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武則天,中國曆史上唯一一位真正的女皇帝武則天的千秋功過

作者:我是小白飛翔

今天咱們說一下,武則天的千秋功過,說起武則天,有人喜歡他,有人不喜歡他,喜歡他也好,不喜歡他也好,他都是大陸曆史上很重要的一位曆史人物  至今中國有兩塊著名的無字碑,一塊是漢武帝在泰山立的,他到泰山封禅,登上山頂,認為泰山太偉大了,置于齊魯平原中,是“蔑矣!盡矣!無以加矣!”都無法形容了,于是立一塊無字碑。另一塊就是武則天在自己的陵前立的,是一塊完整的高達七米的大石頭,關于她立這碑的目的她自己沒有說明,後人猜測,一者認為是她覺得自己功勞太大,難以表達;一種認為是她知道自已死後一定會引起沸沸揚揚的議論,她任由你們評說。

  武則天是中國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中國曆史上傑出的女人,她的工讒善媚手段罕有其匹,誠如駱賓王在《讨武曌之檄文》中所說:“入門見妒,蛾眉不肯讓人;掩袖工讒,孤媚偏能惑主。”而她宰制天下的魄力和氣慨更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史家本着“不沒其實”的原則,為她撰寫隻有皇帝才能享受的本紀,對她的一生作出客觀的評價:“坐制群生之命,肆行不義之威,振喉絕襁褓之兒,菹醢醉椒塗之骨,其不道也盛矣!然猶泛延谠論,時禮正人,遵時憲而抑幸臣,聽忠言而誅酷吏,有旨哉!有旨哉!”

  武則天是并州文水人,父親武士彟先是經營木材運銷緻富,後來做了隋朝的鷹揚府隊正,唐高祖李淵在汾、晉一帶行軍的時候,經常到武家落腳,後來唐朝統一天下,到李世民繼位後,武士彟累官已至工部尚書,荊州都督,封應國公。武則天的母親是隋朝宗室楊達的女兒,一方面笃信佛教,一方面又内行不檢,武則天的醉心權勢,胸羅機謀,信奉佛教,乃至于淫亂自恣等特性,似乎都來自父母的遺傳。唐太宗輝煌的“貞觀之治”籠罩着武則天幸福的童年,她屬于那種早熟的女孩、年方十四歲便已呈現出女性“花解語、玉生香”的豔麗風情。就在這一年,她成了唐太宗的“才人”。

  唐太宗的賢妻長孫皇後在武則天十四歲的這年謝世。唐太宗十分懷念她,曾在宮中築一土台,天天站到上面眺望她的墳墓,連朝政都有些不理,著名的敢講直話的大臣魏征來到宮中,唐太宗請他也到台上去看一看亡妻的墳墓,魏征告訴唐太宗,他隻看見了唐高祖李淵的墳墓。魏征的話使唐太宗不再去望亡妻的墳墓了,但并沒有排解心中的愁苦,看到過去的六宮粉黛,興味索然,于是就有拍馬屁的大臣建議唐太宗在天下再一次選美。曆朝皇帝的選美都把天下鬧得雞飛狗走,這一次雖然也不例外,因鄭仁基的女兒鬧得風大、雨大,迫使唐太宗停止了這次選美活動,但武則天卻由此而選入後宮。

  四十一歲的唐太宗自一見到武則天起就被她迷住了,為着她十四歲稚嫩的嬌軀,承恩之際不解風情的婉轉嬌啼。唐太宗一連臨幸三夜,把武則天都弄得病倒了,一病就是二十多天,唐太宗私下裡叫她“媚娘”,封她為“才人”。

  按照唐初後宮的制度,有所謂“四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婦”、“八十一禦妻”的編制,也就是說,除了皇後之外,還另有一百二十一位妾侍。

  “四夫人”是;貴妃、德妃、淑妃、賢妃。

  “九嫔”是:昭儀、昭容、昭媛、修儀、修容、修媛、充儀、充容、充媛。

  “二十七世婦”是婕妤、美人、才人各九人。

  “八十一禦妻”是寶林、禦女、采女各二十七人。

  另外還有上千的沒有名号的宮女。

  編制嚴謹隻能依次升補,不能巧立名目,随意更改。武則天被封為“才人”,算起來在皇帝的一百二十二位禦妻中排名第三十幾位,以她十四歲的年紀,不算太高,也不算太低了。

  武則天是在貞觀十一年“霜葉紅于二月花”的深秋時節被召入宮的,原本想有很好的升遷的機會,但她侍候唐太宗十二年,而唐太宗也對她寵愛有加,可見一直到貞觀二十三年唐太宗駕崩,卻始終未曾再予晉級加封。是什麼原因呢?至少有兩件事情,使唐太宗把武則天的身份固定在“才人”的地位,以阻絕她在後宮之中發揮更大的影響力量。

