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女排選帥正在如火如荼進行中,一旦選帥成功,女排将正式進入巴黎周期,而這一周期的特點和前兩個周期完全不同!

中國女排
為描述友善,将裡約奧運運會至東京奧運會之間,中國女排的戰術和人員構成體系稱為“裡約體系”。裡約體系的特點是以朱婷為核心,張常甯為輔,後期再加一個李盈盈。
因為朱婷的出色表現,裡約體系與中國女排之前的體系有所不同,傳統上,與主要對手相比,中國女排的邊攻手不強,是以更重視副攻的進攻能力(與歐美重視攔網不同),但是朱婷的出現,讓這一切發生了改變,正常的朱婷+張常甯,足以和任何強隊的邊攻掰手腕,後期又加入李盈盈,三叉戟幾乎是橫掃任何強隊的存在,其她人,隻要做好防守、保障就行了,于是,顔妮這種以攔網見長的副攻得以在國家隊立足(之前顔妮是沒有位置的,瀕臨退役)。
龔翔宇
然後,中國女排出現了既不同于歐美也不同于之前中國國家隊傳統的接應,龔翔宇,她在國家隊的任務就是保障,進攻不能得分?這不是問題,三叉戟的得分能力已經過剩,世界上沒有一個對手能抵擋三叉戟的轟炸。
但是,東京奧運,中國女排詭異的發揮失常,僅得第九,傷病是個好借口,但是難以令人信服,天天封閉訓練,教練組不清楚隊員傷病?沒有預案?不想追究那些陽光之外的内幕,但是中國女排肯定要變了!
朱婷手術之後,加上年齡原因,大機率狀态會下滑,張常甯因為自身家庭背景,訓練估計也不會像之前那樣刻苦,三叉戟,還沒發威,已經成了傳說。。
朱婷
作為裡約體系的核心,朱婷的狀态變化必然會給中國女排的戰術和人員構成帶來變化。
首先是副攻,得分能力再度被放到第一位,顔妮這種類型的副攻,大機率不會進國家隊了,
其次就是接應,接應必須能得分,沒有周蘇紅,來個楊方旭也行,沒有力量,就靠跑動、靠速度,但是,必須能得分、得分!
其次,受副攻的影響,二傳估計也會以速度和變化為主。
邊攻的進攻能力如果沒有新人的出現,和之前比是下降的這點問題不大;但是直接步回傳統的跑動接應也不現實,現在的一傳養不起,現有的副攻進攻能力也一般。
折中一下,需要一個能打一定強攻,又有一定戰術的接應,偶爾能過渡一下就不錯了。未來幾年國家隊第一要務是保持在第一集團,大賽能進八強,最好能奪牌。同時大膽發掘新人,高大化是雙刃劍,多變的戰術和過硬的一傳及地闆技術才是法寶。二傳和自由人兩個位置很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