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記者觀察丨河州“花兒”為什麼這樣紅

記者觀察丨河州“花兒”為什麼這樣紅

花兒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名錄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河州花兒在臨夏具有廣泛的群衆基礎,深受各族人民喜愛,被稱為“大西北之魂”和“活着的《詩經》”。

記者觀察丨河州“花兒”為什麼這樣紅

2015年2月5日臨夏回族自治州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2016年4月1日經甘肅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準許的《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花兒保護傳承條例》通過立法的形式,確定花兒的傳承和保護工作的健康發展。

記者觀察丨河州“花兒”為什麼這樣紅

花兒研究學者 王沛:臨夏被譽為花兒的故鄉,在國内外享有盛譽,在中國推薦的山歌當中,花兒是唯一的一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說明國家及聯合國教科文衛組織對我們的花兒文化相當關注、重視的。州上黨政上司各界專家學者的推動下,2015年頒布了《臨夏回族自治州花兒文化保護條例》,作為自治州和一個地區,頒布這個保護條例也是走在了全國的前列。

記者觀察丨河州“花兒”為什麼這樣紅

花兒也隻有唱起來才有發展和傳承。從小唱着花兒長大的花兒本土歌手告訴記者。

花兒歌手 何清祥:近幾年,我們州委、州政府對河州花兒高度重視,我作為一名花兒歌手,很欣慰。我覺得歌手演唱方面應該是兩條腿走路,一個是像我這樣的舞台型歌手,還有就是我們要挖掘好培養好民間歌手,舞台型歌手要深入基層向民間歌手去學習,還有就是融入時代的元素去發展,一定要去傳承,發展好了才能傳承好,使我們的河州花兒走的更遠。

記者觀察丨河州“花兒”為什麼這樣紅

曾榮獲甘肅省第九屆敦煌文藝獎的花兒劇《布楞溝的春天》的編劇、導演程軍山一生緻力于花兒劇等藝術創作,在讓世界了解臨夏以及傳承和弘揚“河州花兒”藝術的道路上,他從未停下過腳步。

記者觀察丨河州“花兒”為什麼這樣紅
記者觀察丨河州“花兒”為什麼這樣紅
記者觀察丨河州“花兒”為什麼這樣紅
記者觀察丨河州“花兒”為什麼這樣紅

國家二級編劇、導演 程軍山:我們臨夏花兒資源這麼豐富,又有這麼多的文化學者和演唱者,我們臨夏應該抓住這個有利時機,做足做充分花兒的這張牌,咱們臨夏市也應該積極努力,找準發力點,多做花兒文章,這也是我們為配合旅遊發展最有效最快的通道。我也想了很多,也準備給臨夏市創作一部花兒劇,希望通過花兒劇讓更多的來客,觀賞到我們臨夏悠揚的花兒、特色美食和地域風貌。

記者觀察丨河州“花兒”為什麼這樣紅
記者觀察丨河州“花兒”為什麼這樣紅
記者觀察丨河州“花兒”為什麼這樣紅
記者觀察丨河州“花兒”為什麼這樣紅

據此,臨夏市立足深厚的文化資源,高度重視民間民俗文化的傳承發展,曾成功舉辦“花兒臨夏 在河之州”主題花兒演唱會、花兒少年邀您一起唱牡丹花兒演唱會等花兒演繹活動,把花兒文化作為民間文化藝術事業發展的主打品牌,不斷加大對花兒文化的挖掘、保護、傳承、創新力度。

記者觀察丨河州“花兒”為什麼這樣紅
記者觀察丨河州“花兒”為什麼這樣紅
記者觀察丨河州“花兒”為什麼這樣紅

臨夏市文化館館長 王國輝:下一步,我們将根據市上提出的“打造魅力花都、建設公園城市”,将花兒的文學藝術、音樂藝術、表演藝術通過各種教育訓練進行普及,把河州花兒保護好、傳承好、弘揚好。

記者觀察丨河州“花兒”為什麼這樣紅

記者:李洋洋 李鋆剛 馬玉林

責編:沙騰陳彩虹馬亞飛

稽核:朱琳 廖魏毅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