  第一件事是西域進貢了一匹寶馬名叫“獅子頭”,能夠日行千裡,但卻性烈難馴,多少年輕力壯的騎士,都弄得灰頭土臉甚至傷筋折骨,就連過了半生軍旅生涯,愛馬若狂且騎術精湛的唐太宗也被掀翻下來,無可奈何地望着這匹寶馬不住搖頭歎息。不料武則天卻奏稱:“隻要給我三樣東西,就能降服這馬。也就是一支皮鞭、一柄鐵錘、一把鋒利的刀子。先用皮鞭打得它皮開肉綻,死去活來。還不聽話,就用鐵錘敲它的腦袋,使它痛徹心肺。如果仍不能制服它的暴烈性情,就幹脆用刀子割斷它的喉嚨算了。”唐太宗也算是亂世中殺出來的英雄,閱人多矣,但還從來沒有見到過如此敢做敢為的女人,如此心腸堅硬,甚至可說狠毒的女人,唐太宗不得不對這個當時年紀還小的女子起了戒心。

  第二件事是民間秘傳:“唐三世之後,女主武王代有天下。”對此,唐太宗垂詢問太史令李淳風。得到的答複是:“這個人已經在宮中,三十年後,當有天下,殺李唐子孫殆盡,其征光已成。”唐太宗大驚失色,準備盡殺可疑的人。李淳風說道;“天之所命,人不能違,王者不死,徒多殺無辜;且自今以後三十年,其人已老,或者頗有慈心,為禍或淺。今天如果把她殺掉,上天或者更生出一個年輕力壯的來,肆其怒毒,恐怕那時陛下的子孫更加無遺類了啊!”英武絕倫的唐太宗曾懷疑到武則天的身上,自然也就要盡可能地限制她的地位和權勢。

  武則天不是一般的女人,她知道唐太宗的年齡比自己大了許多,她不可能跟唐太宗一輩子,她和那些有機謀的妃嫔一樣,在為唐太宗死後自己的出路尋找靠山。

  自承乾太子因聲色犬馬被唐太宗革去太子位,最得唐太宗寵愛的兒子就是魏王泰,宮中的妃嫔都暗暗和他私通聲氣,再加上魏王泰年輕貌美,有幾個放蕩的妃嫔竟暗暗地和他結下私情,每當他一進來就像一盆火一樣地迎向他,但武則天對他總是冷冷的,避得遠遠的。她有她自己的想法,盡管她也存心想找一個少年美貌的皇子,圖她日後的風流。但是她更要一個忠厚少年,一旦得寵之後,可以颠倒操縱,偷眼看那魏王,是一個浮滑陰險的少年,将來決不能成大器,便是成了大器,也是一個無情無義的薄情郎君,是以任好色的魏玉對她仍存體貼,殷勤饋送,她總給個不理不睬,她暗中選中的目标是生性懦弱、身體多病、忠厚老實的晉王李治。

  隻要是男人,在女人的一再挑逗之下,總會明白是怎麼一回事,更何況是武則天這樣的美人。一天李治入廁是以後,武則天又用金盆盛水捧給李治洗手,會首半跪,使出輕挑淺逗的手段,清澈的盆水中倒映出武則天的如花面寵,李治終于按捺不住那一團熱烘烘的欲火,情不自禁地蘸起水,輕輕地向武則天的臉上彈去并戲吟道:

  乍憶巫山夢裡魂,陽台路隔恨無門;

  武則天立即答道:

  未曾錦帳風雲會,先沐金盆雨露恩。

  一個是心旌搖曳,一個是色授魂與,就這樣成就了好事。李治是一個忠厚的男人,在枕頭上立下誓,說願生生世世不忘今日之情。武則天是個有能力的女人,她侍奉了唐太宗這麼多年,當然知道唐太宗的性格。在武則天的調教下,李治在唐太宗面前乖巧起來,日益讨得唐太宗的歡心,恰好在承乾太子被廢以後的調查中,又查出魏王結黨營私,傾軋太子,對有過“玄武門之變“的太宗來說,這是最不能容忍的。加上長孫無忌的推薦,李治順理成章地成了太子,住進了東宮。

