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科恩兄弟,高舉獨立生産的旗幟

科恩兄弟,高舉獨立生産的旗幟

喬爾·科恩和伊桑·科恩兄弟都是美國知名的電影導演、編劇、制片人,兩人經常一起完成這部作品,是以他們被稱為"科恩兄弟"的"雙頭導演"。從犯罪懸疑到荒誕喜劇再到文學傳記,科恩兄弟的電影風格多樣,風格鮮明,充滿強烈的人文情感和對死亡哲學的讨論。多年來,科恩兄弟一直堅持獨立制作,保證了導演思想的實作和電影的獨特性,深受影迷喜愛,是美國獨立電影當之無愧的旗手。

喬爾和伊森出生于美國明尼蘇達州的一個猶太知識分子家庭,父親是經濟和藝術史教授。兄弟倆從小就對電影有着濃厚的興趣,尤其是犯罪和偵探電影。他們還攢錢買了一台超級8mm相機并"制作"了這部電影。高中畢業後,兄弟倆在巴德學院學習西蒙·洛克,然後喬爾去紐約大學學習電影,伊森去普林斯頓大學學習哲學。在業餘時間,兩人為獨立制片人寫劇本。

科恩兄弟,高舉獨立生産的旗幟

兄弟倆已經合作了近40年

1984年,科恩兄弟花了80萬美元和兩個月的時間拍攝了他們的處女作《血迷宮》。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老闆的故事,當他得知他的妻子和下屬有外遇時,他變得生氣,雇傭了一個殺手試圖殺死他們,但由于殺手的陰謀,它引發了一場迷霧彌漫的連環謀殺案。《血迷宮》在電影行業上映後,開啟了黑色喜劇獨立電影的潮流。1985年,這部電影獲得了第一屆聖丹斯電影節(世界首屈一指的獨立電影節)劇情片獎。

科恩兄弟,高舉獨立生産的旗幟

血迷宮

《血迷宮》也是麥克多蒙德的處女作,她和喬爾也與這部電影并列。這對夫婦于1984年結婚,已經在一起近40年,合作了近10部電影,每部電影都是經典之作。

科恩兄弟,高舉獨立生産的旗幟

喬爾和麥克多蒙德已經在一起近40年了

科恩兄弟,高舉獨立生産的旗幟

1995年,喬爾·科恩(Joel Cohen)和他的妻子收養了一個名叫佩德羅·麥克多蒙德·科恩(Pedro McDormand Cohen)的巴拉圭男孩。

1991年上映的《巴頓·芬克》是科恩兄弟真正享譽國際的電影,在那一年的戛納電影節上獲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和最佳男主角。這部電影講述了嶄露頭角的編劇巴頓·芬克(約翰·泰托洛飾)在好萊塢自我鬥争的故事。但情節有些晦澀難懂,被描述為科恩兄弟作品中最難了解的情節之一。隻有細膩的品味,我們才能感受到影片中的隐喻。這部電影可以了解為"一個人與靈魂搏鬥",或者從種族、宗教、政治、戰争等方面的故事,比如聖經故事,有對納粹的批評,對好萊塢流行文化的批評,對黃金崇拜的批評,還有對猶太人的正義,等等,這些都是科恩兄弟自己真實的想法。

科恩兄弟,高舉獨立生産的旗幟
科恩兄弟,高舉獨立生産的旗幟

攝影:Barton Fink

科恩兄弟,高舉獨立生産的旗幟

《巴頓·芬克》在1991年戛納電影節上獲得了三個最高價的獎項。左起,John Tetolo 飾演 Barton Fink。

科恩兄弟電影中的主角都是普通人,甚至是邊緣人,但科恩兄弟從他們身上抽出了極其鮮明的個性特征,通過小人物的真實情感和簡單的語言,借助喜劇或黑色表情,在幽默和諷刺中,在輕笑和冷靜的思考中完成了形象的塑造, 但也增加了電影的觀看率。

