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戰鷹淩雲,隻為捍衛祖國藍天——記空軍航空兵某旅旅長、空軍特級飛行員李淩

作者: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來源:新華社軍分社·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作者:張皓陽 餘紅春 楊盼

戰鷹淩雲,隻為捍衛祖國藍天——記空軍航空兵某旅旅長、空軍特級飛行員李淩

新華社沈陽1月17日電題:戰鷹淩雲,隻為捍衛祖國藍天——記空軍航空兵某旅旅長、空軍特級飛行員李淩

新華社記者劉濟美、高玉嬌

深冬,空軍某機場,天高地闊,遠山如黛。迎着太陽的方向,一架架殲-20戰機呼嘯而起,奔赴預定空域開展實戰化對抗訓練……

李淩緊盯着大螢幕上實時顯示的激烈攻防态勢,臉上平靜得沒有一絲表情。

入伍24年,無論是執行志願軍烈士遺骸歸國護航任務,還是遂行海上維權任務;無論是執行國慶70周年閱兵任務,還是對陣“金頭盔”考核,作為一名優秀的空軍指揮員,李淩從不會被情緒幹擾判斷——

有人說,李淩是能夠将戰術動作做到極緻的“飛行機器”;也有人說,他是能夠洞察戰場資訊的“數字大腦”。但李淩自己卻說,“我是訓練有素的空軍戰鬥機飛行員。”

李淩,空軍航空兵某旅旅長,空軍特級飛行員,“金頭盔”獲得者。在他帶領下,部隊被中央軍委評為“全軍正規化建設先進機關”,所屬飛行某大隊,被中央軍委授予“強軍先鋒飛行大隊”榮譽稱号。

近年來,李淩帶領團隊緊盯科技之變、戰争之變、對手之變,在空軍戰略轉型中發揮重要作用,以實際行動奏響了人民空軍在新時代的強軍戰歌——為祖國奮飛,為新時代護航。

在軍事訓練轉型中錘煉精兵勁旅

2008年,當李淩調入原空一師,如願飛上了三代機的時候,人民空軍也開啟了戰略轉型的步伐。與此同時,軍事訓練轉型更新,迎來了“以聯為綱”推進體系練兵的時代。

真正讓李淩對“體系”刻骨銘心,對現代空戰有了直覺感受的,是部隊在空軍首屆“金頭盔”考核中慘敗的經曆。

“我們完全被幹擾壓制,成了‘聾子’‘瞎子’,像進入了黑洞。”李淩至今猶記:“對方不做任何規避動作,直接沖過來進行攻擊。第一個演練日,我們就以59∶166的大比分被淘汰。”

“當我們還沉浸在依托新型戰機性能優勢中時,其他機關已經依托‘體系’支撐赢得勝利。”李淩徹夜難眠。“現代戰争,任何軍兵種都不能再單打獨鬥,也沒有哪一型裝備可以獨當一面,我們是輸在沒有緊盯戰争之變上……”

痛定思痛,部隊提出“學習力就是戰鬥力”的口号。從此,體系制勝的思維在每一名飛行員心裡紮下了根。

跟陸軍部隊搞對抗,與海軍部隊搞聯合,拉着地導部隊搞演練……

戰鷹淩雲,隻為捍衛祖國藍天——記空軍航空兵某旅旅長、空軍特級飛行員李淩

空軍航空兵某旅旅長、空軍特級飛行員李淩駕機參加空戰對抗訓練(1月10日攝,視訊截圖)。新華社發(楊盼 攝)

在李淩的帶動下,部隊大興研究戰争之風,作戰問題、制勝機理、戰法訓法研究蔚然成風,不斷推動部隊向未來戰場前進。

旅成立以來,李淩又成立深研組,主動與其他軍種部隊建立聯訓機制,先後與兄弟部隊展開協同訓練,積累了豐富的資料與實戰化訓練經驗。

憑借着厚實的基礎,部隊5次奪得團體第一,多名飛行員斬獲“金頭盔”、獲得“全軍軍事訓練先進個人”等榮譽,成為空軍戰鬥力建設的先鋒。

瞄準戰訓耦合從嚴鍛造制勝刀尖

那天,當李淩首次駕駛殲-20戰機傳回機場時,意味着該旅新機改裝任務實作了突破。當時,參謀長丁傥淚水打濕了眼眶,“裝備的更新換代,對于我們來說,無疑是重要的轉折和質的蛻變,是真正意義上的換羽重生。”

為了加快殲-20換裝步伐,盡快形成戰鬥力,李淩不斷與工業部門針對戰機的作戰場景進行交流,推動戰機更加适應戰場需求。同時,他還利用演習演練機會,探索實戰狀态下戰機飛行資料,推動飛行員從“能飛”向“能戰”到“能勝”的跨越。