  東宮靠近後宮,武則天與李治的來往更加密切,就連李治的正妻王氏也看出殘雲零雨來,但想到自己得有今日的地位,全靠武則天的妙計勝人,便睜隻眼,閉隻眼地忍耐下來。是以在唐太宗病情加重之日,正是他仁孝的太子與美豔的才人感情迅速加濃之時,在唐太宗奄奄一息的時候,武則天竟然懷上了太子李治的兒子,說起來真是大逆不道啊!

  唐太宗駕崩,太子李治即位為唐高宗,按照唐代後宮的規矩,凡是經過先皇召幸的富人、女官,特别是“世婦”及“禦妻”等人,均須離開内宮而入寺為尼,武則天當然也不例外,随衆來到感業寺水仙庵出家。

  面對青燈古佛,回首往事,那悠悠歲月,仿佛繁華一夢,二十六歲的武則天,正是女性身心均臻于圓熟的年齡,卻日夜谛聽着鐘鼓和更漏,默默無言地一任芳華虛度,思起如今已貴為天子的李治,心中時而湧起蓬勃的希望,她覺得終究會有一天,自己重傅脂粉,再對宮燈。然而等待的時間也太久了些,武則天已過了三十歲的大關,她的希望與信心在遞減,她有些埋怨李治,甚至自怨選錯了人,就在她萬念俱灰的時候,喜從天降,唐高宗和後妃一行駕臨感業寺;為唐太宗的忌辰拈香祈福。看着舊日的情人一襲袈裟,留着個光頭,忠厚的李治竟流出了眼淚,其他人也許還認為皇上是思念親生爸爸太宗而落淚呢,但王皇後卻十分明白其中的原委。“莫道相對無言語,一點靈犀暗裡通。”武則天更是興奮得雙頰泛起醉人的紅暈,唐高宗憐愛的眼神,不時纏繞在武則天身上,隻要皇帝還記得,還念着舊情,武則天就知道還有辦法。

  事實上,唐高宗和王皇後都是借着為唐太宗進行五周年忌辰來見武則天的。

  對唐高宗來講,他一直就沒有忘記武則天,隻是由于即位之初,諸多軍國大事要他進入狀況,并進行必要的調整與安排。再加上他也還受制于開國以來的勳金集團,不得不謹言慎行,以蓄養自己的威望。還有出身名門貴胄的王皇後,處處用禮法對他加以管制,另有一個蕭淑妃也分散了他一些感情,是以一下子還沒有顧到武則天。

  至于王皇後更是非見武則天不可,因為王皇後出身名門,太過賢德方正,使得高宗興味索然,蕭淑妃乘機把高宗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蕭淑妃吹得一口好蕭,做得一手好湯餅,還能學市井中罵人的口吻與皇帝打情罵俏,更兼不斷變換手法刺激皇帝的新鮮感。于是王皇後醋勁大發,想起了武則天,便不惜用“飲鸩止渴”的辦法來對付蕭淑妃,當她在感業寺中看到唐高宗和武則天兩人的表情時,她暗暗地笑了。

  唐高宗思念武則天,但礙于祖訓,加上他本人的懦弱,暫時還一籌莫展,此時蕭淑妃又為高宗生了個兒子。怒氣沖沖的王皇後經過秘密的安排,居然把武則天悄悄地接進宮中,蓄發換裝,在高宗永徽六年的一個春夜裡,不着痕迹地把武則天送到了唐高宗李治的懷抱中。

  武則天第一次入宮是十四歲,作了太宗的小女人;第二次入宮是三十一歲,以成熟的風情與母性的柔情,把比她小四歲的唐高宗撩拔得如癡如醉,第二天便被冊封為昭儀,算是“九嫔”之首,僅次于皇後及“四夫人”,在後宮已是排名第六的人物了。

