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博覽會、學術展接踵而來,塑造當代藝術的“廣州名片”

2021年藝術拍賣市場的複蘇之強勁出乎意料,尤其是現當代藝術闆塊,在穩步發展中更進一步提升,無論是上拍體量還是總成交額,都有亮眼表現。這也是現當代藝術闆塊連續第七年實作增長,再創曆史新高。

廣州當代藝術市場的新現象也正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從全國首個公共藝術博覽會去年12月啟幕到廣州當代藝術博覽會迎來第二屆的“綻放”,再到廣東美術館“上新”學術品牌展……

如何以博覽會為推動力,提振廣州的當代藝術生态?随着科技與藝術觀念的發展,當代藝術被賦予了哪些多重含義?當代藝術如何實作跨區域關聯,增添活力?這些新現象背後或許能給出答案。

“廣州當代”再出發,要讓當代藝術成為城市文化名片

近日,第二屆廣州當代藝術博覽會(廣州當代藝博會)在廣州保利世貿博覽館圓滿落幕,這是全國範圍内都少有的以“城市+當代藝術”冠名的博覽會,33家來自全球的一線畫廊齊聚廣州,帶來了高品質的現當代繪畫、雕塑、影像、裝置及多媒體藝術作品。

在去年首屆“廣州當代藝術博覽會”的經驗基礎上,主辦方有了新的想法,也做出了新的變化:對硬體設施進行了提升,換了空間更大更寬闊的展場,展覽單元主題别具心思地加入了嶺南元素,大部分參展作品考慮到了廣州的本土特性,挑選了與之氣質相符的作品。

博覽會、學術展接踵而來,塑造當代藝術的“廣州名片”

第二屆廣州當代藝博會現場

“看得懂和有趣的作品比較适合帶來廣州。尤其是參加博覽會之前,畫廊最好對居家客廳做一個場景假設,先把每幅畫往牆上挂一挂,好看的就帶過來,要是覺得别扭就别帶,這是最好的一種篩選方式。如果要帶的作品有一些張牙舞爪的、黑乎乎的,千萬不要帶,這在廣州很難有市場。”廣州當代藝博會藝術總監艾海表示。

展覽現場,參展的多家畫廊表示,對粵港澳大灣區藝術市場有信心。

有着50多年曆史的裡森畫廊是首次參加廣州當代藝博會,作為一家資深畫廊,其合作的藝術家資曆都非常成熟。此次首度參展,裡森畫廊首次帶來了藝術家安尼施·卡普爾的油畫作品,其相關負責人表示,這類作品在這次藝博會上有成交。

博覽會、學術展接踵而來,塑造當代藝術的“廣州名片”

成都的千高原藝術空間此次為首次參展,同時也借助博覽會的契機了解廣州藝術市場。相關負責人表示,廣東市場的藏家群體對當代藝術收藏興趣挺高,尤其是年輕一代的收藏群體。此次參加廣州當代藝博會是一個開始,不僅在現場與廣州的藏家互動、同行交流,未來畫廊也會進一步開拓和關注廣州的藝術市場,2022年就有在廣州舉辦畫廊合作藝術家個展的計劃。

在畫廊單元以外,“公共藝術”單元和“公共影像”單元呈現了20餘件國内外藝術家的優秀作品。

“南方藝術生态研究”“貨郎圖”“自己去看”和“着陸”構成了公共藝術的四大主題展覽單元。

“南方藝術生态研究”梳理、呈現了廣東當代藝術一線活躍者的代表作;“着陸”融合了各地藝術樣貌,生猛地“砸”在了這片南方土地;“貨郎圖”主題展立足廣州千年商都文化曆史;“自己去看”不僅有車建全、史金淞、陳秋林優秀的影像作品,更有隋建國、譚平、譚勳、李勇政的藝術紀錄片,足以讓觀衆體驗到一個像電影院式的公共影像單元。

“廣州觀衆其實是主觀性很強的一類群體,相對‘佛系’,又很務實。是以‘自己去看’真的很适合廣州群體,将所有的營銷政策全都溶解,把主動權交給觀衆,讓他們自發做出選擇。”艾海說道。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貨郎圖》是南宋畫家李嵩的作品,并且創作過多件,全圖描繪了一個賣貨郎挑着琳琅滿目的貨品,引衆多人圍觀的場景。之是以選擇“貨郎圖”這麼一場展覽,也是将廣州的商貿文化以一種實驗藝術的方式進行表達,将生活中的可見之物進行設計和再創作,形成一件“可售”的作品。

