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帶你一次性搞懂整個歐洲曆史——羅馬篇

作者:周扒皮叭曆史

很多喜歡曆史的小夥伴,對中國的曆史朝代和故事主線可以說是倒背如流,但是對于世界曆史卻是一知半解。尤其喜歡看歐美劇的小夥伴們更是對歐洲的曆史時間線感覺很混亂很複雜,冒出無數個問号:一會一個亨利一世,一會又冒出一個路易幾世幾世、一會德國叫勃蘭登堡、一會又叫普魯士、一會什麼維京海盜、一會又是什麼日耳曼蠻族入侵的......

是以,今天開始咱們就系統地來說說歐洲的曆史和那些神奇的傳說故事,一起跨越古典時代、中世紀、文藝複興、地理大發現、工業革命、世界大戰......

帶你一次性搞懂整個歐洲曆史——羅馬篇

東西方曆史對照時間軸

關于歐洲曆史的開篇最重要的莫過于繼承了希臘文明的古羅馬了。如果說希臘文明的哲學璀璨是中國春秋戰國的百家争鳴,是歐洲的思想文化源頭,那麼羅馬就如同中國的秦漢兩朝,為歐洲奠定了基本政治和法律制定,以及曆史發展走向。

要知道中國的秦漢兩朝建立起來的外儒内法的封建禮教和皇帝制度,整個從漢至清的兩千多年中都在圍繞這個時候定下來的規矩和脈絡在上面不斷完善和發展。

而歐洲也是如此,在羅馬分崩離析之後的歐洲各國也開始圍繞在羅馬遺留下來的基督神學和貴族制度上不斷地發展,各自形成自己的文化,而且很多歐洲大陸國家在曾經就一直把“重建羅馬帝國的榮光”當作民族奮鬥的終極目标。

那咱們就正式走近歐洲的曆史開篇——羅馬世界!

羅馬的起源——王政時代

在羅馬拉丁民族的起源故事中,和中國華夏民族的起源一樣有着很濃厚的神話傳說。在中國是黃帝和炎帝在昆侖衆仙的幫助下于逐鹿之戰中打敗了蚩尤,統治了中原地區,華夏民族開始形成。

而羅馬的起源傳說是在希臘人用木馬計打敗特洛伊之後,特洛伊英雄埃涅阿斯率領遺民逃了出來,曆經艱辛來到了意大利半島的拉丁姆平原,建立了龍加國,成為了國王,其子孫後代統治着拉丁姆平原。

帶你一次性搞懂整個歐洲曆史——羅馬篇

特洛伊戰争中的“木馬計”

到了第15代國王努米托爾時,被自己的弟弟阿穆利烏斯給篡奪了王位,還處死了努米托爾的所有兒子,并将努米托爾的女兒西爾維娅送去做了女祭司,讓其不能結婚生子。

可是善良的西爾維娅在做女祭司時,因為其美麗的外表和純潔的心靈受到了戰神阿瑞斯的愛慕,一人一神結合之後便誕下了一對雙胞胎。

這件事情被阿穆利烏斯知道後十分生氣,便指令仆人将兩個孩子丢進台伯河中淹死。但是仆人可憐兩個正在哭泣的嬰兒,隻将其放在了河岸邊就走了,希望有好心人路過這裡能收養兩個嬰兒。

仆人走後沒多久,孩子的哭聲驚動了來河邊喝水的一匹母狼,母狼不僅沒有傷害這兩個孩子,反而用奶水喂養這兩個孩子。好巧不巧,這個時候一個牧人剛好經過這裡,非常驚訝眼前看到的神奇景象,覺得一定是神靈庇佑的結果,于是牧人就把這兩個嬰兒帶回了家。

兩個嬰兒在他和妻子的悉心照料之下逐漸成長,并給他們取了名字——羅慕路斯和雷慕斯。

帶你一次性搞懂整個歐洲曆史——羅馬篇

羅馬神話中吃狼奶長大的羅慕路斯和雷慕斯

成年之後的羅慕路斯和雷穆斯在偶然的情況下得知自己的真實身份之後,深深的仇恨促使兄弟二人聚集了衆多不滿阿穆利烏斯統治的公民,發動了一場暴動奪回了王位。

在勝利後,兩兄弟決定在母狼喂養他們的台伯河邊建立一座新的城池。可是,兩人在為這個新城取什麼名字的時候發生了争執,雙方都想用自己的名字來命名新城,各不相讓。由此兄弟二人之間發生了一場混戰,結果在混戰中雷慕斯被羅慕路斯殺掉。