  武則天使出混身的解數,把李治緊緊地抓住,更以卑詞屈禮,穩住王皇後作她的踏腳石。沒有多少時日,蕭淑妃就敗下陣來;又過了一段時間,王皇後也發覺不妙。

  “新人笑倚龍床戲,舊人哭堕鳳頭钗”,此時的武則天不但是蕭淑妃的眼中釘,而且也變成了王皇後的眼中刺。就象大英帝國的外交大臣帕麥斯頓講“大英帝國沒有永遠的朋友,沒有永遠的敵人,隻有永遠的利益”一樣,後宮争奪中現在輪到王皇後掉轉頭來與蕭淑妃聯合起來,向武則天進行無情的攻擊與诋毀,但又怎麼會是武則天的對手呢?王皇後的母親是魏國夫人,舅父又位居相國,平時養成一副頤指氣使的大小姐脾氣。武則天則飽經滄桑,受盡人間的冷暖滋味,深深懂得地位低下的“群衆”在鬥争中的作用,因而待人接物,盡量采取較低的姿态,在後宮中廣結善緣,得道多助,獲得了廣泛的支援,取得有利的态勢,在雙方明争暗鬥的過程中,由于小人的通風報信,她對王皇後和蕭淑妃的一舉一動了如指掌。“知已知彼”,自然是“百戰不殆。”

  武則天看得非常清楚,要想鞏固自己的地位,最好是攻擊代替防禦,要争得後宮的獨霸地位,非把王皇後徹底打倒不可,于是武則天深思熟慮之後,使出一記“狠招”。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武則天為打倒王皇後,居然親手将自己的女兒掐死,然後嫁禍給王皇後,唐高宗相信了她的話,王皇後的地位動搖,接着又用栽贓的辦法,指責王皇後與蕭淑妃勾結使用巫法,渾厚懦弱的唐高宗終于不顧一班老臣的反對,在永徽六年冬天下诏廢掉王皇後,并由百官上表請立中宮,正式冊立武則天為皇後,武則天不到一年就攫取到皇後寶座,确實是速戰速決。武則天被立為後,唐高宗還洋洋灑灑地下了一道诏書:“武民門著勳庸,地華纓敝,往以才行,選入後庭,譽重淑闱,德光蘭掖。朕昔在儲貳,特荷先慈,常得侍從,弗離朝夕。宮壺之内,恒自飾躬,嫔嫱之間,未嘗仵目,聖情鑒悉,每垂賞歎。遂以武氏賜朕,事同政君,可立為皇後。”這是許敬宗代拟的诏書,特别授引漢宣帝見太子忽忽不樂,令選自己後宮美女王政君以娛太子的故事,用漢元帝與王政君的關系來比拟唐高宗與武則天,來減輕“父子同科”帶來的譏刺,真是煞費苦心。

  為防止“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機智而富權術、陰狠而毒辣的武則天當然要斬草除根,不會輕易放過打入冷宮的王皇後及蕭淑妃,終于在武則天軟硬兼施,尋死覓活的糾纏下,而唐高宗經不起武後的幾番折騰,下诏将王皇後和蕭淑妃賜死了。

  按照慣例,後妃賜死不外乎鸩毒及自缢,而武則天卻命人将王皇後及蕭淑妃兩人各杖一百,然後斬斷手足,投入酒壇之中,說是讓她們骨軟筋酥吧!王皇後至死不發一言,蕭淑妃則厲聲披發大叫道:“願阿武為鼠我為貓,生生扼其喉!”蕭淑妃的話象釘子一樣,一個字一個字地釘在武則天的心坎上,此後縱然宮中老鼠成群也不準養貓。

  武則天鞏固了在後宮中的地位後,就加緊利用唐高宗為病魔所困的機會,将大部分政務都操縱在自己手裡,向皇帝的寶座進軍。為此她還須首先在那批元老重臣中樹威。

  唐高宗麟德元年,西台侍郎上官儀為武則天召術士進宮穰災一事上書大加指責,唐高宗也以每事必為武則天所制不勝憤怒,于是命上官儀代為草诏廢掉武則天,但可憐兮兮的唐高宗卻終于在武則天的眼淚攻勢下,不但收回了成命,而且賠進上官儀的性命,上官儀事件後,朝臣們大都明哲保身,守口如瓶,唐高宗在對武則天稍作抵抗後就徹底繳械投降,從此武則天更加肆無忌憚,一切任人行政大權大多取決于她,她加緊培植自己的勢力,國人已把她與高宗并稱為“二聖”。不久武則天自稱“天後”,堂而皇之地頒布了十二條施政方針,嚴然就造成了一個獨攬朝綱的局面。

