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當王淦昌得知組織上想安排他去搞原子彈時,他毫不遲疑地回答:“我願以身許國!”

60多年來,一批仰望天際的“兩彈一星”元勳為了國家利益在戈壁深處默默奉獻。60多年後,一批仰望“兩彈一星”元勳們身影的文藝家,滿懷國家情懷地創作了一部恢宏磅礴,足以氣壯山河的大型交響詩畫《我願以身許國》,向共和國“兩彈一星”元勳緻敬!
埋藏了20年的情懷接力
如果說眼淚是一種财富,那麼《我願以身許國》就是一部富有的作品,從幕後到台前,它無數次讓演員和觀衆淚流滿面。
《我願以身許國》取材于“兩彈一星”元勳們的故事,借鑒交響樂與詩歌的語境詞彙,講述了“兩彈一星”英雄群體用汗水、青春、熱血乃至生命,築起新中國安全屏障的動人故事。
20年前,編劇、導演騰和在工作中接觸到“兩彈一星”元勳的事迹,挖掘了大量中國科學家們鮮為人知的故事。20年間,科學家們的故事深紮在騰和心底,“兩彈一星”精神時刻感召着他。
△騰和講述“兩彈一星”元勳故事
2019年3月,埋藏在騰和心底的這顆“種子”被激活了,“作為文藝工作者,有責任讓那些感人故事被更多人知道”。
随即,他向詞作家克明、好友蘇日娜發出邀約,共同創作這部作品,三人一拍即合,《我願以身許國》的火種就此被點燃。
騰和擔任總策劃、克明擔任主撰稿,蘇日娜擔任藝術指導。沒有經費,幾位主創零酬勞參與其中。
分工之後,3人向圈内好友發出邀請。受邀的文藝工作者們都深深地被劇本感動,紛紛表示不計報酬,克服困難也要參與排練。
從2019年3月首次動員到2019年8月首演,短短5個月時間,“兩彈一星”元勳們的故事從紙上走上舞台,走進了觀衆們的心中。
騰和心底的“種子”,長成了一棵大樹。
隐藏在詩歌曲聲中的真摯緻敬
騰和說,策劃這部劇時,主創們創新性地提出“交響詩畫”表演形式,把詩朗誦、歌曲、交響樂、視訊畫面結合在一起,力圖用交響樂磅礴的氣勢加深故事的立體性,襯托出這段故事的厚重與滄桑。
克明懷揣着對元勳們的感佩之情,全身心投入創作,反複斟酌每一個字,每一句詩行。
△克明指導演員排練
這部作品中,有錢三強和何澤慧溫暖美好的愛情故事、奮鬥故事,有鄧稼先和楊振甯世紀約定的章節,也有普通汽車兵王來舍身保火箭的感人情節。一個一個關于蘑菇雲升騰天際背後的故事,形象立體的将“兩彈一星”元勳們“我願以身許國”的壯烈情懷,呈現在舞台上。
“這部作品是我流着淚完成的。”克明說。
作曲家張新化用20天時間完成了5場交響樂曲目,每一場的創作都是一氣呵成。
“看到台詞,我一下就被抓住了。”張新化回憶,一次他從早上5點開始創作,完全沉浸在故事情節中,一曲創作完成後,已是下午5點。
自2019年8月首演以來,主創們一直沉浸在故事裡,反複地被感動着。2021年,他們決定再次複排《我願以身許國》。這次複排完善和優化了劇本,新增了鮮為人知的珍貴視訊畫面,在舞台展現上融合了更多元先進的形态。
1月17日晚,《我願以身許國》複排首演在内蒙古藝術劇院舉行。
台上,演員們情感飽滿、激情演出。台下,觀衆掌聲不停、淚流滿面。
深藏于心的精神傳承
“作品大氣恢宏,藝術感極強,沒有口号,卻感人至深”“應該大力宣傳科學家獻身祖國的事迹”“交響樂、詩歌、大螢幕畫面有機結合,蕩氣回腸”……複排首演,觀衆好評遠超主創者的預期。
回望來路,克明常常向騰和感慨,“我們是怎麼走過來的啊!”他們都知道,支撐他們的是“兩彈一星”精神,是元勳們以身許國的力量。
“兩彈一星”親曆者們為《我願以身許國》提供了豐富素材,每一段故事都感人至深,可歌可泣。創作中,騰和和克明常常為故事的取舍糾結,“每一段都想寫,每一段都值得寫。”克明說,《我願以身許國》隻是一個開頭,未來還有很多“兩彈一星”的故事要講述。“兩彈一星”精神要弘揚,作為文藝工作者,任重道遠。
△張新化在排練
一走進故事就“出”不來的張新化,計劃要将這部作品的交響樂部分改成一部完整的交響組曲。
崇尚英雄才會産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輩出——《我願以身許國》的底蘊和寄托,即在于此。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