從此,羅慕路斯的名字被冠以這座新城的名稱——羅馬,并且羅慕路斯還設立了元老院、胞族大會等一系列的政治制度。在公元前753年,羅馬正式建成,羅慕路斯成為了羅馬的第一個國王。

到了公元前510年,羅馬的第七個王“高傲者”塔克文被推翻為止,先後有七個王統治羅馬,這個時期被稱之為王政時代。

當然傳說歸傳說,曆史歸曆史,在當代許多學者的曆史研究下認為:王政時代的七個王中,隻有第七王小塔克文是确有其人,而前面的六人,包括傳奇的羅慕路斯是否有其人存在還有待考證。不過在古代的歐洲學者卻對其深信不疑,就如同大陸古代正史中都不否認黃帝、炎帝的存在一般。

帶你一次性搞懂整個歐洲曆史——羅馬篇

羅馬的母親河——台伯河

在王政時代後期,随着國家的穩定和生産力的發展,羅馬公民開始分化,有錢的人開始成為貴族,破産的人隻能依靠貴族生活,甚至成為奴隸。是以大量的公民變成了貴族的私有财政,導緻了羅馬的兵源不足,向國家繳稅的公民也越來越少,而貴族卻越來越富有。

在第六王塞爾維烏斯即位後,根據當時的羅馬情況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打亂了之前按血緣關系建立的胞族大會,改為按公民所在的地區為根據建立新的部落,擴大了羅馬公民的範圍。然後又對公民财産進行普查,将公民按财産的多寡劃分為五個等級,各個等級有不同的義務和提供不同數目的百人隊,保障了羅馬的兵源和稅收,并且創立了有利于貴族的森都利亞大會作為新的公民大會,緩和了國王與貴族之間的沖突。

以上這些内容這就是著名的塞爾維烏斯改革,曆史學界普遍将這次的改革定義為真正的羅馬建國。因為在改革之後,羅馬才正式擺脫了原始的血緣氏族制度,建立了真正意義上的階級國家,而且等級貴族制也成為日後中世紀西歐封建等級制的源頭。

雖然塞爾維烏斯的改革使羅馬的政治制度更加成熟,但同時也助長了貴族的權力不斷擴張,壟斷了元老院和許多公務員職位。

到了第七王“高傲者”塔克文統治時期,塔克文開始謀求加強王權以削弱貴族的權力,導緻國王和貴族之間的關系十分緊張,而塔克文的無賴兒子塞斯圖斯偏偏這個時候強奸了貴族盧修斯的妻子。這件事情直接導緻了元老院貴族号召所有拉丁人起義,趕走塔克文一家,正式廢除了國王制度。

羅馬的興起——共和時代

在推翻國王之後,羅馬設立了兩名執政官作為最高元首,兩名執政官的權力相等,任期一年。

帶你一次性搞懂整個歐洲曆史——羅馬篇

羅馬元老院會場

執政官的選拔是由前任執政官從元老院中提名兩名貴族,再經森都利亞大會通過和元老院準許後上任,并且由元老院充當其咨詢機構,重要事宜需要由元老院的貴族們商量通過才能執行。

而且元老院的貴族們是終身制,執政官也是從元老院選出的,對于法律的解釋權也完全由貴族說了算。是以,羅馬的共和制實際上是貴族共和制,平民的權力很難得到保障,但是士兵和稅收卻是由平民提供。

于是平民為了保障自己的權力,多次趁羅馬在受到外族入侵的危難之際,發動平民撤離運動。換句話說就是:如果不給我們權力,我們就搬家走人了,要打仗你們貴族自己去打吧!