  弘道元年,唐高宗心髒病發作,在東都洛陽貞觀殿駕崩,享年五十六歲,武則天也已屆花甲。太子李哲即位,就是唐中宗。不久武則天在乾元殿召集百宮,廢中宗為廬陵王,立豫王李旦為帝,就是唐睿宗,政事全由武則天獨斷,她大封武氏親戚,朝堂之上盡是她的心腹。經過幾年的垂簾聽政,等到一切盡在掌握之中以後,武則天于是在天壽元年的重陽佳節,在則天樓上正式宣布自立為神聖皇帝,改國号為周,立武氏七廟,甚至還準備把自己的侄子武承嗣立為太子,隻是由于鳳閣侍郎李昭德的堅決反對而作罷。她取名為“曌,”意思是日月當空,目空一切,這年是公元六百九十年,武則天也是個六十七歲的老太婆了。

  “牝雞司晨,惟家是索!”中國曆來就反對女人幹預政治,武則天不止是幹預了政治,而且明目張膽地把李氏政權奪了過來,唐皇舊臣紛紛起兵,勤王之師風起雲湧,四海沸騰。最有名的就是徐茂公的後代徐敬業,駱賓王《代李敬業傳檄天下文》直指武則天昔充太宗下陳,……穢亂春宮。……豺狼成性,殺子屠兄弑君鸩母。”号召“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

  對待反對她的人,武則天首選的法寶就是鞭子、錘子、鋒利的刀子。像徐敬業這樣公開反叛的,就是大軍鎮壓;對朝廷中胸懷異志,妄圖圖謀不軌的人就委任索元禮、周興、來俊臣、王弘義、丘神績等酷吏,屢次興動大獄。當時武則天在景麗門立一推事院,令來俊臣任院主,掌管重大案情。百姓稱這推事院為新開門,凡是被告入新開門的,一百人中,難得一、二人保全的。來俊臣每次審問囚犯,不論輕重,都拿醋灌進犯人的鼻子去,或拿犯人的身體,裝在大甕中,審問時候,拿炭火在甕的四周黛炙起來。又斷絕他的糧食,犯人到十分饑餓的時候,拿穢惡的棉絮給犯人吃下。他造了十号大枷,一名定百脈,二名喘不得,三名災地哮,四名著即承,五名失魂膽,六名實同反,七名反是實,八名死豬愁,九名求即死,十名求破家。十号大枷另配上鐵籠頭,犯人被枷壓着,被鐵籠悶着,立刻便死。每有罪犯捉到,先讓他在刑具前走一遭,便魂膽飛越,沒有不含冤屈招的。武則天在位期間共殺李唐宗室數百人,大臣數百家,刺史郎将以下更是不可勝數。

  武則天一方面動用極刑、黜逐褚遂良,逼死長孫無忌,把一批反對她的元老重臣趕盡殺絕,另一方面更注意收攬民心,比如當酷吏濫殺無辜,到了群情過度緊張的時候,她也陸續殺一些酷吏來緩和形勢,她稱帝的第二年就殺索元禮,流亡周興到嶺南,表示濫殺之罪在别人。六七九年殺來俊臣,來俊臣的仇家争咬他屍體的肉,立刻咬盡,挖出眼珠,剝去面皮,剖腹取心,踏成泥漿。她看到群情激憤,即下制書,曆舉來俊臣的罪惡,并且加以天族罪,說是“以雪蒼生之憤。”

  武則天一面貶殺異已,一面培植自己的勢力,在選拔人才方面武則是非常富有眼光的,著名的大臣狄仁傑,後來“開元盛世”時的一代名相姚崇、宋颢都是她一手栽培的。當時各州、郡、府、縣舉薦的文武之士到洛陽受封的不絕于途,在用人方面武則天胸懷博大,就連把她罵得一蹋糊塗的駱賓王她也堅持認為人才難得。有一個叫沈全交的人做了這樣一首打油詩。

  補阙連車載,拾遺平鬥量;

  棹推侍禦史,怨脫校書郎。

  糊心存撫使,眯目聖神皇。

  不僅公開诽謗朝政,連武則天本人也一齊被罵在内,這可是殺頭的罪名,有人把狀告到武則天那裡,不料武則天卻笑眯眯地說:“這算不了什麼。”