“戰機性能的改變必然帶來戰法的改變,我們需要破解未來資訊化空戰之謎。”換裝殲-20後,李淩也被推入新機戰鬥力生成的“無人區”,“誰能解決好軍事訓練的問題,誰就能經受住下一場戰争的殘酷考驗。”

戰鷹淩雲,隻為捍衛祖國藍天——記空軍航空兵某旅旅長、空軍特級飛行員李淩

李淩所在空軍航空兵某旅組織飛行訓練,殲-20戰機批次滑出(1月7日攝)。新華社發(楊盼 攝)

“殲-20具有很強的态勢感覺能力,在體系作戰中發揮着重要作用,也徹底重塑了飛行員在空戰中的角色。”“強軍先鋒飛行大隊”大隊長高中強說,“我們裝備殲-20後,也亟待建立新型戰訓關系,探索戰訓耦合新模式。訓練離實戰越近,越能實作戰訓耦合,離打赢也就越近。”

“隻有将自己擺進戰場,才能真正檢驗體系作戰的效能。”那段時間,圍繞新型作戰樣式,全旅的重點都在提高體系組訓能力上。

“基于戰場的需求,我們探索了小體系組訓的‘四代+’模式,深化體系聯合訓練,确實摸清戰機底數,全方位快速提升新機作戰能力。”作訓科長劉先鵬說,“那一時期,僅半年的組訓數量就相當于過去幾年的總和,真正實作了‘科學組訓催生戰鬥力’的轉變。”

在實踐磨合中,李淩也意識到,統一的标準是決定混編作戰效果的關鍵因素,隻有在統一的協同标準、統一的戰術标準下行動,才能減少作戰時協同成本,體系的合力才能更好發揮出來。

這些年,李淩牽頭制定了戰術标準和統一戰術簡語,實作了部隊經過簡單協同就可達到混編作戰的效果。

向黨和人民交出合格答卷

在某次聯合演習中,為了實作直插“敵”重要目标區的任務,李淩超低空遠距離飛行進行突防,一擊制敵完成攻擊任務,創造了演習中的精彩戰例。

每次談及這項紀錄,同樣是“金頭盔”獲得者的高中強都由衷地佩服,“超低空飛行是對飛行員綜合能力的檢驗,稍有失誤都會影響飛行安全,無法完成攻擊任務。”

李淩的“狠”也展現在對飛行标準有着極為嚴苛的要求。空戰中,轉彎時馬赫數到底多大才是最優的資料?對于這個問題,飛行員都有自己的答案,即使答案僅存在細微的差别,李淩也要求通過驗證消除誤差。

“資料不清,打起仗來就必然有誤差,就不能始終鎖定勝利。”在李淩心中,必須時刻用向戰的标尺丈量訓練的質效,“飛行訓練不僅僅是練為戰,更是練即戰,要樹立起飛就是迎敵,升空就是作戰的觀念。”

戰鷹淩雲,隻為捍衛祖國藍天——記空軍航空兵某旅旅長、空軍特級飛行員李淩

空軍航空兵某旅旅長、空軍特級飛行員李淩(左)完成訓練後與戰友交流經驗(1月8日攝)。新華社發(楊盼 攝)

“每架次飛行,對抗空戰都要進行7到8次,有時最大載荷拉到8個G,相當于8個自己的體重壓在身上,飛行員既要保持标準飛行動作,又要防止頭部缺血造成的黑視。”丁傥說,“為了磨砺戰鬥意志,還要設險局危局,甚至對手可以無限複活進行攻擊……如今,像這樣激烈的空戰,已經成為旅裡訓練的常态。”

“重難點課目當成一般課目飛,壓着大綱上限飛,高度飛到最低,遠海飛到盡遠……”每次面對飛行後的疼痛,面對胳膊上被載荷壓出的血點兒,李淩都會說,“疼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知道,承受疼痛的目的是為了赢得勝利。”

該旅前身是戰功赫赫的英雄部隊,面對未來高端戰争,如何錘煉制勝未來天空的刀尖部隊,這份責任讓李淩從不敢松懈。

高原駐訓、海上維權……這些年,李淩一次次把自己、把戰友逼到絕境,再一次次從絕境中走出來,完成了一項項重大戰訓任務。

“像先輩那樣奮勇作戰,向黨和人民交出合格答卷。”如今,面對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新“三步走”戰略,面對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空軍的新征程,李淩和戰友們隻争朝夕,瞄着軍事變革和科技發展前沿,換羽高飛,振翅遠翔……

(新華社軍分社·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出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