這一招屢試不爽,貴族被次次逼得對平民讓步,平民也為自己争取到了許多權力,比如設立了專門為平民發聲的保民官,權力幾乎與執政官相當,還有不許平民因為債務問題成為奴隸等等。

其中更著名的就是讓貴族在廣場上樹立了“十二銅表法”,将法律一字一句地刻下來。這樣以後貴族就不能在法庭上随便解釋法律,審判案件隻能根據廣場上面刻的法律條文為準。而且這也成為了日後羅馬法和歐洲各國法律的最初藍本。

帶你一次性搞懂整個歐洲曆史——羅馬篇

樹立在羅馬廣場上的十二銅表法

平民不再成為貴族們的奴隸,于是新的問題又來了:平民不能成為奴隸,那麼誰來為貴族們種田勞動呢?

答案隻有一個:奴役其他民族。

是以羅馬開始走向對外擴張的道路,平民們為了獲得更多的土地和财富,也支援貴族們的擴張計劃。

羅馬先是通過三次維愛戰争,打敗了鄰近的伊達拉裡亞人,完全控制了整個拉丁姆平原,又通過三次薩莫奈戰争,打敗了意大利南部的希臘殖民城邦。到公元前272年,最後一個希臘殖民城邦他林敦投降,羅馬統治了除了阿爾卑斯山一帶以外的整個意大利半島。

随着對意大利的征服完成之後,大量的奴隸和财富湧入羅馬城,羅馬人嘗到甜頭後完全控制不住繼續征服的步伐。另外,這其中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意大利半島多山地且屬于地中海氣候,地區狹小不适宜種植糧食作物,随着人口的劇增,隻能不斷通過海上貿易,用葡萄酒和橄榄油向地中海對面的埃及、叙利亞等地區換取糧食。

但是地中海的貿易航線不是你想走就能走的,當時西地中海的霸主是國力正在蒸蒸日上的北非迦太基,東地中海也有亞曆山大帝國解體後的馬其頓和安提柯王朝壟斷了海上貿易。

帶你一次性搞懂整個歐洲曆史——羅馬篇

西地中海霸主迦太基和正在興起的羅馬

其中和羅馬沖突最大的當屬迦太基,因為當時的迦太基已經在意大利西部的許多島上建立了商業據點和殖民地,是以羅馬要想獲得地中海的話語權,首先要沖破迦太基的封鎖。于是雙方在公元前264年到公元前146年之間,開始了長達100多年的戰争,前後經過三次大戰,羅馬最終取勝。

因為羅馬人蔑稱迦太基人為“布匿”,是以這場争霸戰争被稱之為“布匿戰争”。

在第二次布匿戰争期間,曆史上著名的迦太基将領漢尼拔遠征意大利,并且差點滅亡了羅馬。但是羅馬将領斯齊比奧來了一招“圍魏救趙”,在漢尼拔猛攻羅馬城的時候,渡海登陸北非進逼迦太基城,漢尼拔被緊急召回,最後在紮瑪決戰中惜敗給了斯齊比奧,這也是漢尼拔生平以來第一次敗績,同時也标志着迦太基的曆史即将過去。最終在公元146年迦太基被滅,成為了羅馬的一個行省。

在和迦太基戰鬥的同時,羅馬在東邊也和馬其頓進行了三次馬其頓戰争,與塞琉古進行了叙利亞戰争,完成了對東地中海的征服。

至此,羅馬取得了地中海的霸主地位,完全可以在地中海橫着走,也沒有人敢說一句不。但是,羅馬的戰争并沒有結束。

帶你一次性搞懂整個歐洲曆史——羅馬篇

被譽為西方四大戰神之一的漢尼拔

正所謂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

在羅馬征服的地區,羅馬人并沒有把這些被征服的民族同等對待,而是将他們對羅馬的态度劃分不同的等級,給予極小的權力,并且掠奪這些被征服的民族為奴隸,導緻了很多被征服地區的不滿,尤其是意大利半島上的馬爾西人和希臘殖民者後裔們。

于是在公元前91年,意大利半島上的其他非拉丁人組成同盟反對羅馬,并且效仿羅馬的政治制度建立了意大利同盟,于是在公元前91年,同盟者戰争爆發,于此同時西亞的本都、希臘衆城邦等四處各地都爆發了反抗羅馬的統治的起義。