  武則天能容受直臣的善谏。大家知道,武則天在個人生活方面十分淫蕩,她專門設定“控鶴監”,專習床前供奉,薛懷義、沈南璆、張易之、張昌宗等人,都先後成了她的男寵。

  薛懷義,原名馮小寶,是市井賣藥郎,身材魁梧,氣力也大,又能說會道,善收善放,是千金公主勾引的情郎,武則天知道後橫刀奪愛,居然稱心如意,為掩人耳目還讓他當了和尚,薛和尚仗着武則天,一時氣勢熏天。但有一天,薛懷義在朝堂之上與丞相蘇良嗣相遇,蘇良嗣看不慣他的嚣張氣焰,指令左右随侍的人結結實實地打了他幾個耳光。薛懷義捧着紅腫的臉向武則天哭訴,不料得到的答複是:“這老兒,朕也怕他,阿師以後當于北門出入,南衙宰相往來之路,不可去侵犯他。”可見武則天對于嬖幸的男寵,以及為他辦事的大臣,兩者的分量是分得清清楚楚的。

  對這件事,武則天的最有名的寶貝女兒太平公主曾當面說過她母親:“為什麼不選擇姿禀秾粹的人,用來幫助遊賞聖情,揭除煩慮,何必去寵幸那些市井無賴之徒,為千秋萬世所譏笑呢?”武則天頗為感慨地答道:“你講的确實很正确,早幾天宰相打薛懷義的嘴巴,就正好是欺侮他是市井小人啊!假如是公卿子弟通曉文墨的,南衙又豈敢随便侮辱他!”于是太平公主就趁機把自己的姘夫,太宗時鳳閣侍郎張九成的兒子張宗昌兄弟推薦給武則天,先是介紹張宗昌兄弟年近弱冠,玉貌雪膚,眉目如畫,身體是通體雪豔,毫無暇底,瘦不露骨,豐不垂腴。接着悄悄地描述床第之間的旖旎風光:那味道就象南海的鮮荔枝,入口光嫩異常,婉轉如人意,使人神飛魄蕩,魄蕩神飛。武則天色霁心喜,即說即做,把張易之和張宗昌兄弟一齊納為男寵。鋪象牙床,飾七寶帳,飲鴛鴦盞,食陸海味,武則天以為這回是公卿之子,大臣們講空話的可能會沒有了,從此張氏兄弟輪番侍寝,也無避忌。

  但是這次她又遇到了忠心耿耿的骨鲠之臣狄仁傑的阻撓。狄仁傑原來就逼着武則天撤除了穢亂深宮的“控鶴監”,這次他又硬着脖子對武則天說:“臣過去請撤‘控鶴監’,不在虛名而在實際,今天‘控鶴監’的名雖已除去,但二張仍在陛下左右,實在有累皇上的盛名,皇上志在千秋,留此污點,殊為可惜,願罷去二張,離他們是越遠越好。”對此武則天沒有大怒,隻是轉彎抹角地加以解釋:“我早已知道你是忠正老臣,是以把國家的重任委托給你。但這件事情你特别不宜過問,因為我嬖幸二張.實際是為了修養身體。我過去躬奉先帝,生育過繁,血氣衰耗已竭,因而病魔時相纏繞,雖然經常服食參茸之類的補劑,但效果不大。沈南璆說:“血氣之衰,非藥石所能為力,隻有采取元陽,以培根本,才能陰陽合而血氣充足!”我原也以為這話虛妄,試行了一下,不久血氣漸旺,精神漸充,這決不是騙你的,我有兩個牙齒重新長出來就是證明。”說完把兩個剛長出來的牙齒露給狄仁傑看。不可一世的女皇武則天張大了嘴巴向狄仁傑逼來,使得狄仁傑這位忠梗正直的大臣一時之間窘迫異常,狄仁傑不得不作出讓步,但仍不屈不撓地說:“遊養聖躬,也宜調節适度,恣情縱欲,适足贻害,但我知道陛下不會象曆史上的秦、胡二皇後,希望陛下到此為此,以後不能再加添男寵了。”武則天和顔悅色地說:“你講的是金玉良言,今後我一定會有所收斂的!”雖然朝堂之上,君臣竟以猥亵之言争論男寵的事,可說是千古少見的妙事,武則天能夠做到這樣也算難能。

  清代著名史學家趙翼在《甘二史劄記》中說:“人主富有四海,妃嫔動千百,後既為女王,而所寵幸不過數人,固亦未足深怪,故後初不以為諱,而且不必諱也。”應該算是比較公正的評論。

