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有袁紹的前車之鑒,劉表為什麼還偏愛劉琮,造成内部的鬥争?

"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是曹操對劉表的兒子的貶低。劉表又兩個兒子——劉琦和劉琮,也不知道曹操說的是哪一個,反正表現都不怎麼樣。劉琦和劉琮就是窩裡鬥的典型,盡管這很大程度上并非是他們的個人意志。劉表的長子是劉琦,但是他卻偏愛幼子劉琮,導緻劉琦和劉琮之間的沖突,讓他們之間産生内讧。排擠長子、扶植幼子的情況在漢末三國時期并不罕見,袁紹就是前車之鑒。那麼劉表為什麼還要這麼做呢?

有袁紹的前車之鑒,劉表為什麼還偏愛劉琮,造成内部的鬥争?

"兔走于街,百人追之"

中國古代的一種比較主流且傳統的繼承制度,就是嫡長子繼承制。嫡長子未必賢明,比如晉武帝司馬炎的兒子司馬衷就不算太聰慧,但是司馬炎不顧大臣反對,一意扶植司馬衷,最後導緻賈南風幹政,促成對西晉破壞巨大的"八王之亂"。但是為了盡可能地避免宗室之間的内鬥,在正常的情況下,很多統治者還是将嫡長子定為繼承人。

有袁紹的前車之鑒,劉表為什麼還偏愛劉琮,造成内部的鬥争?

當然這種繼承制度不是一成不變的圭臬,尤其在漢末三國時期這樣的亂世當中。小編在開頭的時候提到袁紹的例子,其實不僅是袁紹。東漢朝廷也出現這種情況,大将軍何進支援劉辯,這是他親外甥,權宦蹇碩卻受到漢靈帝的密诏,支援劉辯的弟弟劉協,導緻二者的火并。

有袁紹的前車之鑒,劉表為什麼還偏愛劉琮,造成内部的鬥争?

袁紹有意扶植幼子袁尚,等到袁紹去世之後,二袁就展開内鬥,最後讓曹操各個擊破,漁翁得利;甚至曹操一度也有這樣的傾向,先是打算扶植曹沖,在曹沖去世後在曹丕和曹植中間猶豫不決,最後還是選擇嫡長子曹丕。雖然曹操最後沒有選擇曹植,但曹丕、曹植的世子之争還是讓曹丕感受到威脅,對曹魏對宗室的遏制政策起到較大的影響。

有袁紹的前車之鑒,劉表為什麼還偏愛劉琮,造成内部的鬥争?

袁紹表現出對袁尚的偏愛,也就是将袁譚、袁熙、高幹等人外放到青州、幽州、并州,而将袁尚留在自己的大學營冀州的時候,沮授就提出"兔走于街,百人追之",如果繼承人的位置不能确地,就會引起競争。而在亂世當中,這種伴随着内耗的競争無疑會傷害到整體的利益。

有袁紹的前車之鑒,劉表為什麼還偏愛劉琮,造成内部的鬥争?

劉表的情況也是如此。劉表的長子是劉琦,但是他卻偏愛劉琮,導緻劉琦受到嚴重的威脅。劉琦為求自保,與寄居在荊州的劉備集團聯合,請求代替黃祖出外為江夏太守,掌握江夏郡的兵權,在劉表去世時後還打算與劉琮争奪荊州牧之位,因為曹操的适時南下才撤回江夏;而劉琮也受到荊襄名士望族的挾裹,向曹操投降,劉表二十年經營的荊州基業一夕盡喪。

有袁紹的前車之鑒,劉表為什麼還偏愛劉琮,造成内部的鬥争?

劉表偏向劉琮的原因

袁紹在建安七年(即公元202年)去世,曹操在建安十二年(即公元207年)徹底消滅袁氏勢力,這些都是前車之鑒。那麼劉表為什麼無視袁紹的錯誤,還偏袒劉琮導緻劉琦、劉琮的沖突呢?史料中有關于劉表這種做法的原因的解釋:劉表娶妻子蔡氏,蔡氏看好劉琮,于是在劉表面前常常誇贊劉琮貶低劉琦,久而久之劉表就受到影響,心中的天平開始翻轉。

有袁紹的前車之鑒,劉表為什麼還偏愛劉琮,造成内部的鬥争?