為了應對這突如其來的變故,光靠羅馬的公民兵完全應付不了這麼多的戰争,最後在元老院的授意下,軍人出身的馬略當選執政官,對羅馬的軍事制度進行了改革,設立了募兵制和雇傭軍,要求士兵服役十六年,在服役期間由國家供養,退伍後分給土地。

這次的軍事改革徹底改變了羅馬的共和制度,因為在此之前,羅馬是需要打仗時才将青年臨時召集起來,幹糧和兵器也由自己準備,打完仗之後就解散回家,士兵完全屬于國家。

而這一改變,導緻士兵成為了職業化軍人,服役長達十六年,随時聽候将軍的調遣。這雖然滿足了戰争的需要,但同時将軍的權力也随着變大,軍隊無形中成為了其個人财産,為日後的将軍獨裁創造了資本條件。

而且馬略還發明了聯隊制度,統一了不同兵種之間配備的武器,還将角鬥學校的訓練方式引進軍隊訓練,加強對士兵的訓練,軍事力量也大大提高,戰鬥力強大的羅馬兵團正式誕生。

帶你一次性搞懂整個歐洲曆史——羅馬篇

羅馬聯隊編制的軍團

馬略的軍事改革不僅保證了羅馬取得了同盟者戰争的勝利,但在戰争結束後,弊端也開始顯現,元老院也擔心馬略的勢力變大,于是在公元前88年解除馬略的指揮官職位,任命蘇拉為執政官并指揮部隊去西亞平叛本都之亂。

在蘇拉的軍隊還未離開意大利時,遠在北非的馬略通過自己留在羅馬城的手下發動政變,下令罷免了蘇拉。而蘇拉也不是個軟柿子,随即帶領軍隊掉頭攻打羅馬城,開了羅馬人打羅馬人的曆史先河。

雙方之間進行了長達5年的内戰,最終蘇拉打敗了馬略。而獲勝的蘇拉遠比馬略強勢,直接通過自己手握軍權的實力,在羅馬建立了個人軍事獨裁。

在蘇拉死後,羅馬的貴族們以為羅馬的政權又可以恢複到像原來一樣由元老院說的算時,好巧不巧這個時候又爆發了羅馬曆史上最大規模的奴隸起義——斯巴達克起義。

關于斯巴達克的故事,已經被改編成為了多部影視劇和小說作品,大家或許都從影視劇裡面了解過這位猛男。斯巴達克原本是一名角鬥學院的奴隸,因不滿壓迫,率領70名角鬥奴隸發起反抗,沒想到最後發展為12萬人之多的起義大軍。起義軍橫掃整個意大利半島,從南打到北,又從北打到南,無數的羅馬貴族被屠殺。

帶你一次性搞懂整個歐洲曆史——羅馬篇

斯巴達克起義橫掃了整個意大利半島

這個時候,慌亂之中的元老院又隻能把權力委托給了軍事貴族。這點類似于東漢末年黃巾大起義,朝廷無力鎮壓,隻得下令給各地官員和豪紳,讓他們自己招兵買馬去鎮壓黃巾軍。

當然,在黃巾軍被鎮壓之日,便是群雄崛起之時。羅馬也不例外,就在鎮壓了斯巴達克起義後,羅馬曆史舞台上誕生了三名枭雄——龐培、克拉蘇和凱撒。而三人在戰後為了瓜分權力組成了秘密同盟,一起對抗元老院,這就是曆史上有名的“前三頭同盟”。

就在元老院日益衰落,已經不能威脅到他們的統治時,三人的沖突也開始激化。到了公元前53年克拉蘇戰死在帕提亞戰争中,三頭隻剩兩雄對峙。

克拉蘇死後的第二年,凱撒出征高盧,也就是今天的法國地區。在凱撒帶兵走後,元老院倒向了龐培,并且宣布凱撒為羅馬公敵。于是,一場新的内戰爆發了。

而凱撒作為西方曆史上著名的軍事奇才,不僅有着傑出的上司能力,也有着過人的謀略和智慧,如果放到中國曆史上,完全就是曹操式的人物,元老院和龐培完全抵不住凱撒的進攻。

并且在龐培戰敗出走埃及後,凱撒為追擊龐培打到了埃及,便邂逅了赫赫有名的埃及豔後克利奧帕特拉七世,這便是電影《埃及豔後》故事的開始的背景。

帶你一次性搞懂整個歐洲曆史——羅馬篇

電影《埃及豔後》中的凱撒和克裡奧帕特拉

在凱撒完全獲得了内戰的勝利後,被元老院任命為終生執政官,大權獨攬,實際上此時的羅馬已經是披着共和外衣的帝制了。但凱撒還沒來得及稱帝,就被元老院中的共和派給刺殺了。

