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80後紮根大涼山支教17年,新年期待有更多時間陪伴家人

作者:環球網

來源:成都商報

34年的光陰并不悠長。但是當這條蜿蜒的生命之河,包裹着澎湃的熱望與理想,把整整一半的河道,牢牢根植于四川最偏遠的大涼山腹地,源源不斷播撒愛與希望,為當地上百所山村、近萬山裡娃,點亮了讀書學習知識的明燈,這條默默流淌17年的河流,就成為當地彜族老鄉口口相誦的“布的”(即彜語中的“傳說”)。

還有兩個星期就要迎來農曆新年,城裡家家都張燈結彩,準備年貨,人們都在憧憬新的開始。

紅星新聞記者驅車十多個小時,來到四川省涼山彜族自治州美姑縣,在大山環抱的拉馬鎮馬堵村,見到了在當地紮根整整17年的肖善文老師,以及他的支教同僚,和他們正在幫助的山區孩子們,傾聽他們對新年的期待。

為一句承諾,他紮根大山17年

肖善文,四川宜賓市人。2006年,18歲的他懷揣着夢想背着家人報名參加了國家的西部支教計劃,從老家坐車沿着崎岖山路前往美姑縣。

肖善文記得,在半路上突然遇到道路塌方,從天而降的巨石瞬間将道路砸斷,一車人幾乎與死神擦肩而過。是進還是退?肖善文二話沒話,和幾個膽大的同學匍匐着穿過亂石區,然後搭着當地老鄉的機車趕往縣城。

正當一行支教的年輕人,慶幸經受住了自然環境的考驗,接下來的困難卻接踵而至。走進當時的美姑縣大橋中學教室,18歲的肖善文發現,台下的學生有不少年齡和自己差不多,有的甚至比他還年長,而且都不會漢語。作為國文老師的他愣在了原地。

不過天生樂觀的肖善文并沒有氣餒,很快找到了辦法。他和學生連比帶劃用上了手勢,課餘和學生交朋友,用自己微薄的工資為學生們買來全新的學習用品、零食,他們很快就打成一片,學生學習漢語,他就學習彜語。在課堂上,他根據教學内容用粉筆在黑闆畫出想象力豐富的漫畫,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很快這個18歲的年輕老師,成為全校最受歡迎的國文老師之一。

80後紮根大涼山支教17年,新年期待有更多時間陪伴家人

肖善文(中)在美姑縣尼勒覺村教學點與支教老師和學生們一起

三年支教期滿,父母催着肖善文回家,并給他在城裡找到了舒适的工作。學生們知道肖善文要走,一個個都哭了。一面是父母的殷殷期盼,一面是孩子們天真無邪的真情告白,肖善文咬牙辜負了父母:“我要把他們教到畢業”。

誰知這句承諾,從此成為烙印在他腦海裡整整17年的牽絆,再也無法割舍,他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山村學生畢業升學。“為大山裡的孩子,點一盞燈、開一扇窗……”成為肖善文的座右銘。

2011年,他毅然決定來到海拔幾千米、條件更艱苦的馬都國小任教。“我一直在想,為什麼當地學生進了中學成績那麼差,根源還在于國小缺少漢語老師。” 山上看不了電視,也沒有網絡,冬天連洗澡都成問題……遇到有學生辍學,他便走村串戶,勸家長把孩子送回學校,有時家訪爬山就要爬幾個小時山路。他還自己掏錢為老鄉買糧油,鼓勵他們送孩子走進課堂學習知識。

在此過程中,肖善文還發現在山村國小裡,老師資源非常缺乏,很多村小往往隻有一兩名老師, 有的受不了艱苦條件而中途退出。于是,在做好本職工作之餘,肖善文發動身邊的朋友親人,尋找認真負責的愛心人士作為志願者、作為支教老師,彌補當地教育資源的不足。在海拔數千米的美姑縣瓦古鄉尼勒覺村,他招募到第一位支教志願者,緊接着招募到第二位、第三位……到2016年,共計招募到60餘位支教志願者,支援了24所山村國小。

