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花這麼紅..."
今年,新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歌唱代表缺席。
他的名字叫拉齊尼·巴伊卡(Razini Bajka),41歲,如果不是兩個月前,疲憊不堪的那部電梯,這件不穿軍裝,騎着牦牛和解放軍邊防警衛一起爬上冰雪,守衛祖國邊境的全國人大代表,應該早就換上新衣服,準備進入兩國會議的現場。

然而,他清晰的笑容永遠停留在2021年1月4日。
一次絕望的救援,以及那疲憊的生命支援,成為他對世界的最後姿态。
"帕米爾鷹"
"來吧!"救寶寶!"1月4日,新疆喀什,自冬天以來,有一個特别寒冷的日子。一個孩子不小心掉進了冰洞,當時喀什大學校園的湖裡傳來了呼救聲。正在學校參加教育訓練的拉齊尼毫不猶豫地趕到并跳入水中。孩子得救了,但拉齊尼死了,他的生命永遠定格在41歲。
帶走生命。那些認識拉齊尼的人對他的獲救并不感到驚訝。在老百姓眼裡,拉齊尼是一個勇敢善良的塔吉克人,一個忠誠誠實的共産黨員。他來自曾孫71年的光榮家庭三代,被當地人民譽為邊防衛隊的"帕米爾鷹"。他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是全國愛國軍的典範,也是全國勞動的典範。
帕米爾高原,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有雪峰。1949年12月,紅色奇拉夫邊境公司成立,哨兵建在帕米爾高原的一個雪地巢穴中。
Red Chiraf,塔吉克語,意為"血迹斑斑的通道"。紅齊拉府邊防連官兵在武府長溝的路線上巡邏,官兵在溝裡巡邏,穿越海拔5000多米的八道,一個接一個地越過苦澀的冰川。
紅色基拉夫邊防連官兵攻克這條巡邏路,離不開當地經驗豐富的塔吉克向導。拉齊尼的祖父自願加入巡邏隊23年。1972年,我的祖父不能走路,把重擔交給了他的父親巴伊卡。攀冰雪,邊防巡邏,貝卡還走過了30多個春秋。2004年,白發蒼蒼的百卡将重擔交給了剛從軍隊退役的兒子拉齊尼。
"沒有祖國的柱子,我們的幸福在哪裡?"拉齊尼聽着祖父和父親的故事長大,他記得他們一生都堅持的信念。
"當一個不穿軍裝的'邊防警衛'時,他總是守衛着自己國家的邊界。這是拉齊尼一生中經常說過的一句話。
16年來,帕米爾高原邊界上的每一個山口、峽谷、河流、溝渠、每一根柱子、地标都留下了拉齊尼巡邏隊的邊緣。
在巡邏路上,邊防人員一個接一個地換了,拉齊尼總是走在他前面探索道路。像他的祖父和父親一樣,拉齊尼在幫助邊防警衛将危險化為平地方面擁有豐富的經驗。
經過多年的巡邏,拉齊尼一家路上有10頭牦牛,九頭牦牛因為摔倒受傷而失去了工作能力,但他從來不想要一分錢來補償。在祭祀之前,拉齊尼正在馴化家裡的四隻牦牛。他說,到牦牛長大後,家裡将有五隻牦牛能夠參加這次旅行。
"我們有責任成為我們國家的邊界。"是共産黨給了我們美好的生活,我自己也是黨員,守衛邊面是我應該做的,"拉齊尼曾經說過。當我做不到的時候,我把工作交給了我的兒子。我們将為子孫後代走在小路上。"
2015年2月11日,軍民新年茶話會在北京舉行。那天,拉齊尼先生向習主席介紹了三代愛國衛士的經曆。
2018年,拉齊尼當選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員。為了更好地履行職責,他走訪了當地的農牧區,聆聽牧民的聲音。
2020年,拉齊尼被公認為國家愛國軍的典範。在拉齊尼看來,他"代表每一位在邊境巡邏的護林員而獲得榮譽"。
為了提高教育水準,拉齊尼利用巡邏間隙向邊防警衛學習。2020年10月,他前往喀什大學接受教育訓練,專注于國家通用語。他是班上的一員,課堂上餓着肚子學習知識,課後做作業,讀書,讀新聞,不斷豐富自己。
在喀什大學接受教育訓練期間,拉齊尼請假回家。他的牦牛仍然被困在牧場上,因為11月山上下雪了。那些牦牛,不過是邊防警衛巡邏路上的得力助手。
這些年來,有很多榮譽,拉齊尼最初的心從未改變。無論是在雪山上巡邏,還是在首都北京做記者,他總是用自己的行動實踐共産黨員的第一性。
"南湖的紅光照亮了帕米爾高原......我祖父和父親的精神激勵我像鷹一樣飛翔 / 夜不停地在冰峰和雪嶺上巡邏,帶着鋼鐵般的意志 / 白天和黑夜。"
2020年12月11日,拉志尼釋出了他微信圈的最後一條推文。這是他為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而創作的詩作《南湖》。
這短短的詩句,是一位共産黨員的深刻忏悔,也是拉志尼短暫而輝煌的一生的反映。
專欄編輯:張武 文字編輯:程培 标題:新華社 照片編輯:蘇偉
來源:作者: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