凱撒死後,其手下将領安東尼、雷必達和凱撒養子(也是凱撒的甥外孫)屋大維開始為争奪權力又開始了新一輪的角逐。而在他們内鬥的同時,元老院的地位得到增強,三人不得已暫停鬥争轉向結盟,共同對抗元老院,史稱“後三頭同盟”。

他們三人的命運也如同前三頭同盟一樣,元老院不能威脅他們的地位時,同盟關系遲早會破裂,新一輪的内戰又再次拉開。

在他們三人中勢力最為強大的安東尼猶如東漢末年的袁紹,是被當時最看好的一位,但是安東尼空有赫赫戰功和聲望,卻缺乏政治頭腦,在後來還迷戀上埃及豔後,沉醉于美色之中。

而精明的屋大維控制了元老院,大有“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味道。他先是聯合雷必達打敗了安東尼主力,又通過政治手段剝奪了雷必達的軍事實權,最終在公元前31年,完全打敗安東尼,還順手滅亡了托勒密埃及,将埃及變為了羅馬的一個行省。

帶你一次性搞懂整個歐洲曆史——羅馬篇

羅馬帝制的開創者——屋大維

公元前27年,元老院贈給屋大維“奧古斯都”稱号,正式确立元首制,标志着羅馬從共和時代正式進入帝國時代。

羅馬的榮光與衰落——帝國時代

自屋大維後,其養子提比略繼位,先後經卡裡古拉、克勞狄、尼祿,共曆四帝,稱克勞狄王朝。

在克勞狄王朝的前三帝中,不斷完善羅馬的政治制度,改善羅馬人的生活,更重要的是在不斷加強皇帝的權力,削弱元老院的特權,大有向中國的皇帝專制獨裁制度的發展趨勢。但到了第四個皇帝尼祿登上皇位後,成為了羅馬曆史上的第一個暴君。

尼祿殘暴兇狠,放蕩不羁,不理朝政,更是為了想修建新的宮殿,放火燒了羅馬城,而尼祿還把這個罪名加給了當時正在形成和壯大的基督徒,大肆捕殺迫害基督徒。是以,在基督教的曆史中,尼祿被塑造成了猶如撒旦一樣的魔鬼式人物。

當然尼祿的倒行逆施引起了羅馬各階層的普遍不滿,各地掀起了反抗,連自己身邊的近衛軍也開始宣布讨伐尼祿。最終,衆叛親離的尼祿在羅馬郊外自殺,克勞狄王朝告終。

尼祿死後,各地的行省軍團紛紛擁立皇帝,互相征伐,陷入了軍閥割據的時代,形成了所謂的“四皇帝時代”。結果東部行省軍團的皇帝韋柏芗獲勝,在公元69年建立了弗拉維王朝,并且下令開始修建羅馬圓形競技場。

帶你一次性搞懂整個歐洲曆史——羅馬篇

意大利羅馬地标建築——古羅馬圓形競技場

但弗拉維王朝國祚極端,隻經過27年,曆經三帝便滅亡。元老院推舉涅爾瓦為皇帝,開啟了羅馬曆史上最繁榮的安敦尼王朝。因為這個王朝總共六位君主,前五位:涅爾瓦、圖拉真、哈德良、安敦尼、奧雷略被稱之為——羅馬五賢帝。

其中第二位皇帝圖拉真被譽為“羅馬的漢武帝”,圖拉真在位時期積極對外擴張,将羅馬的版圖推向極點:東起美索不達米亞,西至大西洋,北抵不列颠島,南達北非。

但是版圖雖大,但卻難以持久,哈德良即位後不得不停止對外擴張,轉攻為守,緻力于内政,并且還在北部邊境和不列颠修建長城,其中英國的哈德良長城就是這個時期修築的,也成為了日後英格蘭和蘇格蘭分界線大緻範圍和标準。

