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國二十四名将中,最忠誠的名将是誰?最不忠誠的又是誰

人各有志,有些将領,對主公十分忠誠,真正做到了忠臣不事二主,但有些将領,一心謀己,對主公毫無忠誠度可言。三國二十四名将中,哪些名将十分忠誠?哪些名将又從不忠誠于主公?

一、士為主公而死

“士為主公而死”的将領,就是願意為自己的主公戰死的将領,最典型的代表是曹魏名将典韋。

三國二十四名将中,最忠誠的名将是誰?最不忠誠的又是誰

宛城之戰中,漢末軍閥張繡由于實力不如曹操,他審時度勢,投降了曹操。曹操是個好色之人,他貪圖張繡的嬸嬸鄒氏的美貌,強納了她,這惹怒了張繡,他帶兵襲擊了曹操大營。曹操被張繡打了個措手不及,整個大營陷入了慌亂之中。典韋為了保護曹操逃脫,率領幾十個士兵和張繡大軍死戰,他為曹操争取了時間,讓曹操虎口脫險,但自己因寡不敵衆,力戰而死。

能做到“士為主公而死”的将領,有蜀漢的張飛,曹魏的許褚、曹魏的夏侯惇、夏侯淵和江東的周泰。

除此之外,關羽雖然有投降過曹操的事迹,但他對劉備非常忠誠,也是一位願為主公戰死的名将。

三國二十四名将中,最忠誠的名将是誰?最不忠誠的又是誰

二、一生隻事一主

“一生隻事一主”。一個将領不論自己的主公是賢德還是昏聩,是強勢還是暗弱,是寵信自己還是厭煩自己,都會無條件地忠于自己的主公,從無二心。三國是個亂世,大将改換門庭之事,比比皆是,這導緻三國中的大多數名将,都有改換主公的經曆。是以,三國二十四名将,除了張飛、典韋等願為主公戰死的大将,隻跟随過一個主公的将領,隻剩顔良、文醜、鄧艾和魏延了。

顔良和文醜是袁紹手下的名将,他們先是幫助袁紹,逼迫韓馥将他的冀州拱手讓與了袁紹。随後,他們又率兵擊敗公孫瓒,奪取了他的幽州等地,讓袁紹擁有了四州之地,成了北方實力最強的諸侯。顔良和文醜,對袁紹是比較忠誠的,一直跟随袁紹,但在官渡之戰被關羽斬殺。

三國二十四名将中,最忠誠的名将是誰?最不忠誠的又是誰

正史上,魏延是劉備部曲出身,對劉備很忠誠,他還為劉備鎮守漢中等戰略要地等,劉備很信任他。後來,諸葛亮去世後,魏延和楊儀爆發了沖突,被楊儀以魏延謀反為由,讓馬岱給殺了。

顔良、文醜、魏延和鄧艾,一生隻跟随過一個主公,雖然他們未必多麼忠誠主公,但從未改換門庭。

三、良臣擇主而事

“良臣擇主而事。”想要在亂世中有一番作為,就需要跟對主公,不然的話,空有一身本事,但是英雄無用武之地,隻能碌碌而為,一生一事無成,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江東名将甘甯和太史慈。

甘甯是劉表部将黃祖手下的将領,他武藝很高強,但是不受黃祖重用,這讓甘甯郁郁不得志,最終選擇渡過長江,投靠了江東的孫權。在孫權手下,甘甯有了大顯身手的舞台,終成一代名将。太史慈能力也很強,但在揚州牧劉繇手下,隻做了一個不起眼的偵察兵。後來遇到孫策,太史慈才真正遇到了一個欣賞他的主公,這之後,太史慈投奔到了孫策帳下,跟随他打天下。

三國二十四名将中,最忠誠的名将是誰?最不忠誠的又是誰

“良臣擇主而事”的将領,還有曹魏的張遼、張郃、徐晃、龐德,以及蜀漢的黃忠、姜維等将領。這些将領中,隻有張郃曾背叛自己的主公袁紹,投降曹操,其他人并未真正背叛自己的主公。

四、利己主義者

“利己主義者”類型的将領,看重的是個人利益,對主公沒有多少忠誠度,典型代表是呂布和孫策。

孫策雖然名義上是孫策的手下,但他占據江東之後,已經成了事實上的一路諸侯,并不歸袁術統屬。

後來,袁術冒天下之大不韪,擅自稱帝之後,孫策直接宣布和袁術逃離關系,和他一清兩斷了。

三國二十四名将中,最忠誠的名将是誰?最不忠誠的又是誰

呂布原本是并州軍閥丁原的手下,在董卓的拉攏下,他為了利益,殺了丁原投靠了董卓。後來,他又因為争奪一個女子,和董卓反目,殺了董卓。呂布是個見利忘義,毫無忠誠度可言的人。

三國中,還有張繡、馬超等将領,他們更看重各自的利益,對主公沒有多少忠誠度。孫策、張繡和馬超,對主公缺乏忠誠度,是因為他們本身就是一路軍閥,他們不想屈居他人之下,更想争奪天下,是以他們不忠誠于他人,是很正常的情況。例如劉備投靠過不少人,但不會追随他們。

綜合來看,三國二十四名将中,最忠誠的大将是典韋,他為保護自己的主公曹操,力戰而死,最不忠誠的大将,是呂布,他為了自身的利益,兩次殺害主公,是個見利忘義,不忠不義之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