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今天的汽車已失去靈魂

這是一個退化的時代。

表面看熱鬧炫彩,背後卻是一片荒蕪,甚至扭曲。就如小紅書、抖音裡的萬物皆可“媛”。

想聽歌吧,2021年度十大熱歌?似乎都是千篇一律的抖音式的聒噪BGM,如果你還想仔細“欣賞”歌詞更是一件尴尬的事,很難不讓人懷疑是機器人編出來的。

今天的汽車已失去靈魂

想看看綜藝節目吧,氣氛似乎全靠表情包特效堆砌,似乎現在的明星連搞笑都不會了。似乎沒有“寶寶心裡苦”、“賣萌”之類的“批注”,說話不帶流行梗,他們跟機器人也差不多了。

今天的汽車已失去靈魂

诙諧幽默、生動風趣,似乎越來越成為當下的奢侈品,取而代之的,是段子的流行,和照着段子念的短視訊。

想去旅遊散心吧,到處都是“打卡”的小哥哥小姐姐,一切關于旅行的設定、表達似乎都是為了“出片”。媒體和社交平台上幾乎所有“旅行”内容,都是小哥哥小姐姐的個人秀,至于身處的廣闊風景,厚重的人文,都不重要了。而大多數普通中年人,似乎都沒有去旅行的資格了。

今天的汽車已失去靈魂

每個人車上都貼着“此生必駕318”,進藏的确越來越容易,但西藏“老鳥們”卻說,318早已失去靈魂。

同樣退化并失去靈魂的,還有汽車。

綜合來看,近20年科技如此飛速發展的情況下,現在的汽車的提升主要在于更加安全(更剛性車身材料、更先進的安全結構、更多主動科技保護)、更加省油(燃油機壓榨到了極緻、更先進變速箱配合、混動技術、氣缸關閉技術等等)、更加智能(科技配置、車機系統),但在駕乘質感、操控樂趣、進階感等方面并沒有太多本質提升,甚至還有退步,而在美感、腔調、韻味等感性層面的退化就更加明顯了。

今天的汽車已失去靈魂

往往進階的東西,基本的工具屬性之外,那些打動人的氣質,或者說更有藝術性的東西,或許是經典隽永的外觀内飾,或許是發動機運轉的細膩從容,迷人的聲浪,或許是操控時人和機械呼應,哪怕一台廉價小車也會讓人沉醉其間……

今天的汽車已失去靈魂

本來,操控樂趣,享受自由惬意的馳騁,這才是汽車的最大魅力,也是汽車的本質。正如大家向往的俠客牛仔,躍馬揚鞭縱橫馳騁,也許是刻在人類基因裡的東西。從這個邏輯基礎來看,現在的汽車無疑越來越脫離本質,即使再多“黑科技”的堆砌,也是失去溫度與情感的“移動電腦”。

是以一巨大的悖論産生了,車企如今一方面鐘情于鼓吹“自動駕駛”(盡管根本沒有完全實作,誇大宣傳還帶來很多安全隐患),一方面又不忘标榜動力、運動,但是,既然都(至少)半自動駕駛,或者說智能輔助駕駛加持了,汽車還需要那麼好的動力和操控樂趣嗎?

今天的汽車已失去靈魂

另一個悖論:總愛說OTA遠端設計,看上去你買到一台永遠追求進步,可以不斷疊代、優化更新的智能汽車,但是否說明一開始就不夠好?更嚴重的問題是,當汽車變得越來越像手機的時候,大家也如商家所願,兩三年就換車試圖追上科技革新的腳步,那麼傳統汽車身上那些技術成熟穩定、可靠耐用等等評判标準,似乎也都不重要了。

今天的汽車已失去靈魂

另一個奇怪的現象,造車新勢力,或是傳統車企“換個馬甲”成立的電動車新品牌,往往可以直接晉升中高端,并順理成章把“豪華”挂在嘴邊。

不知道是他們對豪華的了解太過膚淺或是有意曲解,還是我們曾經了解的來自底蘊沉澱的豪華早已過時?反正我還是不明白,一個組裝電腦一般“拼”出來的車,哪怕再多開挂一般的黑科技加身,頂多也就是時尚前衛、新潮時髦,怎能同豪華劃上等号呢?

今天的汽車已失去靈魂

當蔚來李斌用誇張嘲諷的表情,大言不慚地說出“想不明白,都這個年代了還有人買油車”的時候,我聽到了周圍附和的笑聲。可問題的關鍵已經不全是傳統燃油車和電動車的差別,而是在汽車“價值觀”的坍塌。

對,坍塌。當白發宮女“閑話說玄宗”,試圖找到一些有靈魂的好車的時候,會發現哪怕油車世界也越來越單調乏味了。平台化子產品化的設計生産,誇張甚至猙獰的前臉,為了複雜而複雜的線條,各個都在标榜時尚、犀利、運動,咋一看時髦,但又跟網紅臉一樣千篇一律且俗氣。更别說耐看隽永。

内飾更是讓人抓狂,螢幕越大似乎成了時代正義,看似滿滿的科技光環,不僅毫無美感可言,各種指紋搜集、反光更是讓人抓狂。更别說各種基本操作還要到子菜單裡去查找的反人類設計,明明動動手指就可以的事情,還要說“你好,XX”……

今天的汽車已失去靈魂

同時密密麻麻的螢幕,直教人目眩頭暈,反而讓人懷念曾經那些看上去樸素簡約,卻界面設計合理、資訊重點突出、讀取清晰友善的傳統機械式儀表。

我們可以形容科技先進,但科技從來就不直接等于美妙的體驗;在人類曆史上,往往科技越進步,人性卻被壓制。在這些科技感滿滿的車内,我感到科技之于人類的巨大的壓迫感。

如果說液晶觸控等于“進階”,為什麼名貴的手表還是機械表呢?

不光是“豪華”、“進階”感的退化,連操控樂趣的衡量名額,也退化成了僅僅是加速快。照這個邏輯,唱歌是不是隻要聲音吼得最大就最動聽?

其實也正常,在這個快餐化、功利化的時代,連成功和幸福都可以被簡單的标簽定義,車子、票子、房子、位子……

是以,如果你還試圖跟人描繪心中的好車,那些實誠的用料、匠心的做工、人性化的設計,甚至是緬懷大排量發動機綿密動力,渾厚的聲浪、那醇酒佳釀一般的韻味,或是哪怕一台平民手動小車的純粹機械溝通、人車共鳴,恐怕十有八九會被看作老古董,甚至外星人。

今天的汽車已失去靈魂
今天的汽車已失去靈魂

盡管你可以安慰自己“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但别人看你的樣子估計就像孔乙己在教小孩茴香豆的四種寫法。

注:圖檔源自網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