經過圖拉真和哈德良的治理,到安敦尼時期,羅馬迎來了極盛期,是以這個王朝也被冠以了安敦尼的名字。

然而在羅馬國境内呈現一片繁榮氣象的同時,在東部和北部的草原地區卻發生着極大的變化。那就是遠在東方的匈奴人因為抵禦不住大漢王朝的進攻,北匈奴開始西遷了,上帝之鞭一路從東方抽打到西邊而來。

帶你一次性搞懂整個歐洲曆史——羅馬篇

羅馬帝國和周邊蠻族

在安敦尼王朝後期,大量羅馬北部的東哥特人、西哥特人、汪達爾人、法蘭克人這些日耳曼蠻族因為抵擋不住匈奴人的入侵,開始紛紛逃竄到羅馬境内,在羅馬邊境燒殺搶掠。

而這個時候禍不單行,安敦尼王朝的最後一任皇帝康茂德因為暴政被刺殺後,羅馬再次陷入内戰,在這期間雖然短暫的出現過統一的賽維魯王朝,但很快羅馬又很快的進入了最混亂的——“三十僭主時期”。

最終在長達一百多年的混亂後,公元284年,戴克裡先掃平内亂,對羅馬進行大改革,實行四帝共治制度。就是将整個羅馬帝國一分為二,自己治理羅馬的東部,将西部交給了自己的好基友馬克西米安,兩人都稱“奧古斯都”,而在兩人之下各自在找一個副皇帝稱為“凱撒”分管一部分地區。

并且戴克裡先還為了解決日耳曼蠻族的問題,開始改革軍事,吸收蠻族入伍,對其實行诏安政策。然而,這個政策卻為後來西羅馬的滅亡埋下了禍患。

在戴克裡先和馬克西米安退位後,羅馬又爆發了帝位争奪戰,最終,一代著名帝王——君士坦丁一世獲得勝利,廢除了四帝共治制度,并将首都從羅馬遷都到拜占庭,取名君士坦丁堡,号為新羅馬。

帶你一次性搞懂整個歐洲曆史——羅馬篇

羅馬帝國的分裂

而且君士坦丁針對日益壯大的基督教,對基督徒進行讓步,在公元313年釋出米蘭敕令,承認基督教的合法性,323年又在尼西亞召開了基督教曆史上第一次宗教大集結,統一了基督教内部對聖經的解釋權,制定了“尼西亞信條”,成為了基督徒必須遵守的教義。由于君士坦丁對基督教所做的貢獻,君士坦丁也被基督徒稱之為第一大帝。

在君士坦丁去世50多年後,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一世正式将基督教奉為國教,從此基督教教義成為歐洲人民的價值觀核心,如同中國的儒家思想對中國曆史的影響一樣,深深地刻入了思想的骨髓。

公元395年,狄奧多西一世臨終前,将羅馬一分為二交給兩個兒子管理,羅馬帝國再次分裂。而且這個時候西羅馬奴隸起義頻繁,外部的匈奴人在波河流域站穩了腳跟,建立了匈奴帝國,并且歐洲的夢魇——匈奴王阿提拉開始崛起。

東羅馬帝國因為商業的繁榮和奴隸起義較少,還能勉強抵禦蠻族和匈奴人的入侵,而西羅馬卻在内外打擊之下,最後一個西羅馬帝國皇帝羅慕路斯,在公元476年被日耳曼蠻族雇傭兵首領奧多亞克罷黜,西羅馬滅亡。

帶你一次性搞懂整個歐洲曆史——羅馬篇

西羅馬滅亡後的歐洲局勢

日耳曼蠻族正式正式在西歐登上曆史舞台,東哥特王國、西哥特王國、勃艮第王國、法蘭克王國等等一些列日耳曼國家在西羅馬的廢墟上開始建立,曆史也進入了中世紀時期。

而僅存的東羅馬帝國,也就是曆史學家們稱呼的拜占庭帝國,隻能蜷縮在亞歐交界地區苟延殘喘地續寫羅馬帝國的最後一抹餘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