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朱元璋為了加強集權統治,建立了同姓諸王分封制度,企圖以此來保障明王朝的長治久安。封王權力很大,王府設親王護衛指揮使司,掌握一定的武裝力量,有移文中央索取奸臣的權力,甚至可以起兵“靖難”。青州為軍事重鎮,先後有齊王、漢王、衡王封于青州。其中,衡王府曆史最長,影響最大。

第一代衡王朱佑楎是明憲宗朱見深的第七子,其母為莊懿張德妃。朱祐楎為人尚守古禮,好善樂施,是當朝明孝宗的弟弟,深得新登基的明孝宗愛護。當朱祐楎過壽誕時,明孝宗曾撥專款為衡府增建午朝門石坊,并禦賜坊額題字;前坊為“樂善遺風”,後坊為“孝友寬仁”,對其大加頌揚。
末代衡王朱由棷是衡憲王朱常?庶三子。朱由棷最初受封鎮國将軍,崇祯五年(1632年)四月襲封衡王,在位十二年。崇祯十六年(1644年),李自成親率起義軍占領北京後,派将軍姚應奉率兵駐守青州。忠于明王朝的裨将李士元殺了姚應奉,找到朱由棷,勸他即位稱帝,挑旗抗清。但朱由棷不敢冒險,甘願聽天由命,反而投降了清朝。清朝為穩定大局着想,采取安撫政策,暫時讓衡王府保持下來。
清順治二年(1645年),清朝借口衡王子弟叛亂抗清,将朱由棷召進京城軟禁起來。第二年,以叛亂為由殺死朱由棷,抄斬衡王府。衡王家族被迫四散逃命,來不及逃走的則被變賣為奴,家産财寶“半歸禅刹,半入侯門”,富麗堂皇的的青州衡王府瞬時夷為平地。
衡王府位于青州城南門裡西側,在朱祐楎還沒有到達青州之前,這裡就為他修蓋了一所富麗堂皇的王府。衡王府留存現在的還有石坊兩座,是當年衡王府門前甬道上的建築,當地百姓稱為“午朝門”。石坊有南、北兩座,相距43.5米,建築形式相同,尺寸大小一緻。兩石坊皆為四柱三門牌樓式結構,由28塊巨石雕刻後組成。東西寬11.5米,南北深2.78米,中高7.25米,座為須彌狀,高1.2米,寬1米。分上中下三層,下層刻獸足狀案底紋和仰蓮紋,中層刻牡丹、荷花圖案,上層刻飾花紋為獅子、麒麟、纏枝牡丹、蓮花,其中拐角處刻出的鑽獅圖案,為世所罕見。
底座上立石柱,為方形,插立于須彌座中部,中間二柱高6米,兩側柱高4米。每柱南北各鑲嵌立式透雕的巨龍1個。四柱上方中間嵌置橫匾,匾上浮雕二龍戲珠和鬥拱圖案。中門上嵌兩匾,匾上題字均為剔底陽文,南石坊橫匾兩面分别為“樂善遺風”、“象賢永譽”,北石坊則為“孝友寬仁”、“大雅不群”。據考證,這些題字是明代的嚴嵩所書。
舊日衡王府門前石獅,現安放于青州市博物館門前;衡王府銅鐘,現陳列于青州市博物館内;王府出資鑄造的鐵鶴,也放置在青州市博物館院内;為衡王祝壽而雕刻的天下第一“壽”字,高懸于雲門山上頂絕壁。
齊魯壹點用戶端版權稿件,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違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