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Authing 李宇航:國内首款以開發者為中心的全場景身份雲

如果我說,95 後已經開始創業并且還上了福布斯,螢幕前的你隐約感到一絲絲壓力和好奇?

“你們為什麼這麼年輕?”這是全國領先的身份雲公司 Authing 三位創始人時常面對的靈魂拷問。

這家團隊平均年齡在 25 歲的公司,最近不僅登上了福布斯,而且還一舉拿下了 GGV 的融資。夠驚人嗎?

當然,如果在你知道這群志同道合的年輕人在創業前互相是知乎網友關系的時候,可能會更驚訝。

就是這樣一群年輕人,正在為當下以及未來的網絡安全不斷奮鬥。

今天的創業内幕,我們請來了全國領先的身份雲公司聯合創始人兼 COO 的李宇航,和他暢談 Authing 的成長史,從三位創始人的相識到 Authing 是如何擷取第一個大客戶,《創業内幕》今天将帶你深入走進這家 95 後創辦的寶藏公司。

Authing 李宇航:國内首款以開發者為中心的全場景身份雲

Lily:本期我們請到的嘉賓是中國領先的身份雲公司——Authing 的聯合創始人兼 COO 李宇航。講身份雲 SaaS,必須請到我們 GGV 的顔值之光 Joshua。今天我們請到二位來就是要探讨大家都非常關心的網絡安全的問題。我們先讓宇航自我介紹一下?

李宇航:大家好,我是李宇航,Authing 的聯合創始人兼 COO,負責 Authing 的産品營運以及公司管理。今天很高興能夠來到創業内幕,我是一位 95 後連續創業者。

Lily:你們有中文名字嗎?

李宇航:Authing 的中文名字是偶因雲,偶因來自于笛卡爾的哲學理論,它代表的是人的思想和肉體的分離,而 Authing 則是将身份和資料分離。同時曹雪芹有一首詩:“偶因一着錯,便為人上人”。我們認為這展現了哲學、文學和科學的交彙。

Lily:能跟大家講講身份雲是什麼嗎?能不能給我們舉一些例子或者場景讓聽友們更加了解?

李宇航:身份雲的學名叫做 Identity as a Service(身份即服務),簡單了解就是身份上雲。現在的企業都是科技企業,科技企業都在使用軟體或者開發軟體,所有的軟體都有身份系統,身份雲可以把現在這些傳統的身份系統整合起來,是以說身份雲有很廣闊的市場。我們主要幫助企業群組織解決兩方面的問題:第一是企業内部員工的身份管理。這很好了解,不同的部門、不同的角色會有不同的軟體和資料的通路權限,比如說銷售部門的人可以通路 CRM,但是不能通路财務軟體。Authing就提供了這樣一個身份管理中台。

第二個場景是我們助力企業開發新的軟體,解決外部使用者的身份管理問題。舉個例子, 現在《創業内幕》已經有 1 億的點選量,假如說 Lily 姐你們以後要開發一個“創業内幕”的 APP,那一定會需要一個身份系統。最簡單的情況也需要有賬号和密碼、使用者登入這些子產品。再進一步說,假如以後你們要做知識付費、會員體系或者粉絲體系的時候,就需要去建構一套更加複雜的使用者系統。如果企業自己去開發的話會非常複雜,耗時耗力。但有了 Authing 之後,最少 5 行代碼就全部都搞定。

Lily:Joshua 你是怎麼看這個賽道的?是一開始就看好它還是說你們發現了這個公司之後才反向去看賽道其他競品的?

Joshua:Okta 在美國是一家市值接近 400 億美金的公司,在整個美國的科技型企業中,包括在世界 500 強的公司中市占率非常高。我覺得 VC 也算是準科技型企業,作為員工我們每天都在使用各種各樣的軟體。每一個員工的身份資訊,應該是可以被所有軟體讀取的;并且一個員工的入職、離職等事項的管理不需要在每一個軟體操作,是以企業是有單點登入和安全驗證這兩方面需求。

單點登入更多是在管理方面。員工入職之後,他在公司内部所有的軟體、資料庫這些賬号體系裡的身份,包括員工的轉正或者離職,都可以進行一次性的管理。同時它有安全驗證的價值,是以我們覺得這個市場空間很大。但這一塊是傳統的身份驗證,就像剛才宇航說的,它其實是我們自己内部使用的,比較簡單,大家叫 B to E,就是 Business to Employee。還有 B to B 跟 B to C 兩大部分。美國有一個叫做 Auth0 的公司,這是他們擅長的領域,Auth0 最近以 65 億美金的價格被 Okta 收購。