在《三國演義》中,劉琮是蔡夫人與劉表的兒子,是以蔡夫人支援劉琮;曆史上雖然沒有這層關系,但是也差不了多少,劉琮的妻子就出自蔡氏,是蔡夫人的侄女。有這樣一層姻親關系,蔡氏自然支援劉琮。等到劉琮上位之後,他們可以繼續憑借"外戚"的身份操控權柄。

有袁紹的前車之鑒,劉表為什麼還偏愛劉琮,造成内部的鬥争?

劉表在東漢末年各軍閥中表現得再不濟,也是控制荊州将近二十年的大人物,從現實情況來看,荊州各個宗帥被消滅;荊南叛亂被平定;介于四戰之地卻能夠禦敵于外;甚至有餘力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吸收從外界湧入的士人學者,劉表應該算是一個合格的統治者。

小編認為這樣的人物很難因為單純的枕頭風而改易決策,尤其是繼承人這種關乎根本的問題。劉表之是以向蔡氏妥協,表現出對劉琮的栽培,并且将劉琦外放到江夏,或許還是自身力量過于單薄的緣故。

有袁紹的前車之鑒,劉表為什麼還偏愛劉琮,造成内部的鬥争?

劉表"單騎入荊州",越過在南陽的袁術的封鎖進入荊州,聯合蒯氏、蔡氏消滅荊州境内各宗帥,奠定了他在荊州的統治基礎。然而劉表名義上是一州之主,但是他手中并沒有絕對的力量來鎮壓當地的世家望族。劉表對抗宗帥是借助世家望族的力量,那麼誰來遏制世家望族呢?并沒有這樣一種力量。是以在劉表統治時期,蒯氏、蔡氏、黃氏等世家子弟分布各處、官居要津。在這些人的掣肘之下,劉表想殺死勸自己投降曹操的韓嵩都無法做到。

有袁紹的前車之鑒,劉表為什麼還偏愛劉琮,造成内部的鬥争?

由于地方監臨官回避的制度,東漢的地方長官大部分都是外地人空降,這一點不僅是劉表控制荊州的阻礙。但是很多人往往會試圖組建一支屬于自己的力量,比如益州牧劉焉吸收流民組成東州士;幽州牧劉虞厚待烏桓、鮮卑勢力;冀州牧韓馥特意從老家颍川拉攏士人;徐州牧陶謙從家鄉丹陽招募軍隊;甚至公孫瓒也知道重用所謂的"小人"打壓幽州的世家子弟。

有袁紹的前車之鑒,劉表為什麼還偏愛劉琮,造成内部的鬥争?

但是劉表沒有這樣做,或者說沒有能力擺脫荊州望族,不僅自己娶蔡氏為妻,還讓自己的兒子與蔡氏繼續聯姻。劉表是公元142年生人,在進入荊州的時候,年齡已經接近五十歲。古人早婚早育,劉琦作為劉表的長子,可能已經組建家庭,無法與蔡氏聯姻。是以劉表選擇幼子劉琮。這樣一來劉琮顯然能夠獲得蔡氏的支援,而劉表雖然未必真心看好劉琮,但是在本身都高度依賴蔡氏的情況下,也不得不向蔡氏妥協,呈現出廢長立幼的傾向。

有袁紹的前車之鑒,劉表為什麼還偏愛劉琮,造成内部的鬥争?

小結

劉表在袁術以及荊州内部宗帥的封鎖之下,"單騎入荊州"掃平荊州北部,是非常有魄力的人,在漢末各軍閥中表現得比較出色。然而在後續的發展中,劉表卻沒有能夠居安思危,沒有向其他軍閥那樣發展自己的嫡系力量。

有袁紹的前車之鑒,劉表為什麼還偏愛劉琮,造成内部的鬥争?

這樣做當然是存在風險的,比如劉焉重用"東州士"導緻益州本土大戶的叛亂;公孫瓒也遭受叛亂,但是不這樣做,即便是一州之長的州牧,也會被地方豪族捆綁、侵蝕、架空。劉表的兩個兒子劉琮和劉琦的内讧就是荊襄望族促成的;而在劉表去世之後,荊州瞬間倒戈投曹,也是劉表"慢性自殺"的結果了。

參考文獻:《三國志》、《後漢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