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印度電影《廁所英雄》和《廁所》叙事

作者:中國社會科學網

繼《三傻寶萊塢》《摔跤吧,爸爸》等中國電影在印度引起電影熱潮之後,近期上映的《廁所英雄》為印度影迷在中國提供了新的熱門話題。

印度電影《廁所英雄》和《廁所》叙事

這部電影講述的故事對中國觀衆來說有點新奇,引發了家庭對是否建造廁所的争吵,并在村莊甚至整個印度引起了轟動。這正是所謂的印度特色,是印度傳統文化在現代文明背景下遇到的新問題。根據傳統的Mono Code,為了避免亵渎,人們不允許在家附近溺水,是以男女都友善地進入遠離村莊的野外。Jaya,一個新思想的新娘,決心打破這一傳統,并要求新郎建造廁所或離婚。從這個意義上說,廁所在這部電影中具有特殊的意義,它成為女性的讓步,一方面,它象征着女性獨特的私人領地,另一方面,它标志着女性的尊嚴和權利。最後,新郎凱沙夫勇敢地為自己的愛情挺身而出,全村展開了一場廁所防禦戰。雖然他建造的廁所被摧毀了,但男女主人公的愛情成功了。這就是為什麼這部電影被稱為《廁所:一個愛情故事》(Toilet: A Love Story)。

當然,人們并不滿足于隻看到一個"愛情故事",他們也想從這個故事中感受到某種"哲學"的滿足感。娛樂報道和豆瓣評論都給這部電影貼上了"為了女性權利"的标簽。這是無可非議的,影片确實展現了女性在印度文化中因傳統觀念而地位低下,這也是現代印度文學中反複出現的命題。但或許我們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待這種大衆娛樂作品,其實本質上,它們依然頑強地展現了男性氣質的力量,甚至在骨子裡也展現了男女的優越感。這可以從電影的中文名字"廁所英雄"中看出。誰是"廁所英雄"?顯然不是新娘傑伊,而是新郎凱沙夫,她用他的勇氣和力量"給"傑伊一個屬于她的廁所;就像另一部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一樣,它似乎提出了一個問題,即女性如何走出家庭,進入男性主導的空間,但關鍵是"爸爸"鼓勵甚至強迫女兒打破性别限制。是以,在《廁所英雄》中,廁所作為女性的許可場所,仍然是男性凝視和控制的象征。

事實上,不僅在印度,在其他國家,《廁所》電影也有同樣隐含的男性視角。如日本著名女導演植高世子(Seko Uedaka)的電影《廁所》(2010年)。影片講述了不懂英語的奶奶來到加拿大跟孫子孫女、孫女們一起生活的故事,孤獨的奶奶總是在廁所裡呆上很長一段時間,但每次出來也發出一聲悲傷的歎息,最後體貼的孫子給自己買了一個模特,給奶奶買了一個日本馬桶, 終于讓奶奶走出了封閉的情感牢籠。在這部電影中,廁所也是女人的私人領域,代表着她的情感信任,甚至是回歸自我的标志;

2007年,俄羅斯導演康斯坦丁·布洛姆齊特(Konstantin Blomzit)制作了一部名為《愛情故事》(The Love Story)的動畫短片(獲得2009年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提名),甚至對《廁所英雄》的導演是否受到這部動畫電影的啟發提出了質疑。短片的故事更是親近:一個"媽媽"是一個男廁所收費員,每天在她面前經過無數男人在廁所裡,但她和男人之間仍然有天然的性别屏障,而"男廁所"符号強化了這個屏障的含義;然而,突然,硬币罐裡出現了鮮花,一個害羞的男人用一束五顔六色的花朵來驅散"男廁所"符号的性别競争;在這部短片中,廁所依然成為屬于女性的情感象征,雖然多年沒有日複一日地改變,但最終給可能守護了半輩子的女人帶來了愛情幸福。動畫往往會有大量的省略、空白,成為一種調用結構,給觀衆更多的想象空間。好吧,我們可以想象,這個女人出現的時候已經是一個"媽媽"的形象,她就像一個小女孩做着被一個英俊的女孩牽着腰在冰上滑翔的夢想,可以看出她仍然保持着女孩的心态,但她的前半生被限制在廁所收費室的窗戶後面, 直到花束出現。是以,在情感生活中,她一直被被動,隻有想象,沒有行動。想象一下,如果沒有那束花,她的生活可能會像這樣繼續下去。雖然追求者是害羞的"叔叔",甚至因為他沒有勇氣讨好"母親"和"自我抛棄",但實質上他是一個"救世主";是以,在《愛情故事》這部溫馨的叙事中,男性依然是女性的主導。

然而,正如本傑明所了解的那樣,電影藝術作為當代流行文化的一種開創性形式,自然具有自由的基因,通過圖像的直接呈現,實作了對現實困境的想象解決方案。是以,在"廁所"電影中,廁所更多地作為兩性之間和解的中介象征而存在。從社會文化的角度來看,廁所具有個人、私人、家庭、親情等屬性,這也是為什麼這麼多電影為題材創作的重要原因。《廁所英雄》借助廁所,講述了一對現代夫婦與傳統刻闆印象作鬥争的故事,電影《廁所的直男》被描述為祖先兩代人情感交彙的田野,而《愛情故事》則是一個被描繪成兩個世界的"母親"和"叔叔"的公共廁所, 是以,在流行文化的背景下,廁所變成了一個溫暖的現代人實作夢想的世界。正如日本歌手志村花店所唱的:"廁所裡住着非常漂亮的女神,是以如果你每天打掃它們,你就能像女神一樣美麗。"

原标題:廁所英雄與廁所叙事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 中國社會科學學報

作者: 王志濤

聲明:本文來自"東方IC"

歡迎通路中國社會科學網微信公衆号cssn_cn擷取更多學術資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