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台州1歲寶寶“便雪”!醫生一查竟是這個原因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陳棟 通訊員 葉倦

正常情況下,人的排洩物顔色是黃色的。如果有疾病,便便顔色可能會出現變化,比如黑便,或者出現帶紅的便便,這可能是因為有消化道出血的症狀。但大家聽說過白色的便便嗎?

近日,椒江一對年輕夫婦帶着1歲的小寶寶小多米來到台州市中心醫院兒外科救助,而小多米拉的便便是白色的……

1個月前,爸爸在給小多米把便便的時候意外發現小多米的大便是白色的,有點像一層薄薄的雪。當時兩夫妻都十分驚奇。“從來沒見過這種情況,連聽都沒聽說過!”兩夫妻問遍了親朋好友,但誰都不知道這是怎麼回事。

盡管小多米能吃能睡,也沒看出明顯異常,但每次排洩出的白色糞便還是讓夫妻倆坐立難安。于是夫妻就帶着小多米到台州市中心醫院求助。

接診小多米的是院兒外科醫生李世慧。細心的他檢查發現,小多米除了大便顔色是白色外,還有個異常情況:小多米全身皮膚發黃,甚至連眼白也是黃黃的,活脫脫一個“小黃人”。

詳細詢問小多米爸媽平日小多米的情況後,他高度懷疑小多米可能膽道有問題,而白色便便也可能與之有關。“膽道有問題,常常會造成皮膚發黃,大便顔色偏淡。”他說。

李世慧當即安排小多米進行B超等相關檢查。檢查結果證明了他的懷疑,小多米的膽總管裡有一個巨大的囊腫,體積3厘米*2厘米,個頭跟一個金桔差不多。

一般情況下,1歲寶寶的膽總管直徑隻有3毫米。這個巨大的囊腫把小多米的膽總管完全撐開了。“這是先天性膽總管囊腫,罪魁禍首就是它!”李世慧跟小多米爸媽說。

由于巨大囊腫的存在,小多米的膽汁無法進入腸道,大便中少了膽汁,就少了膽紅素或糞膽原,進而造成多米大便發白。

經過家屬同意,醫生做好術前準備,小多米被送進手術室。林永志帶領團隊對小多米進行了腹腔鏡下先天性膽總管囊腫切除手術。

手術很順利。由于是微創手術,小多米恢複情況良好。術後第3天,小多米皮膚顔色恢複了正常,大便顔色也恢複正常。恢複期間,小多米不僅沒有哭鬧,還常常對着醫護人員笑。每次查房結束,寶寶還會高興的擺擺手,完全看不出剛經曆了一場大手術。

台州1歲寶寶“便雪”!醫生一查竟是這個原因

醫院兒外科林永志主任介紹,先天性膽總管囊腫又稱膽總管擴張症,是兒童比較少見的先天性異常,發病率約千分之一。先天性膽總管囊腫患兒部分會出現腹痛、皮膚及鞏膜的黃疸及腹部腫塊等症狀,部分會出現大便顔色變淡,病情嚴重的孩子大便可能就會變成和小多米這樣的白色。但大多數情況下,患兒隻是表現出其中一個或兩個症狀,像小多米就隻出現皮膚及鞏膜的黃疸和大便偏淡這兩種情況,有些人甚至到成年之後才發現自己患病。

林永志表示,目前治療先天性膽總管囊腫唯一的方法就是外科手術切除。他提醒,一旦發現要盡快手術,如果不及時切除囊腫,孩子可能會出現腹痛、黃疸等症狀,并且症狀會反複出現,造成不必要的痛苦。而且随着年齡的增長,囊腫甚至可能會出現癌變。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制、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将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