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封控區的白衣執甲:“最美逆行者”和那些感動他們的瞬間

作者:津雲

“不好意思,突然來了新的核酸檢測任務,我們馬上又要出發了。”撥通武斌電話時,話筒裡不時傳出雜亂的腳步聲。一切準備停當後,他們将立即趕赴津南區鹹水沽鎮某處社群,開展新的入戶檢測任務。

封控區的白衣執甲:“最美逆行者”和那些感動他們的瞬間

  武斌是天津市眼科醫院視功能檢查科負責人、支援津南大篩醫療隊隊長,上面這一場景,已是他近一周來為數不多的空餘時刻。1月12日,市眼科醫院組織起52人的篩查醫療隊,奔赴天津本輪疫情中發現病例最早、風險較大的鹹水沽鎮,展開核酸檢測工作。

  “這是一場持久戰,但我們有信心打赢這場硬仗,為奪取疫情阻擊戰的最終勝利,做出貢獻。”武斌說道。

  一場遭遇戰:

  沒怎麼合眼的30多小時

  時間回到1月12日。這天,天津市眼科醫院黨委釋出緊急動員令,号召全院黨員幹部和醫務人員馳援津南。随後僅一個多小時,一支由52名醫護人員組成的篩查醫療隊就組建起來奔赴津南。當時他們還不完全知道,在天津市最早出現奧密克戎變異毒株本土疫情的區域,等待自己的将會是一場怎樣的遭遇戰。

  “9點全院發起動員,10點多隊伍就已組織好,乘車往津南駛去。大家隻攜帶了檢測物資和少量的個人物品,面對的則是尚不清晰的疫情态勢。當天,天津開啟第二輪全員核酸檢測,各區、各街道又一次忙碌起來。而在津南的封控區内,核酸檢測情況則更為複雜,潛在風險也更大。”武斌說道。

  按照防疫相關規定,封控區内實行區域封閉、足不出戶、服務上門的管控措施,封控區内居民定期進行核酸檢測,健康碼賦紅碼。武斌和同僚們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為封控區居家隔離的市民進行入戶核酸檢測。

封控區的白衣執甲:“最美逆行者”和那些感動他們的瞬間

  武斌介紹道,在封控區内,有些家庭門口有一種智能防控門磁裝置,裡面的居民需要執行嚴格的居家隔離,一步也不能邁出家門。對篩查醫療隊來說,看到這種裝置,就意味着裡面有人需要接受入戶核酸檢測。

  12日下午5點,抵達津南區鹹水沽鎮稍作休整的市眼科醫院篩查醫療隊接到了第一個入戶檢測任務。全隊52人立即全部撲到一線,穿上防護服,拿上名單和檢測材料,走進居民樓一戶戶篩查,一直忙到次日淩晨,有些隊員甚至天色将明時才完成任務傳回駐地。如今回想起來,武斌直言那是最艱苦的一天。

  “13日淩晨3點、4點、6點,幾撥隊員陸續傳回,高度緊張和疲憊之下,大家也沒什麼胃口吃飯,紛紛和衣而睡。但他們最多也就小睡了兩三個小時。清晨7點,我們就接到了新的任務,這一忙,就又忙到了天黑。”武斌回憶道,他本人就在團隊集結前往津南後的30多個小時裡,幾乎沒有合過眼。

  長時間連續工作,給檢測人員帶來了身體上的疲憊。而身處風險較高的封控區内,心理上的緊張情緒也是難免的。事實上,13日中午鹹水沽鎮一例檢出核酸陽性的感染者,正是由市眼科醫院篩查醫療隊隊員采集的核酸樣本。一時間,考驗擺到了團隊面前。

封控區的白衣執甲:“最美逆行者”和那些感動他們的瞬間

  “雖然早有心理準備,也做了完備的防護,但篩查中親手檢出了陽性患者,一線隊員擔心自己被感染,這是很正常的情緒,這也印證了在封控區内做檢測工作的風險性。接到這個消息後,這組隊員是否還能繼續行動、我們全隊是否還能繼續行動,成了亟待解決的問題。”武斌介紹道,“經過感控部門的研判和檢測,防護到位不存在隐患,我們随後嚴格按照要求,繼續展開工作。”

  寒夜+疲憊:

  困難之下他們是“最美逆行者”

  艱苦的遭遇戰後,随着本輪疫情的發展和篩查工作的深入,市眼科醫院篩查醫療隊逐漸找到更合适的工作節奏,做好了打持久戰的準備。

  “疫情就是指令,支援津南的隊伍集結時,時間非常緊迫,接令後以最快速度趕往‘戰場’,任務一來,便匆匆投入了戰鬥。”武斌感慨道。

  讓隊員們安心的是,此後幾天,市眼科醫院先後為支援津南的篩查醫療隊運送了三批物資,包含了友善面、飲用水等速食食品、防寒服、防護用品、洗漱用品等,甚至連應對極端情況的成人紙尿褲也在其中,盡可能地做到有備無患。