為進一步推動改善偏遠地區教師資源匮乏的現狀,在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的幫助和團縣委的支援下,肖善文牽頭正式成立了荞麥花開支教助學會,對招募到的志願者進行系統教育訓練,使其成為合格的支教老師,幫助當地越來越多的山村孩子學習知識、了解大山外的世界。

科技助力,為大山裡的孩子打開一扇窗

“我的想法,就是為山裡的小朋友點亮一盞燈。”肖善文告訴紅星新聞記者,以前山裡沒有網絡、也沒有電視,孩子們了解外面世界的方式隻能通過書本。而今5G網絡和智能終端也走進了大山。

多年的支教生涯中,肖善文和老師們還發現很多來自大山的孩子,回家就要步行數小時,加上惡劣的天氣等原因,有的孩子生活得不到保障。2020年,經政府準許,在愛心人士和機構支援下,肖老師創立了美姑縣兒童之家,為家庭偏遠和較為困難的孩子解決上學的後顧之憂,2021年美姑縣兒童之家正式搬進拉馬鎮馬堵村的新家。這裡窗明幾淨,居住着70餘位山裡孩子,孩子們放學後來到這裡,有老師免費教授文化課、文體課,并提供食宿。孩子們一起生活學習,感到非常快樂,并培養了良好的生活習慣。

80後紮根大涼山支教17年,新年期待有更多時間陪伴家人

在愛心人士的捐贈下,電腦、智慧屏電視等越來越多的智能裝置送進了兒童之家,讓當地山村孩子的教學環境越來越好,設施越來越完善,從最初缺電缺網到擁有高品質的教學裝置和生活資源,還能通過華為智慧屏“打個電視”便捷地實作遠端教學、跟親人聯系。孩子們的學習和生活終于有了肖善文一直期待的樣子。

80後紮根大涼山支教17年,新年期待有更多時間陪伴家人

有資料顯示, 目前美姑縣包括荞麥花開支教助學會在内,有10餘家支教助教協會,超過200名支教志願者分散在各個鄉村學校,有效補充了教師資源不足的短闆。來自社會各界的愛心捐助支撐着這些支教助教協會的發展和壯大,也讓偏遠山區的孩子及時收獲了寶貴的知識!

80後紮根大涼山支教17年,新年期待有更多時間陪伴家人

肖善文感懷道,“兒童之家的成長離不開社會各界的幫助與扶持!”其中甯波市北侖區政府在對口幫扶四川涼山州美姑縣過程中,給予兒童之家無微不至的關懷。近日,來自甯波公益捐贈的逾萬件愛心冬衣和物資,陸續送到美姑縣兒童之家和其他幾所山村國小的孩子手中,為大山裡的孩子帶去冬日的溫暖。

甯波市北侖區挂職幹部、涼山州美姑縣政府辦副主任潘越告訴記者,未來還将通過各種努力,持續改善當地山區孩子的學習和生活條件。

聽,老師和山裡孩子的新年期待

肖善文常說,山裡雖苦,但孩子們的笑是甜的。

他把山裡的孩子比作荞麥花,荞麥花雖然沒有玫瑰花那樣鮮豔,沒有栀子花那樣芬芳,但它即便生長在海拔數千米的高原也傲然綻放,還具有很高的醫學開發價值。他希望山裡孩子能象荞麥花一樣不懼複雜的生存環境,自信地展現自己優秀的一面。

80後紮根大涼山支教17年,新年期待有更多時間陪伴家人

新春即将來了,肖善文說出了他心中的期待:“我希望我能夠有更多時間陪伴家人,也希望兒童之家能發展得越來越好。”

支教老師黃升說:“期待新年以後,孩子們變得更加開心、活潑、快樂”。

老師彭娟說:“希望孩子們都能考個好成績,開開心心過年”。

而兒童之家的孩子們也有自己小小的期待,有的期待新年成為一名小小音樂家,有的期待獲得更優秀的學習成績,有的則期待盡快見到在外打工的父母,新春全家早早團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