“有着千年商都文化的廣州,早在秦漢時期就開啟了東方的門戶,實作了與西方交易往來的曆史性的開始。當下的廣州依然具備這樣的開拓精神,藝術品市場也會在南方市場百花齊放,《貨郎圖》的形成也是将實驗藝術引入大衆生活視野的一次嘗試,更是用這種溫和的藝術‘貨品’将南方的生活重新打開。”艾海表示。

“從‘南方藝術生态研究’‘貨郎圖’,再到‘自己去看’‘着陸’,四個主題之間關系緊密,意在加深本地觀衆對當代藝術的了解,讓他們慢慢主動地去接收這方面的資訊。”艾海說道。

博覽會、學術展接踵而來,塑造當代藝術的“廣州名片”

那麼,當代藝術博覽會對于廣州的藝術生态有何影響?在艾海看來,廣州當代藝術博覽會絕對不是一個空間和個人的事情,而應該是廣州藝術生态建構當中的重要一環,是一個城市事件。南方的當代藝術在專業學術上大家都很重視和認可,但市場方面卻顯得有點失衡,這也造成了廣州很多人才流失。我們希望通過廣州當代藝術博覽會吸引優秀的畫廊機構加入南方,如果這些機構能夠在廣州落地,這會對廣州本土藝術家、廣州或整個南方藝術生态都有促進作用。

“希望用五年的時間為廣州打磨一個有水準、高品質的當代藝術博覽會,讓當代藝術在廣州生根發芽,成為廣州的一張文化名片。”廣州當代藝術博覽會創始人劉奕表示。

廣東美術館“上新” 見證當代藝術新潮流

正在廣東美術館展出的跨年大展——“GDMoA年度藝術家學術提名展(2021)”,則緻力于建構廣東當代藝術與全國其他區域的互動與對話。這是廣東美術館首次舉辦年度藝術家學術提名展,一共選出了23位不同領域的當代藝術家。

提名本次展覽參展藝術家的學術委員來自美術界的衆多“大咖”,其中包括廣東美術館館長王紹強、湖北美術館館長冀少峰、銀川當代美術館藝術總監呂澎、中國美術家協會策展委員會副主任皮道堅、北京畫院院長吳洪亮、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張子康等。

博覽會、學術展接踵而來,塑造當代藝術的“廣州名片”

展覽現場

記者在展覽現場看到,展覽展出多位活躍的中國當代藝術家包括曹斐、顧小平、郭工、姜吉安、李邦耀、李昌龍、李勇政、裴詠梅、丘挺、王音、徐鋼、徐文濤、楊茂源、尹秀珍、曾健勇、詹蕤等人的作品。參展作品中形式豐富,種類橫跨架上繪畫、雕塑等傳統形式到裝置、影像、概念等“後現代”形式。

他們具備成熟的技法,且掌握多元媒材,有的将創作觸角伸向社會現場,有的将創作觸角伸向内心世界,還有的将創作觸角伸向未來時空……

正如中國美術家協會策展委員會副主任皮道堅所說,“本次展覽的參展藝術家是由活躍在中國當代藝術一線的批評家、策展人和藝術管理工作者來提名,入選的藝術家和他們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呈現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趨勢,在他們的作品中,也讓我們看到網際網路、大資料、人工智能等所帶來的當代藝術的創新和發展空間的極大拓寬。”

出生于廣州的曹斐既是多媒體藝術家,同時也是電影制片人。擅長用黑色幽默和超現實的美感來表現經濟增長和城市發展對于人的改變。本次參展作品《亞洲一号》是一部虛構電影,講述了在智能裝置控制的亞洲一号倉庫内,僅有的兩名男女員工之間充滿未來感的愛情故事。曹斐為此深入網際網路購物産業的核心,在網際網路某電商的倉儲和物流基地拍攝完成了“亞洲一号”項目。

博覽會、學術展接踵而來,塑造當代藝術的“廣州名片”

由藝術家張小濤創作的多媒體裝置《算法景觀》,則強調當下的網際網路資訊其實也是經過篩選的,并且都是帶有主觀性的。在資訊爆炸時代,面對不斷湧來的資訊,人們如何判斷、如何從中找到事情的真相,值得深思。

“這些當代藝術作品,承載着來自全國各地的藝術家的創作理念與策展人的藝術判斷,從各方彙聚于廣東,是一次超越空間以及個人思維的藝術實踐活動。”廣東美術館館長王紹強說。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李巧蓉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李巧蓉

部分圖檔來源:主辦方

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 李亞妮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