我們覺得 Authing 就是中國的 B to C,B to B 加上 B to E。一些大公司直接的産品是 to C 的,它的身份驗證我覺得未來也可以叫第三方公司來做。目前來看我覺得公司的商業合作夥伴、上下遊供應商也可以登入到我的網站來訂貨,或者來發生商業上的連接配接、資料上的互動,用 B to B to C 就可以為之賦能。比如總品牌商為加盟商終端客戶賦能。其實整個企業身份驗證都可以在 Authing 身上實作。

Lily:我一直以為身份驗證的功能就像我們使用的 Okta 一樣,現在看起來市場應用場景是非常廣闊的。我們注冊了一個 APP,也會有手機号提醒收到短信,這和咱們服務有什麼不同?

李宇航:傳統的身份體系是一種割裂的、豎井式的模式。問題就在于每當我建構一個軟體,或者每當我開發一個新應用的時候,我都要去做一套身份系統。這種重複建設本身是一種浪費,重複造輪子。

其次,如果應用之間的身份不是互相連通的,會形成所謂資料孤島。對于大型企業來說資料孤島帶來的潛在損失是很大的。我們有的客戶有幾十個軟體平台,如果把所有的使用者體系全都打通的話,每年可以帶來 70%以上的收益提升。

Lily:這是怎麼做到的?

李宇航:舉個例子,我們有一個客戶是教育公司,他們賣教材,同時也賣網課。一開始的時候各個平台之間的身份是割裂的,但我們幫他做了統一的身份管理平台之後,他就可以擷取教材類平台的資料得知某個具體使用者是國小生還是大學生,再根據不同情況推薦網課,反之亦然,這樣的資料之間的互通使得資料的潛在價值被挖掘的更好。

其實作在大型科技公司已經做了一些工作,但是中國絕大部分的公司還比較傳統,研發能力并沒有非常強,是以還有很廣闊的市場。

Lily:Joshua 你是怎麼發現這個機會的呢?

Joshua:GGV 一直在看服務的 API 化,就是說一些通用的服務其實可以不用重複造輪子,它可以開放出來,包括後面底層的一些雲資源。比如說像我們投的聲網,它就是把音視訊的主持管理服務進行了 API 化。像身份驗證,還有未來很多的東西,其實都是可以 API 化的。對于開發者來說,直接去調用 API 就好了。産品的專業性、安全等級、服務品質、客戶體驗一定是比自己做要更好的。是以沿着服務 API 化這條路徑,我們看了很多這樣的公司,身份驗證是一個我覺得在不管在美國還是在中國都有非常大的當下價值的賽道。短時間内應用數量大規模增加,應用和應用之間變成了一個叢集,一家公司不會隻有一個 APP,可能對内對外都有 n 個 APP,在這種情況下它特别需要統一的身份管理以及安全驗證。目前大家都在強調零信任等等,但零信任可能過于繁瑣。就像你剛才講的,我如果有個統一的身份驗證,在這個基礎之上去建構零信任,我覺得對于安全和體驗來說都可以很好地進行自下而上的管理。

李宇航:對,除了使用者體驗,管理的效率和安全性也有很大的提升。對于管理者來說,在之前,假如有公司有 100 個員工,日常操作的有 8 個系統,每一個員工入職離職都可能會有 8 個系統的開合,而且同時可能存在着 800 個賬号,這不僅有非常大的管理成本,同時還有安全漏洞。如果在員工離職之後仍保留權限,尤其是像 VC 這種行業,管理這麼多錢,可能的損失就會很大。

Lily:身份雲最近真的是太熱了,即使在全球創業的領域都是一個大家都在充分關注的賽道。因為有一個很大的新聞,美國著名的 Okta 以 65 億美金收購了 Auth0——一個美國的身份雲廠商。我想問問 Joshua 作為一個投資人,以及宇航作為這個行業的一個從業者,你們二位怎麼看這個大新聞?

Joshua:我覺得首先這個事情發生在美國并不意外,在一個科技類并購這麼活躍的一個地方,大公司并購一些創業公司是非常常見的事情。但即便如此還是給了我們很多的感觸,即便在一個領域已經有一個巨頭的情況下,創業公司依然在技術上、産品上有它先進的地方,而且會對大公司造成長期的挑戰,這也是大公司可以看得到的。Okta 雖然在這種 B to E,即對員工的身份管理和單點登入上面有優勢;而 Auth0 所代表的是整個生态鍊企業,就是身份雲在跨企業協作上的應用。尤其是對于中小開發者來說,它提供了很多這樣的工具。從企業誕生開始第一天起,它就可以在這種生态協同和跨企業的協同上面用到 Auth0 這個産品,快速拓展産品的定位以及技術的能力,我覺得其實是對 Okta 是有沖擊的。

我們覺得 Auth0 所代表的正是 Authing 這種更加開放、更加強調産業鍊協同和跨生态的協同這樣的一種未來商業場景。

Lily:宇航你們内部怎麼看收購?

