立志于恢複盛唐榮光,但是複興需要錢,而劉晏自此而身擔重責。

劉晏長期擔任宰相,主持朝廷财政要職,管理财政達幾十年,效率高,成績大,被譽為"廣軍國之用,未嘗有搜求苛斂于民"的著名理财家。劉晏實行經濟改革,改革漕運、糧價和鹽政,推行常平法,建立經濟情報網。

調劑有無,平抑物價,扶持生産,積極救災,朝廷起到了宏觀調控的作用。"以養民為先"的政治賦稅政策,乃是後世稅制的中心思想,對華夏曆史産生了深遠的影響,大唐經濟得以穩步提升,國力漸漸恢複。

華夏數千年曆史上的治世良臣

章悙與東坡

9、章惇

章悙,北宋神宗時期著名宰相,北宋曆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人物。開拓西南,穩固湖南湖北,同時經略江南,對江南的穩固和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軍事上,征服西夏,與吐蕃議和,招降吐蕃諸部。同時,治理黃河,疏通運河水系,穩定經濟發展,恢複熙甯舊法,改革法制和官制。

實行屯田,鼓勵外地民遷入蠻地經營田土,經濟得以恢複,鞏固邊防,注意改進兵器的生産。在章悙治國時期,北宋内部穩固,經濟發展,對外則開疆拓土,威加四方,文治武功都堪稱一流,足以稱為北宋第一。

華夏數千年曆史上的治世良臣

宋璟

10、宋璟

宋璟,王佐之才,與姚崇乃是同一時期的重臣,皆是開創開元盛世的厥功之臣,堪稱治世良臣。宋璟主政,力革前弊,奉公守法,不徇私情,勵精圖治,愛民恤物,同時百姓富足,天下繁榮,為開元盛世的建立奠定了基石之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