  工作排程上,篩查醫療隊在度過工作首日的全員連軸轉後,開始分為兩組輪班,保證隊員不過度勞累。高強度的檢測任務後,他們能休整一天,再重新投入工作。

封控區的白衣執甲:“最美逆行者”和那些感動他們的瞬間

  然而,即便物資無虞,排程得當,連日在封控區作戰仍然是一項充滿艱苦的工作。天津市各區馳援津南的多支檢測隊伍需要不停地穿梭在封控區、管控區之間,任務下達後,檢測人員就要第一時間趕過去,和當地志願者協同合作,了解情況,開展檢測。

  幾天來,在主要活動範圍為鹹水沽鎮的市眼科醫院篩查醫療隊隊員們眼中,空無一人的街道、封閉待檢的小區,已是司空見慣的場景。每個隊員一天要入戶檢測上百人,1月15日,團隊當值的30名隊員共檢測了6000餘人。

封控區的白衣執甲:“最美逆行者”和那些感動他們的瞬間

  在檢測過程中,隊員們要克服的,是寒冷、黑夜和疲憊帶來的困難。武斌回憶說,大風有時會吹飛隊員的面罩,夜晚篩查時,時常隻能靠頭燈、手電甚至熱心居民的汽車大燈來照亮身份證上的資訊。更不用說檢測任務繁忙時,即便三餐供應充足,也往往無法準時準點用餐。某次篩查任務終于完成後,有疲憊的隊員直接坐在馬路邊上,打起了瞌睡。

  在封控區檢測的每個細節,都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武斌說,單是穿脫防護服,就是一件頗不容易的事情,“穿、脫防護服均很費時費力,步驟也十分繁瑣,更要嚴格遵循各項防疫規定。例如穿脫時要去指定地點,要在多個環節做好消殺,還要在穿上防護服後檢查密封性,有縫隙的地方要用膠帶粘上。往往兩個隊員互相幫忙穿脫防護服,也需要忙個三十分鐘左右。”

  武斌表示,隊員們遇到的種種情況,是疫情來襲後天津所有核酸檢測人員的一個縮影,“一輪輪篩查裡,每個站在檢測一線的醫護人員都是為了守護市民的健康安全而‘逆行’,都很不容易。幾天下來,我們的隊員們都發揮了不畏辛苦的精神,大家都是好樣的。”

  封控區裡的那些感人瞬間:

  “阿姨,您們一定要保護好自己”

  雖然封控區、管控區内的核酸檢測十分辛苦,但近一星期的時間裡,市眼科醫院篩查醫療隊隊員也遇到不少溫暖的瞬間,讓大家感到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

  鹹水沽鎮東旺家園在天津本輪疫情中被劃定為封控區,在一次入戶檢測時,隊員收到了一個孩子寫的感謝信,這封信裡寫道:“希望疫情快點結束,這樣阿姨們就能早點回去陪家人了。阿姨您們一定要保護好自己,我長大也要做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津南加油,鹹水沽加油!”

封控區的白衣執甲:“最美逆行者”和那些感動他們的瞬間

  在管控區,居民要有序下樓到指定地點進行核酸檢測。隊員們在一個小區樓下擺好檢測點位,一對姐弟下來做核酸檢測時,給在場醫護人員表演《聽我說謝謝你》的手語舞。孩子們的暖心話語和表達感謝的舉動,讓大家特别感動。

  武斌表示,入戶篩查與空曠戶外的篩查有所不同,挨家挨戶核對資訊,社群間頻繁來回,都要消耗時間。檢測一棟居民樓平均要用一小時左右,有時一戶裡住的人很多,光是核對身份資訊就要花去不少工夫。

  入戶檢測居家隔離人員的特殊性,對檢測工作提出了更多要求。例如,隊員們要盡可能避免給居民帶來幹擾和污染,注意消殺,盡量不進入室内,“我們在敲門前和樣本采集後都要進行消殺,采集核酸樣本的過程多在門口進行,這些舉措是把污染隐患降到最低,同時也讓居家隔離的老百姓們安心。”

  細緻的工作,換來的是居民的感激。幾天下來,有些小區已經去過不止一次,不少居民的面孔看着有些面熟,居民們對隊員們身上用筆寫就的“市眼院”三個字也有了更多親近感。檢測過程中,很多隊員收到了待檢居民送上的飲用水、自發熱暖貼等用品,也不時聽到來自居民的一聲聲感謝。

封控區的白衣執甲:“最美逆行者”和那些感動他們的瞬間

  另一方面,是隊伍自身的逐漸成長。武斌告訴記者,出征津南前,隊伍裡有的醫護人員曾參加過篩查工作,而有的人則是第一次接觸大篩,雖然接受過相關教育訓練,但仍是在實踐中邊做邊學。如今,隊員們的操作已非常熟練,能夠越來越高效地完成一次次任務。

  市眼科醫院宣傳科從業人員告訴記者,為支援天津本輪疫情中津南區乃至全市的篩查工作,該院已經有超過40%的護士調往篩查一線。同時,醫院的門急診工作仍然維持正常運轉,繼續為患者提供服務。

  截至目前,市眼科醫院支援津南大篩醫療隊仍然奮戰在一線,幫助津南人民進行着一輪又一輪篩查。隊員們表示,面對社會面“清零”的任務,他們已做好準備,有信心完成任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