李宇航:當時看到這個新聞的時候還是很震驚的,我們處在這個行業裡面是以非常清楚 Auth0 和 Okta 各自具備的優勢以及雙方的不可替代性。我覺得如果抛出一個結論的話,Okta 未來會是一個非常偉大的公司,它可能會是一個千億美金的公司。他們一開始在做的企業内部員工的身份管理,就是 EIAM 這一塊。後面他們意識到除了存量系統之外,他們也應該去做新應用的使用者身份管理。是以 2017 年 Okta 收購了 Stormpath,但這家公司還是沒有足夠補足他們的短闆,因為 Auth0 的發展還是非常快、非常好的,而且它整個開發者的體驗,包括他對外的産品力都是非常強的。

是以如果 Okta 能夠和 Auth0 結合的話,我認為真的會像他的公司智語所說的一樣成為一個真正的身份标準,一個為全網際網路去建構起來的身份基礎設施。

Lily:如果他将來進入中國怎麼辦?

李宇航:我們很歡迎。我們現在在海外很多國家都有客戶,和 Okta 以及 Auth0 有直接的競争,我們的優勢在于開發者的體驗更好。

同時我們在中國市場有更深的根基和積累。美國的 SaaS 企業進中國往往是水土不服的,因為兩國的國情以及軟體的發展程度、雲計算行業的普及程度是完全不一樣的。

Lily:假如有一天 Okta 開出了 100 億美金要收購你們,你們會接受嗎?

李宇航:我們不會接受。我們将成為一家千億美金甚至萬億美金的公司,這是我們創業的初衷。我們一開始在做 Authing 這個事情的時候,所有人都說它太小衆了,但我們的夢想一直很大。我們想要打造生産力的産品矩陣,推動整個社會的進步,身份隻是一個起點。Lily:你們的核心壁壘是什麼?

李宇航:Authing 最大的優勢是對開發者非常友好。我們把身份領域所有常用的功能都做了子產品化的封裝,我們的理念是 API first。

我們現在有 1000 多個 API。開發者或者企業可以直接像拼樂高積木一樣把這些軟體組合起來,做成一個符合他們業務場景的獨立産品。為什麼要這樣做?為什麼這樣是有優勢的?因為國内的軟體和雲計算的發展還非常不均衡,還有着大量異構軟體存在,企業很難用一套标準化産品滿足所有的業務場景的需求。

這種情況下,有很多傳統的 IAM 廠商,他們就把自己标準化的程度變低,甚至徹底變成了外包廠商。他們會對客戶說:不管你有什麼需求,我全部都按你的想法滿足你。但這樣的話會讓傳遞成本變得非常重,也讓公司的利潤率變得很低。

我們的優勢在于我們兼具了靈活性和标準化。我們有一套非常标準化的中台,企業可以自助去使用。同時我們還有剛才講到的數量衆多的 API,以及我們獨有的功能:pipeline、Webhook 身份工作流工具,這能幫企業靈活的适配業務所需流程。既降低了傳遞成本,也提升了傳遞效率。

Lily:銀行和國企對于創業公司做資訊安全相關的事情是什麼态度?

李宇航:坦率地講,大部分國企還是會對使用創業公司有一些顧慮。但我們會用方案以及非常标準化的産品,還有很強的技術去打消他們的疑慮。在一開始面對第一個客戶的時候,他一定會有疑問。我們其實也吃過很多的虧,客戶可能對公司的規模、注冊資金都有要求,但是我們可能都沒有達到。在這樣的情況下客戶可能認可我們的産品,先小範圍試用一下,在他認可我們的産品之後再進行大範圍的推廣。有了這樣的一個标杆的客戶之後,之後再去做相應的擴充,其實會比較容易一些。

Joshua:當下的确是創業非常好的時機,而且我覺得對于一個創業公司來說,首先你要知道今天你的産品的核心的、差異化的優勢在哪裡。其次我覺得還是要有一個很好的團隊,尤其是在商業化、在銷售上面,你要知道如何去把你的優勢跟大客戶溝通清楚,是以一個好的團隊其實是非常有價值的。對于創業公司來說,客戶擺在你面前,看你能不能拿到,大家比拼的是一個綜合能力。

Lily:我們和 PingCAP 的東旭聊的時候有講過為什麼科技類公司都是三角形結構,一般創始的時候是三個人。他當時給了我們一個非常好的說法,因為程式員要備份。宇航這邊也是三個人嗎?

