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被時間遺忘的人》:對世界的諷刺是“無意義”的人生讀本

作者:Hello唔知

被時間遺忘的人

[英]裡克·傑寇斯基

《被時間遺忘的人》是英國作家、學者,世界最傑出的出版人之一的裡克·傑寇斯基的首部小說。

小說以第一人稱講述了失去妻子之後的主人公堕入了自我的深淵,而這個“自我”與世界斷絕了一切聯系,也沒有時間的流逝,在這個世界裡,一切都是塵封不動的,隻有主人公一人擁有孤單而排外的意識,妻子就是自己與世界的溝通者,失去了這個溝通者,自己就被遺落在時間的黑暗裡。

作者用回憶時間順序來揭露主人公成為社交抗拒者、厭世者的原因,妻子患癌痛苦不堪,自己動手送了妻子一程,從此以後,沉默、悲哀與抗拒席卷而來,在時間的黑暗處裡,在自我否定的深淵裡,能擁有最後光明的出口是勇氣、互相了解與包容的愛。

一、人生的至暗時間裡,如何不做命運的囚徒

重置郵箱、更換門鎖鑰匙、不理會任何人的來訪、斷絕與任何人的聯系……親手殺了患癌症的妻子之後的主人公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懷疑。

他把自己封閉在自己的城堡裡,不需要任何食物來源,屏蔽掉與世界交流的任何工具,他就像被遺棄在世界的黑暗深淵裡,自顧自地回憶人生,否定自己的生存意義。

日本詩人寺内壽太郎作品《遺書》中有一句話:“生而為人,我很抱歉”,這句話後來被廣泛用來表示自己存在給這個世界帶來麻煩,自己失去了做人的資格,表示傷心、絕望、與這個世界相處的不融洽等感情。

一旦開始有了“生而為人,我很抱歉”的想法,就意味着陷入了無限的死循環和自我否定當中。

在妻子去世後,主人公陷入了深深的自我否定的深淵,對自己的生存意義表示抱歉,那麼在人生的至暗時間裡,該如何實作自救,而如何不做命運的囚徒呢?

第一點是逼迫自己正視已經發生的事實。

主人公屏蔽了一切,包括他人的郵件以及網絡上的外界交流,但唯有一點是不管怎麼辦都阻止不了的,那就是悲劇發生後内心的自我譴責。

在主人公獨自一人沉浸在黑暗城堡的幾個月裡,好友喬治一封接一封的來信并沒有喚醒主人公沉浸在黑暗的内心,反而引起主人公的反感,女兒露絲一封接一封的來信也沒有觸動主人公掙紮起身的願望,而能夠實作自救的就隻有主人公自己去正視已經發生過的悲劇。

這一封封的來信無時無刻地引起他對往事的回憶,他不得不逼迫自己去承認自己親手殺了妻子所帶來的悲劇後果。

第二點是自我和解和接納。

主人公一直以為,自己是殺人兇手,那麼上帝對自己的懲罰就是讓自己堕入這與世隔絕的黑暗深淵,一點一滴地耗費自己餘下的罪惡人生。

可人最害怕的就是黑暗深淵裡無底的時間黑洞,在這裡沒有時間的流逝也沒有微風的浮動,有的隻是在自己眼前忽閃忽滅的過往回憶。

曾經與妻子相處的恩愛場景、女兒出生時自己初為人父的欣喜、女兒出嫁時難舍難分的激動……還有自己看着患病痛苦的妻子決定親手殺了她的場景……思來想去,自己終是欠了大家一個道歉。

當主人公打開城堡的門,主動向女兒道歉請求原諒的那一刻開始,才知道,在時間的黑暗處裡,在自我否定的深淵裡,擁有最後光明的出口是親人給予的勇氣、互相了解與包容的愛。

從來沒有人責怪自己提前替妻子決定了死亡的命運,缺少的僅僅是自我和解和接納。

二、生而為人不隻是抱怨,生而為人還需要努力

日本小說家太宰治創作的一部半自傳體小說《人間失格》中有這樣一句話:生而為人不隻是抱怨,生而為人還需要努力。

在《被時間遺忘的人》中,主人公在無人理會的黑暗深淵裡自我放逐,躺在時間的無底洞裡獨自黯然,抱怨着上帝剝奪自己生存的意義,可是生而為人不隻是抱怨,生而為人還需要努力。

主人公平平淡淡地活着,按照大多數人的既定生活軌迹去生存,年齡一到就讀書上大學,大學不久就工作結婚,結婚過後就順其自然地養育後代……跟所有的普通人一樣過着普通的生活,這樣的生活有什麼意義呢?這樣的生活有什麼可抱怨的呢?這樣的生活有什麼可努力的呢?

這世界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但每個人的經曆卻出奇地相似,小時候被父母威脅着丢進垃圾桶,長大後被老師威脅着請家長,出社會後被同行碾壓着經驗,工作後被老闆批評地沒了尊嚴……

時間的無底洞吞噬着每個自我否定的人,生而為人,現實澆滅了所有人的熱情,越抗拒越被馴化,越放逐越被深入。

生而為人,不隻是抱怨,努力掙紮是抵抗自己被馴化的人生的唯一選擇。

三、對世界的諷刺是“無意義”的人生讀本

主人公躺在地上,四周一片黑暗,腦子裡想着活着的意義和什麼樣的人死了之後能上天堂呢?

他想着想着,腦海裡現出了一句又一句否定世界的諷刺:

天堂的主人熱情地歡迎你的到來,天堂的大門珠光寶氣,在那裡和聖彼得親切地交談。在通往人生終點的隊伍裡,請你耐心等待,不要插隊。你的靈魂離開那可憐的、已經死去的軀體,“嗖”的一聲,就像手機發送資訊的聲音,你的靈魂找到了該前往的那片雲彩。

你準備做什麼呢?明天打算做什麼?明年呢一千年以後呢?是什麼滋養着那些靈魂,是天使們嗎?畫報裡把靈魂解釋成肉體離去後的一種存在方式,就像是在太陽下被曬幹的破睡衣,柔軟、幹燥,隻剩下最純粹的精華。但是,它們仍舊具有人類的特征,臉頰、胸部、卷發、鼻子、胳膊(或者翅膀),還有些像腿一樣的東西。

摸摸腦袋想一想,這種諷刺有什麼意義?

答案是沒有意義嗎?還是有意義?

不,對世界的諷刺是“無意義”的人生讀本。

對世界的諷刺僅僅是對自我否定的不滿而已。

德國18世紀哲學家席勒有一句話:真正的價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們扮演的角色中。

主人公因提前結束患癌妻子的生命而陷入深深的自我否定當中,他認為自己人生舞台上唯一一盞明燈是被自己所熄滅的,自己應該被上帝放逐在黑暗和時間的無底洞裡才能贖罪,他忘了,他是丈夫,有意義也有權利去減少所愛之人的痛苦啊。

他并沒有錯。

就像父母在我們聯考填報志願時查閱資料托人辦事才告訴我們那個專業有前途的那般有意義。

抱怨人生的不公平,指責上帝的不善良,批判現實的不平等,諷刺世界的不公,可這難道有意義嗎?可這難道沒有意義嗎?

對世界的諷刺是“無意義”的人生讀本,而這是對自我否定的不滿,沒錯,何必讓自己深陷自我否定的時間黑洞呢?

促進自我擺脫“生而為人”的困境:自我接納、自我和解、抱怨然後努力、過着普通的生活、實作着普通的人生意義,這就夠了。

《被時間遺忘的人》:對世界的諷刺是“無意義”的人生讀本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