  一個人權位越高就越難聽進别人的意見,武則天貴為皇帝,對她最敏感的問題,能以一種比較公平的态度來對待手下的意見,那麼她在别的方面的從谏如流就更加可以相見。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尤其在重大的問題上更容易犯這個錯誤,武則天卻能虛心聽取手下人意見加以改正,除了上面講的男寵問題,下面一件事也很能說明這個問題。

  武則天當上皇帝,誰來當她的接班人,武氏子弟營求不已,還是那個狄仁傑向武則天說道;“太宗皇帝栉風沐雨,親冒鋒镝,以定天下,應把皇位與天下傳給他的子孫。高宗皇帝把他的兩個兒子托附給陛下,陛下現在準備把這個基業移給别人。這不合乎天意啊?況且姑嫂關系與母子關系相比,哪個更親?陛下立兒子做接班人,那麼千秋萬世後,還能配食太廟,承繼無窮。立侄就沒有聽說過侄子為天子,而在太廟中還能祭祖姑媽的?”武則天于是在聖曆元年三月從房州召還廬陵王李哲,立為太子。

  對于武則天的用人納谏,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中說;“雖濫以祿位收天下人心,然不稱職者,尋亦黜之,或加刑誅。挾刑賞之柄以駕禦天下,政由已出,明察善斷,故當世英賢亦竟為之用。”著名的宋璟揚言要打碎張昌宗的腦袋,她反叫張昌宗到來謝罪,宋璟拒絕不見,張昌宗進讒言她也不聽,由于有一批願為她效力的能臣,是以她成為成功的皇帝,她在位期間,唐朝社會經濟繼續發展,開元盛世的局面就是她打下的基礎。

  武則天一生尊奉佛法,佛教就是在她統治時期成為民間的一種廣為流傳的宗教,關于武則天信佛的原因,一種認為是說她覺得自己殺孽太重尊佛以積德;一種認為是說她為了寵愛薛懷義之流;還有一種較為正統,就是道教的創始人老子姓李名聃,李淵、李世民都把他奉為祖宗,武則天奪了李家的天下,崇奉佛教,借以貶抑道教。

  就第一種武則天因殺孽太重而信奉佛教的說法中還引出另一個傳奇,就是武則天稱帝後一直長住洛陽,而不住長安,是因為她在長安皇宮中殺人太多,宮内常常鬧鬼,使她心驚肉跳。牡丹是洛陽的名花,曆史上就流傳着她貶殺牡丹花的事,至今槿樹難登大雅之堂,用來編籬作牆,就是武則天為它定下的身份和用途。

  這年,武則天八十一歲了,終于病倒。張柬之五位大臣,在玄武門發難,迎太子李哲斬關而入,刺死張易之、張昌宗兄弟,逼令武則天退位,把皇位傳給李哲,李哲就是唐中宗。

  武則天死了,她前後掌政四十六年,以皇後身份預政二十四年,以太後身份稱制七年,稱帝十五年。臨終遺命除去帝号,仍以高宗皇後的名義和高宗埋在一起,叫乾陵,但由于武則天的影響遠遠大于高宗,人們多稱之為武則天墓。整座墓是一座完整的山,山像一個躺着的女人,看她的墓室要從下腹部走起,經過乳溝,花兩個小時左右才能到。山勢雄偉、墓室巍巍,盛唐風貌,必竟不同,聽說她的墓是唯一沒有被盜的唐朝墓室。唐末黃巢起義時,她在此顯靈,保佑她的子孫。

  對于武則天後人評說不一,功過是非衆說紛壇。

武則天,中國曆史上唯一一位真正的女皇帝武則天的千秋功過
武則天,中國曆史上唯一一位真正的女皇帝武則天的千秋功過
武則天,中國曆史上唯一一位真正的女皇帝武則天的千秋功過
武則天,中國曆史上唯一一位真正的女皇帝武則天的千秋功過

比較公平的論斷還是這樣的話:“然則區區帷薄不修,固其末節。而知人善任,權不下移。不可謂非女中英主也。”

武則天,中國曆史上唯一一位真正的女皇帝武則天的千秋功過
武則天,中國曆史上唯一一位真正的女皇帝武則天的千秋功過
武則天,中國曆史上唯一一位真正的女皇帝武則天的千秋功過
武則天,中國曆史上唯一一位真正的女皇帝武則天的千秋功過

繼續閱讀