Joshua:我發現三個創業者的公司,如果一開始三個人大家合作得很好,到後面走到比如說 A 輪、B 輪之後,會有一個很明顯的優勢在于三個人可以在某一個功能上迅速把它放大。因為一個人肯定會有時間和精力的瓶頸,那麼他就要去招一些很進階别的、聯合創始人級别的合夥人,其實招起來是很難的。對于一個創業者來說,他自己首先還要學習,讓他管很多的事情的時候,不如三個人集體學習集體成長,大家互相的促進來得更快。

當然這裡面會有三個人需要磨合的問題,我覺得大家要具體問題具體看待。确實 PingCAP 和 Authing 都是我見到過的三個人搭配非常合理,而且各自能發揮,同時三個人能夠在同一個層面來商量、一起來交流的搭配。

Lily:你們三個人怎麼分工?

李宇航:謝揚是我們的 CEO,他是一個天才程式員,從 13 歲就開始寫代碼,到現在可能已經有了十幾年的工程經驗,同時他在技術領域有很深的洞見和遠見。同時他也負責公司的融資和戰略。

我的另一個合夥人 CMO 許子強,他是一個商業天才,主要負責商業化的工作。我是技術出身,負責産品營運和企業效率。

Lily:你們三個人會不會互相 Diss,尤其你跟謝揚都是技術出身,如果技術上有什麼不一緻的時候應該怎麼辦?

李宇航:謝揚是一個非常有上司力的人,上司力展現在能夠對技術的發展趨勢有非常準确的預判。毛主席曾說過“坐在指揮台上,如果什麼也看不見,就不能叫上司。坐在指揮台上,隻看見地平線上已經出現的大量的普遍的東西,那是平平常常的,也不能算上司。隻有當還沒有出現大量的明顯的東西的時候,當桅杆頂剛剛露出的時候,就能看出這是要發展成為大量的普遍的東西,并能掌握住它,這才叫上司。”是以在技術上面,我們都是非常尊重謝揚,包括他的預判。

Lily:你是 COO,如果他對你的工作提出意見你們會有讨論或者沖突嗎?

李宇航:會有,我會有我的堅持,包括在産品、營運、還有企業管理上。他也會有他的想法。我們會非常開誠布公地讨論,有時候會妥協,如果是我錯了我會去改,如果我是對的我也會按照我的想法去做。溝通起來非常簡單直接的。

Lily:你們三個是同學嗎?是怎麼認識的?

李宇航:我們三個是網友,在知乎上面認識的。剛上大學的時候我們各自在上面發表一些自己的想法,包括在技術上的讨論。知乎早期還是個小衆的地方,我們發現有願景很一緻的同齡人,我們那時候就開始互相勾搭,互相聊天。一開始我們讨論的更多的還是技術,還有一些情感生活之類的話題。但因為我們在大學的時候都一直自己在獨立創業,是以後面我們的聊天的範圍擴充到了我們對商業的判斷,包括對創業的一些讨論,然後發現十分志同道合,就選擇在一個時間點在北京一起創業。

我們在一起創業之後發現能力和角色比較互補;同時因為共同創業,在年齡段、認知、思考方式、思維模型等方面都比較契合。我覺得這是對我們來說一個很大的優勢。内容營銷非常有用,我們輸出的就是非常專業和技術的幹貨,比如說如何去建構一個分布式的身份系統,我們會把主要的、核心的技術上需要做的事情羅列出來,這時候你會發現你要是真正去從 0 到 1 搭建是非常複雜的。這個時候我們會說,“如果你不會做,或者說沒有精力去親力親為,就可以使用 Authing。可以節省你非常多的時間,隻需要喝一杯咖啡的時間就可以搞定了。”

另外,我們發現對于目标的客戶來說,像一些企業裡面的中高層技術負責人,他們更多關注的是很幹貨的技術内容。是以我們在做技術内容架構的時候,就想我們再去寫一本書,就是身份安全行業一些技術上面的知識點。有可能在兩年之後我們就會出版一本這樣的書。

Lily:能請你分享一下在面對客戶的過程中,被問到的最多的、最難的一個問題是什麼?

李宇航:“你們為什麼這麼年輕?”我們創始人都是 96 年的,團隊平均年齡 25 歲,但大部分客戶都是四五十歲。年齡這個問題經常被問到。我覺得展開來說的話,因為我們有着多年的程式設計和創業經驗,同時我們在這個行業中是有着深厚積累和獨到見解,是以我們能夠給客戶更好的解決問題。當然了總是遇到這個問題也是會有些頭痛,是以我們也會去找年紀大一些的銷售來去和客戶對接。

Lily:你覺得年輕是好事還是壞事?