電影《冰血風暴》講述了一位汽車銷售經理在财務困難中卻得不到富有的嶽父的财政支援,于是雇來綁匪帶走了他的妻子,為了向嶽父索要贖金,卻導緻了各種血案。"這部電影充滿了激情,從劇本到導演的細微差别和不尋常的黑色幽默"(帝國雜志評論),"有一種非常奇怪的魅力,就像被選角一樣"(華盛頓郵報評論),角色是活着的,尤其是女警官的角色,麥克多蒙德的"傑出但不言而喻的喜劇"(洛杉矶時報評論),"這無疑将成為經典"(舊金山紀事報評論)。果然,電影《冰血風暴》獲得了第69屆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和最佳女主角獎。

科恩兄弟,高舉獨立生産的旗幟

《冰血風暴》

科恩兄弟,高舉獨立生産的旗幟

《冰血風暴》拍攝現場

科恩兄弟,高舉獨立生産的旗幟

麥克多蒙德和科恩兄弟登上舞台,赢得第69屆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和最佳女主角獎

2007年上映的《Old Nowhere》被廣泛認為是科恩兄弟自電影以來最完美的作品,改編自美國小說家和劇作家麥卡錫的同名小說。這是一部經典的西部片:亨特·莫斯(喬什·布洛林飾)在一次狩獵中誤入了戰後毒品交易,發現了一卡車海洛因和大量現金。為了貪婪片刻,莫斯拿走了錢,然後被冷血殺手安通(哈維爾·巴登飾)追趕。與此同時,資深警長湯姆(湯米·李·瓊斯飾)正在調查一系列殺人事件。當觀衆為獵人之神勇敢拍手,卻被殺手追趕無處安定下來,倒死的場面,當時觀衆以為兇手曾是超神對天,卻莫名其妙地被私家車撞成骨折;

科恩兄弟擅長情節排版、氛圍營造、黑色幽默、高智商懸疑,都展現在影片中,并對人性、時間、命運等話題進行深入探讨。《老無處可去》在2008年獲得第8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和最佳男配角獎。

科恩兄弟,高舉獨立生産的旗幟
科恩兄弟,高舉獨立生産的旗幟
科恩兄弟,高舉獨立生産的旗幟

《老無所不能》

科恩兄弟,高舉獨立生産的旗幟

《老無處可去》現場拍攝

科恩兄弟,高舉獨立生産的旗幟
科恩兄弟,高舉獨立生産的旗幟

《老無所依》在2008年獲得了第8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和最佳改編劇本獎,而哈維爾·巴德特則獲得了最佳男配角獎。

科恩兄弟一直對電影的配樂持謹慎态度,《冰風暴》和《老無處可去》等電影幾乎完全有配樂。但在2013年,兄弟倆制作了一部非常好的音樂劇《醉鄉歌謠》。與過去複雜的燒腦電影相比,這部是一部精緻的獨幕喜劇,卻讓人想起了1960年代一群美國民謠歌手的掙紮。當時的年輕人追求自我,不向世界低頭,以淺薄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态度。其中一位是電影的主角勒溫(奧斯卡·艾薩克飾),他也以他的一首歌開場。

Levein來到紐約做夢,他渴望成功,但他一直與成功同在,生活也一貧如洗。在影片的最後,科恩兄弟釋出了一個看起來和片名一模一樣的片段,仿佛在告訴觀衆,萊文在一圈後又回到了原點。

《醉鄉歌謠》的故事并非完全是捏造的,萊文的原型是美國著名民謠歌手戴夫·範·容克(Dave Van Juncker)和鮑勃·迪倫(Bob Dylan)的影子,他們唱着世界民謠音樂神社瓦斯燈咖啡館的小酒吧。在《醉鄉歌謠》中,科恩兄弟以舉重的方式描述了那一代人的困惑,他們的反戰、愛好和平、尋求自由、現實生活中的失敗,卻生活在精神制高點上。

科恩兄弟,高舉獨立生産的旗幟
科恩兄弟,高舉獨立生産的旗幟
科恩兄弟,高舉獨立生産的旗幟

"醉鄉歌謠"的照片

科恩兄弟,高舉獨立生産的旗幟

照片 醉酒的鄉村民謠

除了Lewin,影片還展示了其他一些不同風格的歌手,他們結合成為那個時代的聲音,而大部分歌曲都是由演員自己在拍攝現場演唱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