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報·大河财立方】(記者 陳薇 文圖)随着農曆壬寅虎年腳步臨近,支付寶集五福活動将于1月19日開啟。與往年有所不同的是,今年除了大家熟悉的掃福、寫福、集福活動外,河南博物院“青玉虎形佩”、洛陽博物館“北魏石虎”也将參與五福項目,博物館裡的虎文物在這個春節熱熱鬧鬧地“走出去”。

虎,在古代就有“百獸之王”之稱,據現有的考古資料可知,早在新石器時代,老虎就開始被人崇拜,在仰韶文化墓地内就發現了用蚌堆砌的虎造型。
此次登上五福彩蛋卡的文物“青玉虎形佩”,來自河南博物院。
“青玉虎形佩”1978年出土于河南淅川下寺,春秋時代的玉器,長14.6厘米,寬4.4厘米。青玉虎形佩玉質泛青灰色,虎低首拱背,曲肢卷尾。虎身一面通體滿飾虎紋,腹部、雙肢處刻有少許幾何紋,另一面光滑無紋飾。口與尾處各有一圓穿,可供穿系佩戴。
作為春秋時期最具特色的玉器之一,青玉虎形佩圖案分布均勻,形象生動精細,顯露出大陸古代玉器制作的高超藝術水準。同時作為組玉佩中的主要構件,它不僅是貴族标志身份和等級的表征,而且賦予了佩戴者“彼其之子,美如玉”的君子格調。
同樣将出現在五福彩蛋上的“北魏石虎”,是洛陽博物館的館藏文物。
1980年,“北魏石虎”出土于洛陽市邙山的紅山鄉上寨村,原是北魏孝莊帝靜陵前的神道石刻之一。石虎通高約106厘米,采用在一整塊青石上圓雕的手法塑造而成,虎呈蹲坐狀,雙目圓睜,不怒自威,三縷鬃須彎曲垂下,臂膀渾圓,孔武有力,工匠删繁就簡地将虎的神态拿捏得恰如其分。虎在中國古代文化中有驅邪兆吉之意,其形象常出現在陵墓石刻、墓室壁畫、畫像磚石之上。
繼河南博物院推出首款文創數字藏品“婦好鸮尊”後,今年“集五福”活動期間,“青玉虎形佩”“北魏石虎”數字藏品都将加入支付寶五福“福氣店”。使用者可通過福卡在支付寶五福“福氣店”中進行藏品兌換,永久珍藏留念。
虎年臨近,十二生肖中的“萌虎”IP也存在于大街小巷的商店裡。在品牌商家文化與創意的雙重加持下,人們兒時記憶中的虎頭帽、虎頭鞋、刺繡虎錢包等再次流行起來。
這次兩款來自河南的“虎文物”和支付寶五福合作,希望通過“科技+創意”的模式,讓更多的年輕網友有機會看清文物的細節,了解每件文物背後的故事和寓意,讓傳統文化及文物展現出别樣韻味。
責編:劉安琪 | 稽核:李震 | 總監:萬軍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