李宇航:我覺得這是一個雙刃劍,尤其是我們所在的企業服務行業,年輕會被認為經驗少而經常遭受偏見。但我認為年輕的優勢在于我們可以跳出傳統的、已經固化的模式去看待問題。在解決同樣一個事情時相比年紀大的人來說沒有曆史包袱,去采用不同的創新模式。傳統的 IAM 已經賣了 30 年。但當我們跳出來固有的思維模式的時候,能像高維打低維一樣更好地解決問題。

Lily:其實我們在創投行業從來不認為年齡是問題,我們投了很多特别優秀的 90 後、95 後,包括我們自己用的供應商。我們今天的錄音師 Brook 是 00 後,他的兩個老闆全部是 90 後;我們的 B 站團隊是三個 95 後;我們投資團隊裡有 96、97 的都有。是以我們也覺得年齡在中國不是問題,在中國的高科技行業都不是問題。年輕代表的是我們能有更新鮮的眼睛,看到更高的東西,重點是成熟度夠高,眼界夠寬。

咱們再說說融資,Authing 剛剛官宣了新一輪的融資,這一輪融資主要投入在哪些方面?

李宇航:這一輪的話把大部分的錢用在了産品的建設和人員的擴張上。因為我們在做身份雲這個事情,它首先涉及到使用者體驗,包括安全方面的一些問題,還有就是架構上面的一些複雜的技術,是以它是一個很複雜的事兒。為此我們聘請最适合的人,并且給出高薪水,我們會把大部分的錢投入在人員配置上。同時我們還要在内容和品牌宣傳上面加大投入,之前我們通過内容營銷幾乎沒有産生成本,但是現在我們也希望能夠在行業中建立更大的影響力。

Lily:Joshua 你在一開始投的時候對這個團隊最大的顧慮是什麼?

Joshua:我們其實是蠻有耐心的,沒有特别大的顧慮,但是我們心裡是有預期的。團隊在各個方面都需要成長和一個爬坡,但這個方向和團隊的激情我們是非常認可的,說實話這段時間的進展我覺得還是挺快的,尤其是我覺得年輕人有一種特有的抓資源的能力。這一點我覺得非常重要,隻要發現了一個地方有一個商機,就盡量想盡一切辦法去利用它。

很多時候我們投資人在觀察一家公司的時候,會給你一些這樣的商機或者是一些聯系的方式,看你能不能接得住。當然也要看它本身的産品和定位是不是符合,如果符合且能夠迅速把這個事情接住,我覺得對于早期創業公司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銷售人數畢竟有限,産品知名度跟品牌還不是最好的,這個時候有一些投資人給你介紹的一些商機跟客戶資源以及各種各樣的公關資源,如果你能夠把它接住,借助資源滾動起來,我覺得這個能力其實展現了一家公司對于機會的渴望和把握能力,也展現了公司的快速疊代和進步的速度。

Lily:我跟宇航見了面之後就系統地介紹了一下我們的服務,他調動資源能力非常強,能夠全方位利用股東資源還有各種投後服務。他對于我們的中台提供的資源全方位地都在合作,而且很快都有産出。

我在最後問宇航一個很重要的問題,身份雲在中國蓬勃發展,Authing 是其中最領先的公司之一,又是一個年輕有活力的團隊,你們還在開放機會嗎?然後最近在招什麼樣的崗位?

李宇航:我們是非常有特點的團隊。我們三個聯合創始人都是網友,團隊早期的成員都是通過網際網路結識的。我們的一位核心工程師還在讀大學,但他覺得 Authing 這個事情非常有意義,就毅然決然地選擇了退學一起創業。我們團隊的其他成員也都非常有特點,我們整個團隊的交流和做事效率都非常高。我們現在一直在招人,目前主要招的幾個崗位,包括産研團隊的架構師和研發工程師,産品經理;也在招商業化團隊的同學,比如銷售和解決方案架構師 SA。聽衆朋友們如果有想換工作或者想加入一個快速發展的、年輕的創業團隊的話,可以把履歷丢給我,我的郵箱是[email protected],特别希望能和大家交流。

Lily:辦公地點是在北京還是上海?我們的一些技術類的文章在哪裡可以看到?

李宇航:我們在北京的五道口。在知乎、掘金、開源中國以及CSDN等十幾個這樣的技術社群都有我們的官方公衆賬号,叫做 Authing 身份雲。我們的官網是 authing.cn,也歡迎通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