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朋友說:我最讨厭别人說我賢惠,賢惠的潛台詞是無能

作者:心筏他汀說觀點

“昨天同僚說我賢惠,我真想說,你們全家都賢惠!我最讨厭别人說我賢惠了”,朋友小麗氣憤地向我吐槽。

“賢惠,不是誇你嗎,這不是對已婚女性的褒獎嗎?”我不解地問到。

“你不懂,賢惠的潛台詞是無能,是在說你隻會圍着鍋台轉。”小麗解釋到。

“你不說,我還真沒意識到。”我一邊消化着小麗的觀點,一邊思索,不一會,便茅塞頓開。

現如今,果然沒有哪個已婚女人願意被人評價為“賢惠”。

朋友說:我最讨厭别人說我賢惠,賢惠的潛台詞是無能

圖檔源于網絡

不喜歡被人說“賢惠”,并不是女人矯情。“賢惠”一詞,起源于封建社會時代。是舊社會的人對女性的要求與準繩。

對于舊社會的女性而言,無論是丈夫還是公婆,都要求女人要三從四德、相夫教子、孝順公婆。是以,“賢惠”成為了那個時代女性的标簽,也是對舊社會理想型女性最好的诠釋。

“賢妻良母”是那個時代,人們給女性設定的角色,是期許也是枷鎖。用現在的話說,這屬于一種道德綁架。

當把女性定義在“賢惠”的标準之中,就會按照“标準”去衡量女性。稍有偏差,就會認為她們不守婦女本分,失了大體。

何為标準,何來标準?女人打理好家務、教育好孩子、照顧好公婆,全都是女人自己的一種選擇,僅此而已。而“賢妻良母”則是别人強加在女性身上的架構,沒有實質意義。

女人不喜歡被評價“賢惠”,就像男人不願被說成是“好人”。這兩個标簽,有異曲同工之妙。

朋友說:我最讨厭别人說我賢惠,賢惠的潛台詞是無能

女人被說成賢惠,就意味着在别人眼中,她是一個懂事、犧牲、付出、隐忍的人,而這幾個特點,都是在消耗自己的基礎上,成全他人。而這種“品德”,沒有傳頌的價值。

家庭變得更好,并不能建立在犧牲誰的基礎上。有人說女人的退讓與付出能讓家庭變好,這簡直太荒謬了。

宣揚這個觀點的人,不會是“女德學院”的專家吧?這明明就是一種道德綁架,而這種相處模式,也是畸形的,是不健全的。

朋友說:我最讨厭别人說我賢惠,賢惠的潛台詞是無能

記得我一個朋友說過:“千萬别做一個懂事的女人,懂事的女人最命苦”。如今想想,還蠻有道理的。

如果“賢惠”是對女性行為的綁架,那“懂事”就是對女性精神的綁架。你在要求妻子懂事的時候,有沒有想過,自己是否在做絕對正确的事情?

如果你有個“懂事”的妻子,絕對是因為她比你更懂得包容。既然如此,就更不應該将她置于“懂事”的人設之中。

“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時代早已一去不複返,大清也已經滅亡100多年了。“賢内助”這類的詞彙已經過時,現在還用這些老套的詞彙形容女性,隻能說你太OUT了。

反過來說,也許别人評價女性“賢惠”并非諷刺,可能是由衷的贊美。隻是沒意識到形容詞已經過時而已。如果是這樣,告訴那些人,誇女人一句“漂亮”,勝過一千句“賢惠”。

朋友說:我最讨厭别人說我賢惠,賢惠的潛台詞是無能

想到這,我才意識到小麗還在郁悶着。我便打趣到:“如果你不喜歡‘賢惠’這個詞,可以回誇她‘質樸’,估計她比你還要抓狂”。

小麗聽後,郁悶瞬間煙消雲散,笑得前仰後合,直說:“學到了,學到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