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武漢:到 2025 年,晶片産業産值超過 1200 億元

IT之家 1 月 18 日消息,據武漢市人民政府網站,武漢市人民政府辦公廳本月釋出了《關于促進半導體産業創新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IT之家了解到,《意見》提出,到 2025 年,武漢全市半導體産業能級明顯提升,産業結構更加合理,裝置、材料、封測配套水準對關鍵領域形成有力支撐。

産業規模方面,到 2025 年,晶片産業産值超過 1200 億元,半導體顯示産業産值超過 1000 億元,第三代半導體産業初具規模。

武漢:到 2025 年,晶片産業産值超過 1200 億元

技術水準方面,到 2025 年,發明專利年均增速超過 15%,建立 3—5 個國家級創新平台,牽頭制定 2—4 項行業标準,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實作一批關鍵技術轉化和應用。

市場主體方面,到 2025 年,培育形成 5 家銷售收入超過 100 億元的晶片企業、5 家銷售收入超過 100 億元的半導體顯示企業、5 家銷售收入超過 10 億元的半導體裝置與材料企業,半導體企業總數超過 500 家,上市企業新增 3—5 家。

《意見》提出的重點任務和産業布局如下:

重點任務

(一)瞄準薄弱環節補鍊

1.增強內建電路裝置、材料和封測配套能力。在裝置環節,聚焦三維內建特色工藝,研發刻蝕、沉積和封裝裝置,引入化學機械研磨(CMP)機、離子注入機等國産裝置生産項目;在材料環節,圍繞先進存儲器工藝,開發抛光墊、光刻膠、電子化學品和鍵合材料,布局化學氣相沉積材料、濺射靶材、掩膜版、大矽片等材料項目;在封測環節,引進和培育國内外封裝測試領軍企業,突破先進存儲器封裝工藝,推進多晶片子產品、晶片級封裝、系統級封裝等先進封裝技術産業化。

2.加快半導體顯示裝置和材料國産化替代。在裝置環節,聚焦有機發光二極管(OLED)中小尺寸面闆工藝,研發光學檢測、模組自動化裝置,引入顯示面闆噴印、刻蝕機、薄膜制備等國産裝置生産項目;在材料環節,支援液晶玻璃基闆生産項目建設,加快 OLED 發光材料、柔性基闆材料的研發及産業化,引入濾光片、偏光片、靶材等國産材料生産項目。

3.布局第三代半導體襯底及外延制備。在裝置環節,支援實體氣相傳輸法(PVT)裝置、金屬有機化合物氣相沉積(MOCVD)、分子束外延(MBE)等工藝裝置的研發及産業化;在材料環節,引進碳化矽(SiC)襯底、SiC 外延、氮化镓(GaN)襯底生産線,布局 GaN 外延晶片産線。

(二)立足現有基礎強鍊

1.打造存儲、光電晶片産業高地。在存儲晶片領域,重點引入控制器晶片和模組開發等産業鍊配套企業,研發超高層數三維閃存晶片、40 納米以下代碼型閃存、動态随機存取存儲器、三維相變存儲器、存算一體晶片等先進存儲晶片;在光電晶片領域,支援 25G 以上光收發晶片、50G 以上相幹光通信晶片的研發及産業化,布局矽基光通信晶片、高端光傳感晶片、大功率雷射器晶片等高端光電晶片制造項目。

2.建設國内重要半導體顯示産業基地。在顯示面闆領域,引進大尺寸 OLED、量子點顯示、亞毫米發光二極管(MiniLED)顯示等面闆生産項目,布局微米級發光二極管(MicroLED)顯示、雷射顯示、8K 超高清、3D 顯示等未來顯示技術研發及産業化;在顯示模組領域,支援全面屏、柔性屏模組的研發及産業化,加快開發高端面闆屏下傳感元件及模組,引入光學鏡頭、背光模組等生産項目,逐漸提升對中高端面闆的産業配套能力。

(三)聚焦熱點領域延鍊

1.通信射頻晶片。支援 5G 絕緣襯底上矽(SOI)架構射頻晶片、射頻電子設計自動化(EDA)軟體研發;面向 5G 基站、核心網、接入網等基礎設施市場,重點發展基帶晶片、通信電晶片、濾波器等關鍵晶片。

2.通用邏輯晶片。加快圖形處理器(GPU)、顯控晶片的開發及應用,提升知識産權(IP)核對中央處理器(CPU)、人工智能晶片等邏輯晶片的設計支撐能力,布局信創領域處理器項目。

3.北鬥導航晶片。支援研發北鬥三号系統的新一代導航晶片、28 納米高精度消費類北鬥導航定位晶片、新一代多模多頻高精度基帶系統級晶片;面向交通、物流、農業、城市管理等領域開發通導一體化北鬥晶片,拓展北鬥應用。

4.車規級晶片。推進數字座艙晶片、駕駛輔助晶片、功率器件、汽車傳感器等車規級晶片研發及産業化項目;面向新能源汽車,布局動力系統、主被動安全系統、娛樂資訊系統、車内網絡、照明系統車規級晶片産業化項目。

(四)圍繞前沿領域建鍊

1.第三代半導體器件。圍繞電力電子器件、射頻器件、光電器件等 3 個應用方向,引入碳化矽(SiC)功率半導體、氮化镓(GaN)充電子產品、GaN 功率放大器、高光效 LED、MiniLED 等器件項目;支援中高壓 SiC 功率子產品、GaN 5G 射頻開關、紫外 LED 的研發及産業化,突破 SiC 絕緣栅雙極型半導體(IGBT)、毫米波射頻器件、MicroLED 關鍵技術。

2.量子晶片。支援單光子源、雷射器、探測器等光量子晶片的研發及産業化;布局量子傳感器、量子精密測量器件等生産項目;開展量子通信、量子成像、量子導航、量子雷達、量子計算晶片共性前沿技術攻關。

産業布局

(一)打造相對完整的內建電路産業鍊聚集區。重點發展三維內建工藝、先進邏輯工藝,加快推進先進存儲器等重點制造項目建設;重點發展中高端晶片設計、IP 核設計、EDA 軟體等産業,加快推進精簡指令集(RISC—V)産學研基地建設;培育裝備、材料、零部件、封測等産業,加快推進矽基 SOI 半導體材料、光刻材料及電子溶劑、築芯産業園等配套項目建設。

(二)建構差異化半導體顯示産業核心區。重點發展中小尺寸顯示面闆、大尺寸顯示面闆等産業,加快半導體顯示産業鍊向上下遊延伸發展,培育核心裝置、關鍵材料、模組、元器件、顯示終端等産業,推進華星 t4、華星 t5、天馬 G6 二期、京東方 10.5 代線擴産、創維 MiniLED 顯示産業園等項目建設。

(三)建立半導體特色産業區。重點發展光電晶片、第三代化合物半導體等産業,推進紅外傳感晶片制造、微機電(MEMS)與傳感工業技術研究院等項目建設;培育車規級晶片、工控晶片等産業,推進國家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基地建設;培育顯示晶片、資訊安全晶片等産業,推進國家網絡安全人才與創新基地建設;培育人工智能晶片、通用邏輯晶片等産業,推進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