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曆史上三次從大分裂到大一統,都經曆過這樣一段曲折

三次大分裂

縱觀五千年中國曆史,有三次大分裂時期。他們分别是春秋戰國時期,五胡十六國、南北朝時期和五代十國時期。春秋戰國從公元前771年周平王東遷開始,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全國,經曆550年。五胡十六國、南北朝時期,從公元304年劉淵建立漢趙政權到公元589年隋朝大一統,曆時286年。五代十國時期,從公元907年唐朝滅亡,到公元979年宋朝統一全國,曆時72年。五代十國雖曆時相對較短,但是中原地區朝代更疊頻繁,南方十國割據,也是一次大分裂。

中國曆史上三次從大分裂到大一統,都經曆過這樣一段曲折

打殘六國

秦始皇從公元前230年進攻南韓開始,到公元前221年攻滅齊國,曆時十年,消滅了六國。但是殊不知在秦始皇一統之前的30年,在位56年的秦昭襄王已經通過長平之戰、伊阙之戰、鄢郢之戰、華陽之戰将六國打殘。範睢遠交近攻的戰略頻頻奏效的同時,戰神白起一次次率領秦國的虎狼之師,對六國亮起屠刀。

中國曆史上三次從大分裂到大一統,都經曆過這樣一段曲折

三分天下得其二

時間推進到公元560年,17歲的北周武帝宇文邕即位了。這位聰敏好學的皇帝還有極深的城府。此時把持北周政權的是掌握兵權的權臣宇文護。面對這位專橫跋扈的叔叔,曆時12年的隐忍,29歲的宇文邕用玉珽結束了宇文護的生命。大權獨攬的宇文邕通過滅佛、打擊世族發展了北周的經濟;實行府兵制加強了軍事力量。在位期間攻滅北齊,統一北方,并占據長江上遊,對南方的陳朝也形成有利的進攻态勢,可謂三分天下得其二。

中國曆史上三次從大分裂到大一統,都經曆過這樣一段曲折

“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緻太平”

陳橋兵變、黃袍加身,是宋太祖趙匡胤走向皇位的一番經典操作,是其高超政治手腕的展現。而曾經,他也是一員戰将,彼此,他的老闆就是周世宗柴榮。底層出身的柴榮,深知民間疾苦。即位後,以統一大業為己任,并立下“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緻太平”的宏願。在位期間,北周政治清明,經濟富庶,兵精糧足。對外戰争中,他敗西蜀,破南唐,占據大片土地,北周版圖迅速擴張。更難能可貴的是,北周還擊敗遼國,解除了南下的後顧之憂。應當說,此時的北周政治、經濟、軍事都極為強盛,已經具備統一全國的實力。

中國曆史上三次從大分裂到大一統,都經曆過這樣一段曲折

曆史的不同

不同于秦末劉邦斬白蛇起義,五年重建大一統的漢朝;不同于隋末,李淵晉陽起兵,十餘年蕩平全國;不同于元末朱元璋紅巾起義,十餘年間建立統一的大明。大分裂走向大一統,都會經曆數代人甚至數個王朝的不斷奮鬥,期間必有一代雄主崛起。秦昭襄王、北周武帝、後周世宗,都是中國曆史上的大有為之主,他們的才幹不亞于甚至強于後世統一天下的帝王,但是天命不歸,天不假年。王朝在他們的手中奠定了大一統的基礎,但是曆史卻沒有給他們統一天下的機會。

曆史之神是慷慨的,它提供給你展現自我的舞台;但是它又是吝啬的,它深知從大分裂到大一統不能由一代人來完成。是以秦昭襄王、北周武帝、後周世宗,任你雄才偉略,你們一生的使命,隻是奠定統一的基礎。所謂“非常之事需待非常之人”,完成統一的光輝使命,曆史之神早已安排了他人。

中國曆史上三次從大分裂到大一統,都經曆過這樣一段曲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